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新型城乡关系探讨

2020-07-22 09:56李存贵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态补偿环境保护

李存贵

摘 要 传统城乡关系过分重视农村的食物生产和原材料供给价值,忽视了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传统城乡关系的指导下,乡村地区逐渐被边缘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基于此,分析了建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新型城乡关系的必要性,并从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建立城乡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农民成为生态系统服务的主动提供者、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创新和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6个方面讨论了新型城乡关系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新型城乡关系;生态系统服务;环境保护;城乡生态一体化;生态补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4.054

从生态学视角看,城市和乡村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生态共同体。乡村生态环境不仅影响农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城市的存在及发展离不开周围农村的生态庇护,一座城市,无论内部多么平衡,也不可能完全靠系统内循环维持平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传统的城乡关系是建立在乡村向城市提供农产品和劳动力以获得城市的产品、服务及管理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对城市的重要性,导致乡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供给。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新型城乡关系,既可以保证人们对农产品的需要,还能够增加乡村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扭转对人类和自然有害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同时良好的乡村环境可以更好地为城市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系统服务需要。英国学者霍华德[1]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认为城市外围要有相当面积的永久性绿地,把城乡当作一个整体来分析。钱静等[2]提出,农村是城市生态服务产品主要供给地,为城市居民提供着大量的生态服务产品。黄渊基等[3]提出近代以来城乡资源的单向流动导致了乡村衰落,只有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才能实现全面均衡。杜受祜[4]提出农村的环境治理和保护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因此要用统筹城乡的思路来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基于此,将生态服务与新型城乡关系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探讨,以助于农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从而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态服务需要。

1 传统城乡关系对社会和生态的影响

1.1 传统城乡关系导致乡村边缘化

传统的城乡关系分割地看待城市和乡村,认为农村从属于城市,农村是城市农产品和原材料的供应地和工业产品的销售地,农村被动地接受城市发展的辐射。这种关系使得城市优先于乡村发展,乡村逐渐沦落于边缘化的境地。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相对以前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处于较高水平。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 3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021元。建立在乡村向城市提供农产品和劳动力以换取城市产品和服务基础之上的传统城乡关系认为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更多的乡村人口转移可以改变农民贫穷的状态。事实并非如此,农产品的增加和乡村人口转移可能成功地缩小乡村人口的规模,但是难以改变乡村弱势地位。1978—2019年,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82.08%下降至39.40%,但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27.7%降至7.1%。

1.2 传统城乡关系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城乡关系有利于激励农产品生产,在耕地面积逐步减少的情况下,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却不断增加,其中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和科技进步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时也与农药、化肥、地膜等的大量使用密切相关,这对本来已经脆弱的乡村生态环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另外,传统的城乡关系对环境保护不太重视,通常将环境保护看作是成本而不是收益。此外,因为乡村处于相对贫穷的地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认为,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水平逐渐严重;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该理论强调先发展经济,然后才能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这对乡村并不适用,因为生物多样性等一些乡村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逆的,所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能指导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更重要的是,传统的城乡关系对乡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没有给予补偿,环境保护好像是富裕的城市人口告诉贫穷的乡村人口,请你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因为我们需要美好的环境[5]。显然在传统城乡关系下,这样的环境保护运动是不会成功的。

2 建立新型城乡关系的必要性

2.1 生态系统服务是农村发展新的增长点

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小,但乡村面源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迫切需要一种新型城乡关系,既可以保证人们对农产品的需要,还能够增加乡村人口的就业机会,提高乡村人口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扭转对人类和自然有害的环境退化趋势,同时城市也能从恢复的乡村环境中持续获得高质量的农产品和生态系统服务。这种新型的城乡关系需要建立在城乡之间互惠互利、平等交易的基础之上。因此要考虑除了传统的农产品和劳动力外,乡村还能够向城市市场提供什么。而乡村显然能够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增加农业生态附加值,提供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极其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2.2 城市日益增长的生态系统服务需要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6]。农村生态系统服务包括农产品、医药和各种原材料等产品服务功能;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功能、维持生物多样性能、环境净化等环境服务功能;旅游观光、娱乐、休闲、体验农业生活、修养身心等旅游服务功能;农业文化、农业认知、农业教育等文化美学功能。其实乡村一直在提供著这些生态服务,但是通常是以一种无偿的、无意识的方式提供给城市,并没有获得来自城市的补偿。农村的生态服务具有正外部性,如果得不到补偿将会导致生产不足,农民不会受到激励去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目前,乡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相当严重,如土壤质量衰减、地下水位下降、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对农产品的污染、秸秆焚烧对大气的污染、畜禽养殖粪便的随意排放对水体的污染等,使得农村的生态服务功能逐渐减弱,城市日益增长的生态服务需要与农村逐渐减弱的生态服务供给功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来突出。

