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管理有效性的文化融合机制分析

2020-07-23 16:35薛颖
商情 2020年31期
关键词:公共管理

【摘要】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以利益和认同为重点的群际关系的处理和整合,在对文化社会角色的了解的基础上,提升对于公共管理的效率,并在集中文化社会角色进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选择最适合的文化形式加以融合。不同的文化社会角色所认同的文化形式是有着好很大的不同的,所以在其互动的过程中,文化的选择必须要具有正确性和先进性,加强角色之间的文化认同感,最后达到公共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公共管理  文化融合机制  文化社会角色

引言:由于不同人员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文化群体的产生,从本质而言都是人类,但是由于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所以不同角色的心理认知也是不同的,那么公共管理从根本上来讲 就是对于心理的探索分析和管理。不同群体对于文化形式的认同和做遵守的社会原则都有着明显的区别,由于人类本身就具有复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群体进行管理的难度就会增加,为了有效的提升公共管理的效率,可以对不同的角色进行文化融合。

一、公共管理中的群际文化的产生意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就在和自然的不断对抗从而得到生存权利和成长的过程,在公共管理的进程中,一度是在运用简单粗暴的原则进行管理,就是以大多数的个体共同认可的原则基准,排除差异进行统一的的原则,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科技的不断进步是原来很多被忽视掉的小群体和个人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有可能成为舆论转变的重要因素,进而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在媒体和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被忽略掉的个人和群体都可以借助其进行发声,而底层人民对于此种其又有着强烈的心理认同感,很容易引相应的群体性的反应,从而有可能会发生不理性的作为,所以人的心理活动的管理是现代化公共管理的实际的重要内容。

文化是个体因为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当下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详细愈来愈明确,从而使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变得越来越大,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又形成了不同的个体文化,每个人独特的 观念和行为语言方式构成了个人的文化,因此每个人在社会生都其文化社会身份,不同的文化社会身份有着不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以及情感模式,集中表现了个体的心理情况。个体文化社会身份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对于有强烈归属感的人类,会很容易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把自己归类,以此某一个群体会存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当个人进行自我归类以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其观念的转变,然后就会进行对其相关群体的研究,评定范畴和资格,当其中某一个体不被认同的时候,那么这个个体就会以被承认为前提进行一系列的措施和动作,这样就引发了个体向某一群体或者积极进行融入的过程,是一种对于文化的认可和应用过程。一旦人人在群体中的文化社会角色被认同,这个人都会以这个角色的要求为基础框架来进行社会活动,个体融入到群体的过程使其群体和其他的群体之间的距离更加疏离,所以是个人文化身份变成了群际文化身份,而这对于公共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了公共管理的效率。

二、创建文化融合机制的方法

(一)对于机制中不同角色使用不同的策略

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政策的目标群体之间的互依三角关系的互动,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转变的互动,经过分析,对于文化的选择行为是实际上就是心理活动所产生的行为。对于三种角色之间的文化互动和相互融合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把控,创立文化融合机制,是提高公共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文化融合并不是一个刚刚出现的话题,早在20世纪就已经有被提出和讨论,相关的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包括文化的相互融合,文化的相互隔离又或者文化共存等层面。但是这一系列的研究和讨论都是基于不同文明种族而进行的,几乎没有对于同一种条件下,不同的角色在面临文化冲突时的行为进行了解和分析。在公共管理系统的运行中,互依三角关系的角色在不是完全平等的状态下产生的差异非常之大,三种角色之间的互动可以说非常多,而且互动是在一个相同的文化大前提下发生的动作,因此不可能由一个简单的理论结果来阐述清楚,想要建立融合机制必须得出三种角色能够使用的方案。在我国这种政府管制的社会类型中,三种角色中的政策的对定者对于资源有着分配的权利,执行者是有着对资源的操控权,而目标群体只能是等待资源的分配,在其实际的互动过程中,前两者是强势的存在,后者是分散性的社会文化,所以在构建融合机制的过程中可以使强者主动地进行文化融合机制的组建。

