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禁忌要记全

2020-07-24 16:19许圣义李荣兰
烹调知识 2020年1期
关键词:碳酸声带海鲜

许圣义 李荣兰

春節来临,阖家团圆,吃喝玩乐是免不了的。不过在这些吃喝玩乐行带来的快乐幸福中,还是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饮食荤素搭配、适度饮酒、多喝温水、准时作息等。为了能让大家过个祥和平安的春节,笔者特别为读者奉献“春节过年吃喝玩乐全攻略”,祝大家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

新春纳余庆,饮食当谨慎

◎团圆年夜饭荤素搭配少油盐

年夜饭可以说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顿饭,不管是在饭店吃还是自家做,最关键的在于搭配。要想吃得健康,重点要把握总量控制、平衡膳食、合理搭配、适当消耗等原则。

人体每天需要保证水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的摄入,过量或缺乏都会有损健康。所以,年夜饭应掌握荤素搭配的原则:1/3素菜,1/3荤菜,1/3半荤半素菜。

其中,素菜宜选择绿色蔬菜、红色蔬菜,如胡萝卜、西红柿、南瓜等,不要忘记配上食用菌,如蘑菇、木耳、银耳等,还可加上根茎类,如土豆、百合、山药、莲藕等。而荤菜,建议优先选鱼虾等水产类,再选用鸡鸭等禽类、蛋类。牛羊肉虽然是红肉,但其总脂肪量比猪肉低一半,两者相比,建议优先选牛羊肉。

除了食物需搭配均衡外,做法也应多样化。做菜时,尽量减少油、盐、糖的使用,少用煎、炸的方法。新鲜蔬菜沙拉能保留最多的营养,不过生吃蔬菜,一定要注意卫生,必须彻底洗干净。同时应多吃水果,以调节肠胃。但是也不能只吃蔬菜或水果,因为水果和蔬菜主要提供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其糖类含量不高,不能满足人体一天所需的热量。

过年时很多人觉得吃得挺多,就不吃主食。殊不知,如果谷物、淀粉类食物的摄入量不足,而肉食吃得太多,就会增加胆固醇与热量的摄入,容易引起肥胖及各种并发症。同时,建议不要将年糕、煎饺、油条等当成主食。这类食物脂肪、热量等含量较高,多吃对健康无益。主食还可以适当吃些粗粮。

◎海鲜爱好者莫吃得太“生”太“猛”

海鲜大多是高蛋白质食品,即使在冬令季节,病菌的生长繁殖也很迅速,一旦误食可能会引起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尤其是有的人喜欢将蛤蜊、牡蛎、扇贝、生鱼片等用开水烫一烫就吃,这种未熟透的海鲜、鱼片,极易将寄生虫带入人体。

除了不能吃得太生,海鲜还切莫吃得太“猛”。因为海鲜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若吃多了,大量的蛋白质需要通过肝脏经过代谢成为尿素,会大大加重肾脏负担。建议吃海鲜的量每次以不超过100 g为宜,且不宜空腹大量吃海鲜或以海鲜为主要食物,一定要配合主食和蔬菜。

海鲜中含有大量的嘌呤类物质,因此痛风患者吃不得,尤其不要与啤酒同吃。

◎消化不良者节日尤须管住嘴

消化性溃疡患者在节日期间应避免大量食用甜食、高脂肪及辛辣食物,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否则可能引起幽门梗阻,导致呕吐和腹部胀痛、消化道出血,出现呕吐和黑便,一旦发生急性穿孔,还需送医院急诊手术。

胆石症患者则应忌食高脂肪食物,以防引发急性炎症发作。

高脂血症及肥胖症等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油炸食品、甜品、海鲜及高脂肪类食品。

老年人的胃肠功能逐渐减退,进食过多的高脂食物可能会引起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同时还要少吃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如蒜、甜食、番薯等。

上述消化道疾病患者以及老年人在節日期间要格外注意膳食平衡。

佳节惹人醉,喝酒需适度

◎少喝饮料定时饮水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备些饮料,尤其是孩子们喜欢喝的碳酸饮料。但过多饮用碳酸饮料,会使人体吸收过多糖分,产生大量热量,容易引起肥胖。更为严重的是,过多饮用碳酸饮料,会增加肾脏的负担。碳酸饮料大都含有磷酸,大量磷酸的摄入会引起钙、磷代谢失调,影响体内钙的吸收。缺钙就意味着骨骼发育缓慢、骨质疏松。有资料显示,经常大量喝碳酸饮料的青少年发生骨折的危险性是其他青少年的三倍。所以,喝碳酸饮料一定要适量,也不要图痛快喝冰镇饮料。太凉的饮料可使胃肠道血管痉挛、缺血,出现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

