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制度体系改革

2020-07-24 16:33宁波市委改革办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市域聚力宁波

宁波市委改革办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聆听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之声,“制度”堪称时代变革最响亮的音符。2019年12月5日,宁波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的《中共宁波市委关于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代宁波改革的总纲领。

纵深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宁波改革路径,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四中全会精神贯穿改革全过程,以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制度建设为主线,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六个聚焦、六个聚力”的改革领域为重点,以推进“牵一发动全身”和“群众牵肠挂肚”的改革项目为突破,培育推动各类重大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六争攻坚”体制机制改革,压实改革责任,扩大改革实效,不断增强市域治理现代化和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

聚焦市域治理体系现代化,聚力推进基层治理创新。这是贯穿高质量发展和治理现代化始终的核心主线,也是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宁波的必然要求。要完善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构建精细化专业化社会治理机制,关键是要统筹调动一切能调动的资源,全面健全市级抓统筹、区县(市)负主责、基层强联动的市域善治体系。

一是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围绕加快构建“六大体系”开展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改革专题研究,细化分阶段推进目标,提出特色化、集成式改革举措。比如,以铁路宁波站枢纽综合治理创新和服务环境优化为重点,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区域延伸等。二是争创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深化基层治理“三治融合”,让社会更加稳定和谐。比如,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和运行制度标准体系,推动信访“最多跑一次”全覆盖。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推进防范化解金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领域的风险改革。比如,推广慈溪市国家产融合作试点经验,强化金融风险监控;深化镇乡(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加强基层平台沉淀数据综合分析和运用预警,推动风险预警防控。四是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综合行政执法向基层延伸等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比如,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推动非接触性执法全覆盖等。

聚焦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聚力推进各类改革试点项目。这是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更好实现党全面领导的题中要义。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的制度,健全党委统筹领导治理工作体制,关键是要在制度“遵守”和“执行”上做文章,高标准推进中央和省市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见效。

一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改革决策部署,系统梳理历次中央、省委深改组、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的文件,排摸宁波贯彻落实情况,形成深化推进改革任务清单,实行项目化管理。二要推进省级以上改革试点,总结推广现有改革试点经验,放大改革试点成效。比如,党领导下的基层人大代表督事制度、多元化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清亲政商关系制度体系、巡察报告制度等。三要争取新的试点项目,及时跟踪推进中央、省重大战略在宁波的率先实践,力争新增省级以上改革试点20项以上。四要扩大市级改革试点范围,聚焦《决定》提出的六大体系,新推20项市级改革试点项目,并适时开展跟踪分析和评估总结。五要深化“三服务”活动,推动干部下访常态化、首问负责制度化、问题解决机制化等改革,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聚焦“最多跑一次”改革,聚力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这是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加快机关效能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型,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核心内涵。要构建规范高效的依法行政体系,建立上下贯通、部门协同、各负其责的市域治理高效体系,重中之重是要统筹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推动各项改革系统集成、有机衔接。

一是要按照“小切口、实打实”要求,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务、农村基层、机关内部、公共场所等领域延伸,创新探索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关事务智慧化管理、目标管理考核等“一件事”改革,完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制度,标准化改造提升基层便民服务中心。二是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10+N”专项方案,提升企业开办、建筑许可、纳税、办理破产、不动产登记、“水电气网”报装、企业注销等领域办事便利化,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证照工商通办”“先证后核”等商事领域改革,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三是全面贯彻省政府数字化转型任务,做好“8+13”重大项目先行试点、分级部署和贯通应用,构建具有宁波特色的“一网通”基础网络体系、“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一盘棋”应用支撑体系。创新数字化运用,深化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建设,拓展“中国移动微法院”应用模式功能,推进医疗机构数字化综合监管改革,提升群众办事体验。

聚焦国家战略实施,聚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重大改革。这是健全区域统筹发展制度体系,推进更大格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承载,也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关键突破口。《决定》提出要系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协同治理机制,强化市域空间统筹治理,优化乡村振兴发展体制机制,要点就是以体制机制率先突破引领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建设,优化完善浙江自贸区宁波联动创新区方案,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政策。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實施甬舟海港口岸管理体制整合,推动货物流、人流出境监管深度一体化。二是高水平创建“17+1”经贸合作示范区,推进中意生态园、中捷(宁波)产业合作园、北欧工业园、中德健康养老小镇等一批重大平台和示范项目建设。三是完善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宁波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推进前湾新区、甬舟一体化等平台建设,推动产业科创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发展协同共保、开放格局全面深化、市场环境一体融合,争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聚焦高质量发展制度保障,聚力推进“六争攻坚”体制机制改革。这是健全市场化资源配置体系,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要完善关键资源要素配置机制,构建系统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和产业集群化建设机制。

一是构建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的制度体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清单,集中力量改革攻坚。建立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的综合评价体系,完善重大政策先行试点机制。将贯穿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的情况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探索设定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尽责履职的重要依据。二是深化落实《关于推进“六争攻坚”体制机制改革强化高质量发展制度保障的若干意见》,推进项目争速、产业争先、科技争投、城乡争优、服务争效、党建争强和综合保障七大领域31个方面93项重点改革,形成一批具有牵引性、支撑性的制度成果。梳理“六争攻坚”体制机制改革问题清单,提出一批有突破性的重大改革攻坚项目,聚力破难点、除痛点、通堵点。三是推动发展动能转换机制改革。落实“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225”外贸双万亿等行动方案,健全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等制度体系,深化集中财力办大事、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5G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发区(园区)整合创新等关键领域改革,探索创新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跨境电商、文化金融产业等新型经济培育发展机制,增强宁波发展新动能。

聚焦群众获得感满意度,聚力推进改革工作体系建设。这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确保改革落地见效的基本保障。《决定》在完善文化、教育、医疗、社保、生态环境等公共事业可持续发展上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下阶段改革提供了路径遵循。

一是以群众获得感为导向,围绕解决“群众牵肠挂肚”的“痛点”“堵点”问题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重点推动不动产登记多式通办模式创新、公民身份信息连锁变更(更正)“一件事”改革、小学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偏远山区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医保报销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居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健全“全优满意办”制度体系。建立并推行优事项、优流程、优数据、优监管、优机制、优服务、优考评的“全优满意办”工作机制,制定落实“首问责任制”,落实“好差评”工作体系,有效提高改革质量和效能。三是以落地见效为目标,健全改革工作体系。强化各级改革办职能,明确改革专项小组、部门改革工作组组长单位工作职责,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改革联络员队伍体系,凝聚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完善市领导领衔重大改革项目、改革例会制度,建立改革专题协调制度,形成改革委主任、市领导、改革办三级协调体系。强化改革工作支撑体系,设立改革专家库,建立改革实验室,有效开展业务能力培訓和改革研究咨询。健全开门搞改革制度体系,强化改革舆论宣传,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

猜你喜欢
市域聚力宁波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以地方立法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凝心固本 引智聚力 创新开拓
市域没有局外人 治理没有旁观者
一图读懂宁波
阿拉善左旗 “党建+”激发社会发展新动能
拖起明天的希望
改名后的聚力 如何改变尴尬地位?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