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党报记者如何锤炼全方位职业素养

2020-07-23 06:16张爽
新闻传播 2020年3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职业素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多的纸媒读者“转场”,迈入了“读屏”时代。本文从全媒体时代党报记者面临的挑战入手,分析了党报记者在全媒体实践中的不足,并提出四点对策,从而提升全媒体时代的职业素养,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大潮。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党报记者;职业素养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随着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代表的全媒体时代扑面而来,媒体深度融合也按下了快进键。面对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党报记者要肩负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时俱进,克服媒体转型阵痛期,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大胆探索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用生动实践回答好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课题。

一、党报记者在全媒体实践中暴露的不足

(一)本领恐慌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互联网普及率达61.2%。[1]这意味着,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多的受众,迈入了“读屏”时代。

从过去掌握适应纸媒需求的新闻采写、图片拍摄技能即可,到如今还需掌握视频拍摄、视频剪辑、网络直播等全媒体平台采编技能:从当天新闻第二天见报,到当天新闻即时见报;从报纸平面呈现到“报、网、微、端”立体呈现……这对于习惯了传统纸媒传播方式的党报记者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当前,不少党报记者对于全媒体传播新技能的学习,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还有畏难情绪,造成了全媒体时代的“本领恐慌”。

(二)作风不实

全媒体时代,新闻更是“易碎品”。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早一秒发布,就能在媒体竞争中更胜一筹。在“求快”的压力下,一些记者,忽视了“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的优良作风,有的过份依赖通讯员提供的素材;有的仅通过电话、微信等远程采访;有的即使到了新闻现场,也只是匆匆浮于表面了解情况,缺乏深入挖掘……如此一来,所采写的新闻必然缺乏温度、深度,不接地气,甚至很容易被纷繁复杂的表面信息所蒙骗,为虚假新闻的产生滋生了土壤。作为主流媒体的践行者,党报记者更要带头转作风改文风,脚踏实地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三)信心不足

当前,不少传统媒体在试水全媒体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媒体转型的阵痛期。在困难面前,一些新闻工作者对全媒体转型信心不足,缺乏克难求进的斗志。一些优秀的新闻人才受到媒体“唱衰论”的影响,选择转行,造成人才流失。殊不知,有“危”便有“机”,只有坚定信心,紧赶快上,才能在全媒体发展大潮中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二、四大方面提升党报记者职业素养

(一)涵养政治素养

“党媒姓党”,作为一名党报记者,要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勇立潮头,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在全媒体时代,每天海量信息铺天盖地,真伪并存。这个时候,更需要有“定音鼓”的主流声音,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而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责无旁贷。因此,党报记者更要有责任、担当意识,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一方面,要引导群众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另一方面,要当好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好、阐释好、落实好。

做勇立潮头的嘹望者。著名报人普利策有句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嘹望者。”这就意味着,党报记者要有敏锐的新闻“嗅觉”,敢为人先,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鼓与呼。例如:1992年2月至3月间,深圳特区报发表了“猴年八评”和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率先报道了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向全国传递新一轮改革开放讯息,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二)坚守职业道德

百行以德为首。2019年12月15日,第四次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向社会公布。作为全媒体时代的党报记者,要坚决贯彻《准则》相关要求,坚守职业底线,涵养高尚情怀和道德情操。

要加强作风建设。新闻记者是社会的良心,在新闻采访报道中,要坚决杜绝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著名报人范敬宜说过,“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党报记者要脚踏实地深入基层,察实情、说实话,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与此同时,要常怀律己之心,坚守道德底线,坚决抵制有偿新闻,做引领时代、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

加强人文关怀。在采访报道中,要时刻谨记“以人为本”,尊重、关爱采访对象,保护其隐私,给予其人文关怀。例如,在灾难性事件的采访过程中,要注意采访的方式方法,不要冷漠地揭采访对象的伤疤,更不能为了博取眼球效应而侵犯采访对象的个人隐私。在图片的拍摄中,要尊重生命、尊重受害者及家属,不要拍摄过于血腥、暴力的场景,避免对受害者及家属造成第二次伤害。此外,要积极发掘、采写“真善美”的作品,传递正能量,杜绝新闻内容低俗化。

(三)磨练全媒体业务能力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党报党刊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2]作为全媒体时代的党报记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全媒体业务素养。

成为运用全媒体传播技术的行家里手。要主动学习视频拍摄、视频剪辑、网络直播主持、直播脚本写作等全媒体传播新技能,磨练出十八般武艺,成为“全媒化”“复合型”媒体人才。

打造“端网速度”“纸媒深度”。全媒体时代将传统报纸以24小时为周期的新闻生产模式,提速为即时传播,这就要求党报记者要主动适应“先网后报”“移动优先”的传播规律。例如,记者在新闻采访现场,首先要按照新媒体“短、鲜、活”的发稿特点,速发文、图、视频到本报APP等新媒体平台,“快”抢市场。之后,再按照纸媒的传播特点,详细、生动地将采写的新闻呈现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让新闻产品更快更新颖更立体,动、静两相宜。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些重大的动态活动、突发事件,可推出“网络现场直播+短视频+报纸系列报道”等大规模的融媒体策划,从而达到更出彩的宣传效果。。

(四)提高心理素质

新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任务重,再加上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给新闻记者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学会科学地缓解职业压力,克服焦虑情绪,提升心理素质。与此同时,面对全媒体转型过程中带来的阵痛,党报记者要勇于打破固有的传统思维,从“不愿改变”到“我要改变”,相信职业前景,守正创新,加快跟上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步伐。

结语

全媒体建设是一篇大文章,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作为党报记者,我们只有在全媒体转型中抢抓机遇、躬身实践、锤炼全方位职业素养,才能不昕增强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努力推动媒体融合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全媒体新闻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李政葳,姚坤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N].《光明日报》,2019年08月31日05版

[2]人民日报北京1月25日电.《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N].《人民日报》,2019年01月26日01版

【作者简介】张爽,深圳市宝安日报社宝安新闻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全媒体时代职业素养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