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转型探索与实践

2020-07-22 09:54桑志博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桑志博

摘要:本文围绕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与实践展开论述,分析探讨此方面教育教学应用型转型问题。应用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实际发展迫切需求的,计算机专业本身就侧重于实践应用,此专业的应用型转型是专业特性所致,更是时代要求。文章对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作以简单阐述,并分析应用型转型的培养模式,指出转型要进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基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全面优化专业实践,在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方面要不断优化、不断革新,以促进该专业的转型。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转型;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产业的盛行,各大高校纷纷开设该专业,并着力打造专业特色,吸引学生。但高校的育人模式普遍脱离实际,注重理论,忽视实践,培育的应用型人才屈指可数,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发展需求。本文就该专业应用型转型展开探索与实践。

1应用型转型背景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战略在国外早已盛行,其最初起源于20世纪中旬,各个国家均为应用型转型实施了具体的措施。如,德国的技术学校(FH),流行于北美的以能力为基础的CBE职业教育模式等。这些教学传入我国已接近20世纪末,正是从那时起,我国开始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十四年前我国开始实施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分类培养,围绕研究、工程、应用三种类型展开。六年前我国教育部门对此方面改革工作进行明确,逐渐将全国近半数的高等院校发展为应用技术型,如此大规模的调整足见我国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2016年末教育部再次强调要推动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当时有近200余所高校试点单位,到如今,依然呈上升趋势嘲。

2应用型培养模式

该专业向应用型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转型的迫切需求。其主要围绕“应用”展开,以时代发展提倡的人才观为原则,全面培养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其在学科专业的构建方面围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展开,教学形式多样性,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均有所优化。摆脱传统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高度重视实地实践环节,以此来培养与当下社会对人才需求实况相契合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并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足够的竞争能力,这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求,现如今,为响应这一要求,各大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均开始实施“3+1”教学模式,即在校学习三年理论基础知识,然后去相关企业进行实践性学习,如此教学模式大大促进了此方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相关课程体系也得到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

在转型期间,相关方案的制定要有一定的依据,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具体如下:第一,专业素质及能力。要培养学生此方面的专业素质,并将个人专业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策略;第二,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思维完成相关计算任务的思维能力;第三,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此方面的专业性知识,进而具备一定的专业性技术,并具备将所学技术应用与实践的能力;第四,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特别是计算机行业,日新月异,发展十分迅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在该行业如鱼得水,长久发展;第五,交流合作能力。学生在实践中需要与多方交流合作完成相关任务,这是社会工作体制所决定的;第六,外语能力。计算机行业所接触的语言以英语居多,一定的英语能力是计算机专业的必须要求;第七,把握前沿技术;该行业需要学生及时把控前沿科技;第八,创新和创业;创新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行业需要创新,人才需要创新,而创业则是处于这一阶段学子的重要任务,其毕业后就面临就业;第九,职业规划;大学生需要具备对自身职业提前进行规划。此外,该专业课程围绕计算机专业为核心,以岗位课程、认证课程以及创新创业课程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其中,核心课程便是岗位课程,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向,是针对行业需求有针对性的一门课程;认证课程则相当于行业的入门课程,帮助学生获得入行资格,是该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而创新创业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就业,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3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3.1产教融合,共育专业专项应用型人才

校方应与相关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实现校企共同合作经营学校,并依据各自实际情况共同构建特色专业。另外,在培养模式的构建方面要参考社会实际发展情况以及该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好人才培养定位工作,及时准确地为专业划定方向,提炼专业特色,吸引优质人才。要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时动态管理,及时依据市场需求和行业需求完善和优化培养方案。另外,校企双方要实施合作教育,学校侧重于培养学生理论基础,企业负责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培养专业、专项的应用型人才。

3.2校企合作,共构育人新机制

高校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就业能力,校方和企业合作的教学模式与当下社会发展的實际情况相契合。企业和校方均承担育人之责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培养,打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实际需求。校方和企业要高度重视这种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不断更新、不断优化、持续探索,构建完善、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满足社会多元化、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校方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参考其所属区域及周边区域的企业运营管理状况,与其达成合作共事、合作育人的相关协议,双方出人出力共建育人实践基地,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在此期间,双方均参与人才培养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企业一方的相关人员要进行相关课程的讲解和指导工作,同时,校方也要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相关课程的授课与实践,共同参与至整个育人过程。当然,在此期间,企业也可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时间环境,让学生亲临企业某些实际项目,这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3.3校企共同经营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猜你喜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