3 新型城乡关系实现的途径

3.1 引入市场机制

建立新型城乡关系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得到社会对农村生态服务的认可并激起社会对生态服务持续供给的支付意愿。说服人们对一直被认为理所当然免费提供的生态服务给予支付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可以尝试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市场机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带来环境破坏,但只要设计得当,并不妨碍市场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人们保护环境。事实证明,市场机制能够与生态服务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激励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比较成功的案例有南非的生态旅游业、《京都议定书》确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美国的二氧化硫气体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等;又如通过建立有效的绿色食品市场,可以避免或最大程度地限制肥料、农药等的使用,促使种植户大量使用有机肥、复合肥、生物肥等,有利于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3.2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

以私有市场为动力的环境保护与一般市场机制不同,作为生态服务的私有提供者需要更多政府部门的参与。虽然新型城乡关系将会成倍地增加乡村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市场价值,但是大多生态服务供给具有强烈的公共物品属性或者与基本需求紧密相关,因此对单个生态企业经营者来说,难以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参与,以达到理想化的目标。生态服务的供给必然需要许多费用,政府应该对一些弱势组织和有潜力的创新者在财政上给予支持。

3.3 建立城乡生态补偿机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的生态服务功能,必须对农村和农地的外部性予以承认和补贴。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不仅受到来自农村内部的污染和破坏,还受到城市污染转移的危害,污染企业和产业转移意味着城市污染向农村的转嫁,导致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下降,给农民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农民却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加剧了城乡之间的不平等。此外,当前生态补偿措施不到位,乡村居民保护环境的动力减小。例如农民对灌木、乔木、湿地以及尚未开发的土地进行保护,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利益,但是农民得不到任何私人利益,因此城市应当对农民为改善生态环境而牺牲的利益给予补偿,使农民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接近,将对农民保护环境产生有效的激励。

3.4 引导农民成为生态服务的主动提供者

提供生态系统服务能够为乡村居民创造新的就业和收入机会,也可以以其他等同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补偿。例如对从事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农民,可以获得拥有或管理现在处于竞争使用的乡村环境资源的权利等。只有农民认识到提供生态服务会给他们带来利益,并且有能力来提供生态服务,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到生态服务的交易之中。因此,需要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共同努力,制定规则,激励乡村居民参与新的生态系统服务市场,并对他们的起步提供必要的支持。

3.5 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创新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有根本的影响,是决定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明晰的产权使得生产者的利益边界清晰,保证市场参与者有足够的逐利动力,是构建高效的竞争性市场的基础。新型城乡关系中,生态服务的交易需要以产权的清晰界定为前提。现在乡村存在许多产权不明晰的公共资源,导致农民任意开荒,许多湿地和草地变成了农田。另外,农民的任意放牧行为也导致了农村“公共地悲剧”,这些现象导致农村生态服务的供给能力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应从产权明晰入手建立合理的农村环境资源产权结构和产权交易市场。

3.6 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要求在充分运用现有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环境美学、系统科学等方法,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规划、设计、施工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房屋建设等与当地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游客参与融为一体,以达到协调发展、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目的,从而实现乡村生态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居民是乡村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在客源市场,乡村是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最好去处。在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搞生态旅游业,以此来吸引城市的游客,促使他们为农村生态服务买单。生态旅游业对自然资源保护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只有农村对本地独特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才能获得更多的生态旅游收入。生态旅游业在本质上是一个基于市场机制的产业,可通过市场的激励机制来保护农村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进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4 结论

生态系统服务的新型城乡关系提出是因为传统城乡关系已经不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得到较大的满足,人们会由对维持温饱的关注转向对生活质量、健康的关注,使得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要变得越来越强烈。但是对农村居民而言,以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维持生存的物质产品,以牺牲生态服务为代价来换取更加短缺的物质产品是这些地区人们的必然选择。只有建立一种新型的城乡关系,才能缓解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态服务需要与乡村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钱静,杨永杰,王瑶,等.北京农村生态服务供给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4(15):19-21.

[3] 黄渊基,匡立波.城乡一体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5):

112-117.

[4] 杜受祜.城乡一体化新目标:城乡统筹建设生态文明[J].决策咨询通讯,2009(4):34-36.

[5] Pablo Gutman.Ecosystem services: Foundations for a new rural–urban compact[J].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2(3-4):383-387.

[6] Daily GC (ed.).Natures Services: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M].Washington D C:Island Press,1997.

(責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生态补偿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政策
国内外生态补偿制度对比研究
生态补偿概念的理论辨析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研究
从生态转移支付角度谈完善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补偿的建议
我国生态补偿法律问题探析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