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0-07-23 08:29桂兵
丝路视野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互联网+

摘 要:为深入贯彻十九大报告中的教育精神,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方向的改革创新正不断推进。而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真正取得成效,关键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些年来,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诸多改革机遇。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高校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才能推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感染力。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 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深入贯彻十九大报告中的教育精神,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方向的改革创新正不断推进。而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真正取得成效,关键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些年来,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诸多改革机遇。那么,“互联网+”时代,高校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好“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呢?在此,笔者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互联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

一直以来,课堂学习是大学生获取信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但随着计算机、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将日益多元化。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尤其是当前,西方敌对势力正加快通过互联网向我国青少年传播暴力、色情等有害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受到严重污染,思想政治工作陷入困境,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此感到无奈。此外,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说教多、引导少,再加上信息含量较低,难以调动学生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而网络信息则以其广泛性、多样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更易激发出学生的强烈兴趣。因而,“互联网+”時代,如何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值得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思考。

(二)互联网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提出新的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他们的心理活动既丰富又矛盾,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面对互联网空间中海量的信息以及纷繁复杂的内容,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辨别是非能力和信息搜寻能力,才能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诱惑。另外,网络世界由于其虚拟性、时空超越性等特点,致使很多学生误认为在网上可以为所欲为,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行为,甚至触犯法律如散布谣言、实施诈骗等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和网络空间法律意识的提高作为重要内容来抓。

(三)互联网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一支信息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一方面,广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自觉学习并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灵活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所开展的各项教学工作中去,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自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高校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相关部门及教师还要不断增强信息管理意识,提高获取、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例如,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仅仅在课堂上空洞地讲授一些大道理是无法打动学生的;如果以伟大人物来做榜样,又会使学生感到不真切。此时,教师就可以在网上寻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材料,并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加工,最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视频、音乐、图片等展现在大学生的面前,易达到预期教育效果。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挑战的几点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特别注意弘扬创新精神,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在攻坚克难中创新发展。”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创新贯穿于立德树人工作的每个环节,创新立德树人工作的途径,增强工作活力。

(一)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实现从“强迫顺从”到“教会选择”的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习惯让学生接受“教条式”道德教育,学生难以从内心而是迫于外界的力量接受一些道德规范,教育效果往往不佳。“互联网+”时代,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加强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教会学生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道德选择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根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冲突之间所做的自觉自愿的选择。”当学生面对网络世界中存在的多元价值观,由于个人认知水平不高,明辨是非善恶能力不强,往往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道德选择,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面对繁杂多变的网络空间,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帮助学生运用已有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对道德现象进行分析、辨别、鉴定和评价的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高校要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知识水平,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道德观,从而在网络空间中作出正确选择。

另一方面,高校要牢固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互联网+”时代,网络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加强对大学生的实践教学。例如,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即试图通过搭建一个网络平台,整合具有重医特色的实践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下实践,通过网络平台将实践成果进行提交,教师线上对成果进行批阅,师生在对应的时间节点共同完成课堂总结与交流环节,实践教学课程成果定期进行线下展示,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感染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特殊课堂,其育人功能是不容忽视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因此,学校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校园媒介,加强道德文化的传播,加大校园内外榜样人物的宣传力度,不断充实大学生的道德文化知识,也使大学生时刻受到感染和熏陶;校园网可以开设国情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平台,及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消除大学生的各种困惑。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务必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净化校园网络空间,督促大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地避免接触有害的网络信息资源。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包括多方面的具体内容”。网络环境由于其开放性、不可控性等特征,使得不同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反映在网络上,其中更是充斥着大量伪科学、不健康、有害甚至反动的信息,极易誤导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因此,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一定要集中力量加强对学校网络设施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防止有害信息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大力遏制有害信息在校园内的传播和蔓延,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洁净的网络空间,真正做到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情操以及具有感染力的优秀作品教育和鼓舞大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四)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要充分将现代传媒工具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资源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不断优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占领互联网,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工作体制机制。高校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团委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沟通平台,注重发挥高校全体教职工的能动作用,切实加强联系和沟通,及时沟通了解情况,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工作手段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博客,设立学生成长档案栏目,以此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并附上教师们自己的积极正面的评析,从而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进步;还可以在班级师生QQ群上经常分享“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榜样人物的感人事迹,并在学生群体中发起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看法,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坚定学生的道德信念。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关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具有道德争议的人物、事件,利用思想政治课给同学们展示,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网上的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征文、法制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有益的活动,使他们在实际的活动中建构良好的道德。

三、结语

开展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在育人工作中坚持树立创新理念,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的创新,努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华.我国社会道德选择的现状及其原因[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

[2][苏]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102.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桂兵(1985—),男,安徽池州人,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法学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互联网+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