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各国春节习俗不一样

2020-07-24 16:19吕勇程茜斐
烹调知识 2020年1期
关键词:米糕新加坡人舞狮

吕勇 程茜斐

现在,亚洲范围内越南、印度尼西亚、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像中国一样过农历春节。这些国家虽然直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是很多习俗都融入了他们自己的民族特色。那么这些国家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呢?有什么不一样的习俗?

新加坡人过春节:“换柑”“舞狮”“捞鱼生”

排队买肉干:新加坡人对于肉干这种产品的迷恋,是全世界其他地方都难以匹敌的。

每逢过年,肉干店前就会出现排队的人流!肉干在过年期间还会涨价,但是新加坡人春节买肉干也是买涨不买跌,充满了仪式感。用炭火烤制的猪肉干,油光红艳,微微带一点焦,切成四方形,看起來像一幅美味可口的春联。

包红包:在新加坡,有一套独特的包红包“潜规则”。只有已婚人士才有派发红包的资格。红包里要包去银行换的“新票子”。红包里包的钱数要是吉利数字,如6元、8元、10元、20元、28元等。见到楼下的清洁工、保安等,也会包个2元红包给他们,表示心意。

换柑:在中国,去亲友家拜年,总要带上一些礼物,例如盒装糖果、果篮等。但在新加坡,带两粒柑橘就够了!橘有“吉”之意,广东话中“柑”与“金”同音,两粒柑橘象征着“大吉大利”“两粒黄金”和“好事成双”等多重含义。拜年时,把两粒柑橘放在小红袋里,方便携带。这个习俗,本地人不称为“送柑”,而是“换柑”,因为客人临走时,主人也会回赠两粒柑橘,有互赠吉祥的寓意。据说这是源自潮汕地区,新加坡潮州人不少,久而久之也成为各籍贯通行的习俗。

舞狮:在新马一带过春节,舞狮是大事。本地人喜欢在新春佳节请醒狮队到家里助兴,做生意的人也喜欢在新年伊始请醒狮队到公司、店铺去,为的是讨个好彩头。随着锣鼓声响起,醒狮慢慢地走进屋内,在里面绕一圈。在一些空间较大的地方,舞狮还会表演“采青”,将生菜和红包悬挂在高处,让醒狮猎取,撕碎后再从狮口吐出。因为生菜谐音“生财”,“采青”预示着你来年“生生发发”!

在新加坡,舞狮还会用橘子摆出“花开富贵”和“步步高升”等祝语,甚至摆出万字票号码!此时,许多观众都会赶紧把号码记下来,准备去买彩票!

赏花灯:新加坡的“春到河畔”,就像是中国的庙会。每年都少不了12生肖和财神爷造型的大型灯饰。主办单位每年也会邀请来自中国各地的表演团体,在台上呈现杂技、歌舞、戏曲等表演。现场还有一些游乐设施,以及猜灯谜等好玩的游戏活动,让小朋友玩得尽兴。

捞鱼生:和北方人过年必吃饺子一样,新加坡人过年必备的一道菜就是鱼生。捞鱼生的各种食材,都有相应的意头。例如鱼生是“年年有余”、芝麻和花生是“荣华富贵”、薄脆片是“满地黄金”、酱汁是“甜甜蜜蜜”等。捞鱼生时,放入各种食材要大声说出那种食材所代表的寓意,以讨个吉利。然后,大家会围在一起,用筷子把鱼生高高夹起,夹得越高,代表新的一年赚得越多!捞到满桌都是“料”也没关系,甚至大家喜欢看到“桌面狼藉”的样子,寓意“遍地黄金”,福运多到溢出来!

挂蒜:本地的福建人保留了“挂蒜”的民俗,用红纸把两颗蒜包起来,挂在门上。蒜和“算”谐音,“挂蒜”寓意“有得算”,在家挂蒜,钱多得让你慢慢算!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客厅挂蒜,谐音“听(厅)算”,意思是在新的一年,各种事情都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有划有算。

韩国人过春节:“归省”“祭礼”“掷木四”

春节在韩国叫“旧正”,也就是农历新年。“旧正”在韩国是仅次于中秋节的全民族节日。每逢春节,全国都沉浸在一片喜悦和祥和的气氛之中。

韩国春节的第一道风景是“归省”——回家探亲。每年除夕之前,就会出现一幅数千万人大流动的回家探亲壮观场面。昔日车水马龙的首尔,突然清静起来,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马路上成串的汽车,变得稀少了许多。然而,在全国各条高速公路上,在各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里,却是人山人海。人们利用各种交通工具,赶在大年初一之前回到故乡。

