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书法发展的审美取向

2020-07-23 10:51贾颖
大经贸 2020年5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审美

【摘 要】 唐代的书法艺术在唐代的艺术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初唐是唐代的开端,也是唐代书法艺术的基础,为了完整的研究唐代书法,我们不仅仅要研究技法和书家历史,更要深入研究初唐书法的精神世界,认识初唐书法发展的审美取向,了解初唐书法发展的艺术追求,这样才能在更深的层次中理解唐代书法发展的缘由。本文通过分析唐代书法艺术的来源以及书家审美追求,简要介绍了初唐书法的审美取向。

【关键词】 初唐 书法艺术 审美 艺术追求

一、隋代书法审美概况

因为隋代历史只有短短30几年,所以初唐书法家多为由隋入唐,讨论初唐的书法问题必须探讨隋代书法的发展过程。晋南北朝由质趋文的艺术表现,下启唐人尚法的审美特征,是我国书法史魏晋到唐代两个书法高峰中的的过渡阶段。隋代也是我国书法艺术南北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南方书家多保留了魏晋时期的二王书风,北派书家以南派书风为标杆,由南北朝的粗放刚健变得秀润雅丽,以文人书法为主流。

隋代书法多为碑刻作品,且以铭石书居多,书坛多将隋代书风分为四类,一类是以智永、丁道护为代表的中和平正书风;一类是以《董美人》和《苏孝慈》为代表的端妍古雅,方俊整饬的书风;一类是受到北齐书风影响,以《龙藏寺碑》为代表的运笔细挺,结体疏朗的书法风格;一类是《曹植庙碑》为代表的体兼篆隶,自然古朴一路。初唐时期的虞世南、欧阳询的书法风格来源于前两类,后两类则开褚遂良、颜真卿的先河。

隋代善书者由南北朝入隋者居多,虽然没有获得充分的发展,但是是中国书法史上南北融合的时期。其中智永和丁道护作为隋代书家的代表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印记。智永,俗姓王,名法极,是王羲之七世孙,入隋后,居住在长安西明寺。传世佳作《真草千字文》秀润圆劲,平和雅正,甚得王羲之笔意,后世学书者为上溯二王多以智永为阶梯,直接影响了初唐虞世南的书法风格,后世释门书法多为智永的衣钵传承。丁道护代表作有《启法寺碑》、《兴国寺碑》,宋代米芾在《海岳名言》认为丁道护与欧阳询、虞世南一样,都是变革古法者。丁道护书法有后魏遗风,是隋唐时期变革新书风的重要代表。

二、初唐书法审美取向改变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

初唐时期,军事、政治各项制度仍然沿用隋制,很多书家都是由隋入唐,虽然希望在唐朝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但因为书法风格并没有大的改变,只是更加熟练精密而已。直到贞观年间,社会稳定,吏治清明,文化兴盛,百姓安居乐业,而且唐太宗非常热爱书法,制定了适合书法发展的各项政策,书法终于进入发展时期。太宗模仿北周,在朝中设立国子监六学,书学作为六学之一由书法博士主持。沿袭汉朝制度,以书取仕,在科举六科中,书法便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评判条件;铨选官员需要“身、言、书、判”,“楷书遒美”是先决条件,善楷书者可优先录取。“工书”是提拔官员的必要条件,初唐因书入仕者良多。因为帝王的大力支持,全国学习书法的风气甚嚣尘上。

唐太宗认为书法艺术应该“释实求华,从人以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而当时的文体风气轻薄,太宗尤为不齿,王羲之的书法骨力遒劲,被太宗赞为“尽善尽美”。提倡王字适应初唐融合南北的要求,顺应了当时的社会形势,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广泛支持,社会书势吸收了六朝碑版书法的金石之气,又融合了南朝江左风流的优雅清丽,创造了唐代独有的艺术标准和审美追求。

三、初唐书法审美改变的具体表现

初唐的审美偏于雄壮美丽,在吸收了六朝秀丽雄浑的艺术风格之后,出现了独属于唐代的委婉含蓄、细腻温柔、华丽雄伟的艺术特色。南北朝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南北割裂,导致了南朝北朝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北朝重碑刻,书体多为铭石之书,雄强质朴,但过于粗犷豪放,缺少雅致的风韵。南朝重帖学,书体多以行草为主,灵动流畅,但过于风流妍媚,缺少遒劲的笔力。直到隋朝统一南北之后,文化开始南北融合,南北书风取长补短,开创了以王羲之為典范的“中和之美”的艺术审美精神。初唐时一直充斥着两种艺术思潮,一种是南朝的形式主义和上层社会的奢靡风气,一种是回归汉魏雅正的复古之风。直至初唐,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开始折中两种极端的思想,王羲之中庸的美学思想非常适合,顺应了当时儒家教化的政治需要,他不是完全否定其中某一方,而是互相吸收,折中南北,崇王不仅仅是太宗个人的喜好,更具有现实的政治教化意义。

初唐四家“欧虞褚薛”是唐代书法的楷模。欧阳询楷书最工,称欧体,细致谨严,戈戟森严,随受南朝时风影响,但仍然是北朝形意。其书法“八体尽能”,笔法绝伦,可以看出他并不只是一味学习王羲之,取法广泛。虞世南书法来源于智永,善真书和行书,上溯右军遗风,纯然东晋风流。在初唐的楷书家中,与欧阳询平分秋色,欧主峻整,虞主潇洒,外柔内刚,在王体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自己的书法风格。虞世南教太宗书法,唐太宗对王羲之的钟爱也受到了虞世南的影响。褚遂良在欧阳询、虞世南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南北朝以来碑刻和写经书的特点,又以王羲之的风神润色,创造了新的风格,世称“褚体”。薛稷书学虞世南、褚遂良,是褚遂良的学生,在吸收了褚体特色后,勇于创新,用笔纤瘦,结字疏通,自成一家。太宗李世民也首次以行入碑,虽然书法学王羲之,但勇于突破王书的桎梏,例如《温泉铭》多用藏锋,而王羲之多以露锋起笔,铭文劲整奔放,一改王羲之的秀逸姿媚。唐太宗将自己的英迈气度,雄强精神融入书作之中,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之,唐代书家在吸收了魏晋南北朝的艺术风格之后,用广阔的胸襟进行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勇于创造,不拘泥于前人的艺术风格,勇于突破,锐意进取,虽然整体追求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中庸审美,但是逐渐回归于气质雄浑的审美追求,最终形成了刚建雄强,丰神劲拔的贞观气相。

作者简介:贾颖(1997—),女,汉族,山西省晋城市人,艺术硕士,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书法与篆刻艺术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审美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梁世刚和他的书法艺术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张天德书法艺术欣赏
所谓书法艺术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