假日期间可以喝点大麦茶或绿茶,因其能促进肠蠕动,减少油腻食物在胃中的停留时间,且最好是喝温热的,能解腻,又能保护肠胃。饱食之后,喝杯橙汁,可解油腻、消积食,并有止渴醒酒的妙用。因为橙汁中富含有机酸,有促进消化的作用。

另外,春节期间人们应酬频繁,往往忽略了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冬季天气干燥,温度偏低,充足的饮水能使人少受皮肤、呼吸系统等问题的困扰,对患有肺气肿、肺心病、肺结核、冠心病的患者还可起到减轻病症的作用。尤其是春节期间饮食燥热,更要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不要等渴了再去饮水。

◎量力而为适度饮酒

节日期间,有些人认为“无酒不成席”,于是总劝人喝酒,被劝的人就很为难:喝了伤身体,不喝伤感情。专家指出,喝酒前一定要确认两件事:一是自己能不能喝酒?二是自己能喝多少酒?

有些人是需要禁酒的。例如,患有肝炎或其他肝病的人,应当绝对禁酒,以免加重病情。患有慢性胃肠炎的人不能饮啤酒,啤酒中的一些特殊成分能减少或阻止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E,这使胃酸损害胃黏膜有了可乘之机,喝了伤身。泌尿系统有结石的人,也不能饮酒,特别是饮啤酒。此外,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心血管疾病、肥胖病、肝胆疾病、癫痫以及老年痴呆等疾病的人也必须禁酒。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尽量少饮酒。就算是健康人,节日期间饮酒也要适量。过量的酒精会造成肝脏、大脑、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提醒,切忌空腹饮酒,可以喝一些奶类和豆浆等蛋白质饮品,特别是酸奶,质地黏稠,往往还加入植物胶增稠剂,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有利稀释酒精,并延缓酒精的吸收。喝酒前,还可以吃些富含果胶的水果和蔬菜,如山楂、苹果、菜花、南瓜之类,其中的果胶有延缓食物成分吸收的作用。此外,吃些富含淀粉的食物也有帮助。淀粉类大分子能和酒精发生结合,延缓酒精的吸收。富含直链淀粉的食物更为理想,比如豆类食品。这是因为酒精能够钻进淀粉分子的螺旋当中,形成“包合物”。还可以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粗粮、奶类、蛋黄、菇类等。必要时可以口服复合维生素B,对身体有益无害。有些人认为喝醋可以解酒,但醋在体内的反应速度非常慢,起不到明显作用。

相守夜欢哗玩乐应有节

◎玩乐同时莫忘规律作息

好容易盼到了节假日,许多人通宵娱乐,上网、唱卡拉OK、打牌、打麻将,以至出现了头昏、头痛、眼花、记忆力衰退、肢体麻木等症状。专家指出,过度娱乐易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平衡失调,乐极伤身。平时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过度玩乐还可能引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

春节长假中,人们在娱乐的同时,要注意适当休息,每天保证8 h睡眠。体弱多病者要适当增加睡眠时间。高血压病人要特别注意生活细节,最好在晚上12点之前睡觉,如果熬夜、迟睡,都会导致血压增高。

◎尽量别酒后“放声高歌”

在酒席散尽之后会去歌厅“K歌”,是很多人的爱好。但是您知道吗?饭后1 h内不适宜唱歌。这是因为饭后立即唱歌,会影响胃部食物消化。饮酒后更不宜唱歌。唱歌主要是一项声带运动,正常说话时,声带每秒振动几百次,而唱某些高音歌曲时则高达1 200次,如演唱难度很大的歌曲或大声“吼”,很容易损伤声带和支配声带的运动肌肉,令声带黏膜充血、水肿,在酒精的强烈刺激下,以致血管破裂、出血,造成咽喉肿胀、声音嘶哑。严重者会因声带水肿而呼吸困难。

在此特别提醒:尽量别酒后“放声高歌”。唱歌的时候不要扯着嗓子吼,最好与他人轮唱,或者唱两三首就休息一会儿。间歇休息时要喝温水润喉,不宜喝有刺激性的冷饮,以免加剧咽喉部位的刺激。

猜你喜欢
碳酸声带海鲜
冒泡的可乐
为什么浅海海鲜比深海多呢?
碳酸饮料可以灭火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海鲜马拉松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
海鲜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