大年初一,最郑重而庄严的礼仪是“祭礼和岁拜”。这是春节的核心内容,也是最具特点的第二道风景。在房屋的正室上方,摆放着祖宗的画像。供桌上摆着各式供品,物品摆放规则极其严格,有“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讲究,供品还有“枣栗梨柿”“米糕片汤”等。祭祀的程序严格按家谱排位,全家身着传统民族服装,依次向祖先鞠躬磕头,祈求祖宗创下的家业兴旺发达。

祭礼完毕后,全家才能吃大年初一的第一餐,而这一餐必须是“米糕片汤”。韩国人把春节食品统称为“岁樱”,“米糕片汤”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一餐。韩国人崇尚太阳和清洁的白色,白色的小圆状米糕片既代表太阳,同时也象征着辞旧迎新,一切从新开始。

吃罢“米糕片汤”,随后要举行“岁拜”,家中晚辈向父母长辈拜年磕头,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祝愿父母健康长寿。此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压岁钱”多少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而定。韩国朋友介绍说,这种祭礼和岁拜之所以延续千年,关键是韩国崇尚儒教,视“忠、孝、礼”为家族之“魂”,世代相传。“岁拜”之后,全家出动,要到祖先的墓前扫墓,以缅怀祖先的恩德。

韩国春节的第三道风景,是洋溢着传统风情的全家乐:春节期间要进行岁妆、岁画、福笊篱、赶夜光鬼等。见面拜年的第一句问候是“新年多福”。在娱乐游戏上,韩国家庭最喜欢玩的是“掷木四”和“花牌”(相当于中国的掷色子和扑克牌)。

越南人过春节:南方北方差异大

越南南北方的过年方式差异可不小。南部人不拘小节,北部人则更传统。

供奉灶君食品:北部供奉盘上会摆上一条活着的黄鲤鱼或是金色纸鲤鱼。南部,是印在纸上的飞鹤和快马。

春节的禁忌:北部不喜欢在除夕夜动到家里的土地,在这天绝对不会打扫,晚上要出门玩耍。南部为了不让自己一年走霉运,在除夕是绝对不喜出门的。

五果盘:北部一定得有香蕉和柚子。他们会把一串无花果(越南语的意思是充足)和木瓜(越南語的意思是足够)放在五果盆旁边以喻新年有余、丰衣足食之意。南部绝对不摆香蕉和柚子。五果盆上一般有红毛榴莲、椰子、木瓜、芒果、无花果、番荔枝、西瓜等。这些水果名字按南部人的发音连读就是“求够用”的意思。

传统食物:北部绝不吃蛋,不喜欢将蛋壳打破,破代表着不吉利,不会吃鸭仔蛋,鸭仔蛋象征着霉运、事与愿违。南部将酱鸭蛋、红烧肉视为传统的年菜。

年粽:北部过年用的是传统的方粽子(更像广东的糯米鸡),南部用的是经济实用的圆柱形粽子。

茶点:北部人去别人家拜年通常不会逗留太久,所以主人家招呼客人的食品一般会用简单的糖饼小吃和热茶。南部的男人们喜欢聚在一起喝酒,从早喝到晚都没问题。

:春节之际,南部人都会添置梅花,祈求新年平安、幸运。北部家家户户都摆着一根桃枝或一棵桃树,或者向亲密的朋友赠送桃花以送上生活美满、幸福安康的祝福。

越南式春联:越南人也有春节时贴春联的习俗,大多数还是以越南文来书写。但越南国语字普及后,常有一些会写汉字书法的人在街头摆摊档写春联,由于现在越南不少年轻人都不懂写汉字,在街头卖手写汉字春联的大多是老人家。

红包:越南在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也叫压岁钱,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过了正月十五才能拆的。

猜你喜欢
米糕新加坡人舞狮
“重新探索新加坡”消费券期限延长
迷宫弯弯绕
米糕大战(环球360°)
水下舞狮
舞龙舞狮进校园
新加坡反正话
米糕“牙医”
“米糕牙医”
米糕,韩国人一生离不开
新年“希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