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品格

2020-07-23 08:53周旭伟
学周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留守儿童浅谈

周旭伟

摘 要:在小学教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小学生多项优质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学科。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我国很多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呈现上涨趋势。因此,教师应该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品格,促进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培养;留守儿童;感恩品格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3-00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3.027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教改的春风也吹入了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课堂,在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品格也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感恩品质不仅是每个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适应时代发展、传承传统文化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该融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下面我们就针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品格展开探讨。

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感恩品格的意义

由于一些学生家长选择外出务工,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生活条件,这就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我国小学留守儿童的个体素质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家长不在身边的缘故,独自或者和老人一起承担起家务责任,养成了自立自强、坚强乐观的优秀品质;而另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缺少家长的陪伴与关心,成长压力增大,导致学生丧失了原本的阳光心态。

“感恩”不仅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优秀的思想美德,只有唤醒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才能消除留守儿童因家长不在身边而产生的不良心理问题,促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对父母长辈、师长同学常怀感恩之心,养成积极向上的美好品质。因此,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品格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务,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品格,是一种适应现实需求的教学理念。感恩品质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基于这两种现实需要,教師想要实现培养留守学生美好思想品质的教学目标,就应该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品格,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基本的人生信条和道德准则,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使感恩的优良传统可以代代传承,提升留守儿童的素质内涵。

第二,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品格,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上述我们提到,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缺少家长的看护与关怀,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随着互联网时代席卷而来,没有家长的监督,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网络游戏和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及学习效率。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品格,就可以妥善解决这些教育弊端。当留守儿童形成感恩之心,就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自主规避不良信息,同时还能领悟到父母的艰辛不易,进而自身更加发奋图强,有效避免了留守儿童误入歧途的风险,促使留守儿童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二、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感恩品格的策略

(一)教师积极沟通,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教师想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品格,首先应该和留守儿童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掌握学生的品德与社会知识基础和学习理解能力,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制订人性化的感恩教育计划。

留守儿童通常具有内向、敏感的心理特点,教师和留守儿童沟通的过程,就是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积极沟通,和留守儿童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当学生对教师产生钦佩、喜爱、尊重的情感时,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改善学生一直以来对教师严厉死板的印象,学生会更容易敞开心扉和教师分享内心的感受,敢于发表学习中的观点,打消学生对接受感恩教育的抵触心理,从而显著促进留守儿童感恩品质的养成。积极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连接教师和留守儿童心灵的桥梁,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力度,融入学生的群体中,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同行者和合作者,与学生一起成长,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也为教师顺利开展培养留守儿童感恩品质的教学工作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

(二)教师联合家长,了解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

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品格,是一项伟大的灵魂工程,仅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应该联系留守儿童的家长,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比如家庭成员组成、外出务工和在家陪伴的是哪些家庭成员等。教师首先应该向家长阐明合作意图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家长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完善与家长远程沟通的通讯平台。学生家长及时向教师传达关于留守学生的关键事件,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以及德育水平,进而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对留守儿童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和提升,让感恩品格的培养更加有的放矢。与此同时,教师也不要忘记与在家陪伴留守儿童的老人积极沟通,倡导老人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不要溺爱孩子,辅助教师的感恩教育工作,教师还要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引导留守儿童尊重老人、分担家务[1]。

(三)挖掘教材内涵,培植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材是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知识输出的主要蓝本,教材中很多内容虽然没有提到感恩二字,但是实质内涵都和感恩教育密切相关。比如热爱祖国、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等,这些课程内容实际上都是表达对祖国、对社会与自然、对父母、对他人的感恩之情。因此,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该利用这一有利的教学素材,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让课堂教学不再停留在浅显的表面,使留守儿童深刻领悟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和素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大力开采课本中蕴含的情感元素,激发留守儿童的情感共鸣,培植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实现培养留守儿童感恩品格的教学目标[2]。

(四)结合故事教学,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情怀

留守儿童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对世界的认知能力较弱,对接受感恩教育的态度通常也是兴趣使然的。教师应该以小学生的兴趣喜好为突破口,采取小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接受感恩教育的行列中。故事教学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首先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故事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其次,很多中华传统故事不仅富有趣味,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感恩思想,具有很大的教学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该搜集与课程内容和感恩教育相关的传统德育故事,对留守儿童实施讲故事的教学策略,调动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情怀。

(五)建设校园文化,让感恩教育润物无声

良好的校园氛围和校园风尚可以对提升留守儿童的感恩品格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该联合学校致力于为学生建设感恩校园文化,促使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在校园文化的感染下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学校可以着眼于校园风尚环境的建设工作,在教学楼中的走廊墙壁上张贴名人感恩事迹和名人名言的宣传画,在校园多媒体屏幕上滚动播放感恩故事,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的感恩教育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校园文化对留守儿童润物无声的感恩教育作用,让留守儿童受到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组织感恩实践,锻炼留守儿童的感恩能力

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孤单的成长环境,即使内在形成了感恩意识,但由于缺乏参与感恩交流的机会,很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不利于留守儿童感恩品格的养成。因此,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品格时,应该将教材教学与感恩实践活动相结合,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采集教材中的优质感恩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感恩实践活动。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时,可以打开教学思路,将感恩实践活动分解为三个活动类型,即家庭感恩、校园感恩、社会感恩这三个方面。家庭感恩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主动承担家务,孝顺长辈等;校园感恩主要体现在尊敬师长,和同学友善相处等方面;社会感恩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乐于助人,在公共场所给老人让座等。留守儿童通过参加感恩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更加明确感恩品质的内涵,也能将感恩思想践行到校园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显著增强留守儿童的感恩能力[3]。

(七)建立评价机制,促进留守儿童感恩品格的形成

在以往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试卷考核作为学生的主要评价形式,这是不科学的,也是和新课标教学指导思想相悖的,还会引起学生对感恩教育的抵触心理,不利于留守儿童感恩品格的养成。因此,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想更有效地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品质,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使感恩教育计划有始有终,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用。对于感恩品格发展有障碍的留守儿童,教师要尽量采用鼓励式评价,和学生一起寻找造成问题的原因,帮助学生攻克障碍,提升感恩品格;对于已经具备优良感恩品格的留守兒童,教师可以适当调高评价标准,促使这类学生坚持不懈、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感恩品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该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品德素质的发展情况,与留守儿童的家长合作,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可以有效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品格,促使学生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同步发展,大力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宏伟进程。

参考文献:

[1]姜元苏.论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41.

[2]王美娇.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感恩教育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6(5):71.

[3]高金辉.浅谈《品德与社会》中的感恩教育[J].才智,2009(21):49.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与社会留守儿童浅谈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
小学品德课程中历史事件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