(二)强势角色进行文化选择

普遍看来,对于文化构建实际上及时由强势的一方做出文化的选择,那文化的选择就是指在一定的情况下以确定的动机和目标为基础对于文化进行选,主体对于文化的选择也要考虑到身份认同性,那么对于适当的文化的选择可以增进其他的从属文角色和强势角色主动去适应文化,进而构建良好的文化融合机制。

简单来说就是政策的决策者,一定要选择有利于政策实施的文化,对于融合机制的构建要选择更合适的文化要素或者是进行已有文化的重新生产,要有对于从属角色和文化的强大的包容性。在对于文化的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位置在进行和他文化的融合,这是进行文化选择的前提条件,政策的决定着需要全面的考虑到有关的发展前景还要考虑到目标群体的忧虑于期待,还要考虑包括扩传统文化的限制和现代外来文化的成绩,才能够得出一个适合的结论,可以很好的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推进各个方面的进步,这不是一个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出的结论,也不是能够得出的唯一的结果,但是都是由政策的决定者首先融入到自己的文化里,然后做出最适合的抉择。

(三)保证决策者的选择和政策价值的统一

政策的决策者应当考虑到相应执行人员所处的位置和相关利益,执行者在进行利益的衡量之后再与政策相联系,这样可以确保执行者的对于政策的认可,使二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与此同时两方的相互信任程度以可以得到提高,所以,決策者要对目标群体进行分析和了解,并达到持续的关注,对于目标群体的想法和期待进行迎合,这样做出来的决定才能够真正的发挥效用。并且构建的良性互动,包括文化的适应和改良,文化适应就是互动频繁的两个文化群体又或者是很多个文化群体之间在长期的接触和交流中相互改变的过程包括文化的改变和心灵的变化,当政策的目标群体没有看到政策的决策者表达出善意的情况下,或决策者的政策本来就枉顾了相应的目标人群的真正期望的时候,政策的接受者即目标人群就和逐渐和决策者出现隔阂,并且目标人群会做出相应的反应,首先可能目标群体会将决策人视为异己从而不再接受与其进行再一次的接触,其次,还有可能是严重的明显的主动排斥决策者,目标群体还有可能泛起文化特征拒绝与任何其他形式的文化进行交流,一旦目标群体做出如上选择,那么也就意味着决策者被架空掉,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对于政策执行者而言也会出现矛盾对立的情况,进一步的发展就是目标群体产生与社会对抗的行为,所以,从政策的目标群体出发,站在其角度来分析,对于构建文化融合机制的的最好的前提条件就是使用文化适应的策略,使其主动地积极的进行改变和融合。

三、公共管理有效性的文化融合机制的逻辑

公共管理中的政策的决策者大多是一种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规则的群体,公共管理中决策者大多是对于资源进行分配的主体,决策者的行为是具有合法性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对其他人群进行符合实际的分类,也能通过此种方式显示出决策群体的权威性,公共管理的决策人也可以通过对于社会群体的人分类,给与特定的群体一定的权利和相应的身份。

政策的执行者则是处在决策者和目标人群之间的群体,会首先考虑到自身的需要,再结合相应的政策进行发展,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影响范围,执行者在实际执行中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地探索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实现政策的优势最大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融合机制的建立对于公共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文化只是作为引导因为的方向的要素,并不是行为方式,所以对于文化融合的过程仍然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兴建.公共管理视角下基层党建宣传工作有效性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47-49.

[2]侯力.分析公共管理有效性的文化融合机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10):185-186.

[3]景怀斌.公共管理的认知科学研究:范式挑战与核心议题[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9(06):5-15.

[4]李峰.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5(17):148.

[5]吴伊博.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4(08):94.

[6]虞瑛.社会公共管理效率及有效途径探讨[J].黑河学刊,2012(04):18-19.

作者简介:薛颖(1995-),女,汉族,四川绵阳人,研究实习员,本科,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网络舆论引导
马克思主义的管理思想与当代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如何为网络新闻舆论立规矩
以罗尔斯正义论为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以罗尔斯正义论为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我国综合运输服务质量指标体系研究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