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管理在提高留置针规范固定率中的作用

2020-07-25 02:21王红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抢救室圈员品管圈

王红伟

品管圈(QCC)是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1],即为选取主题、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效果评价等,对于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2]。选择规范的固定手法,提高静脉留置针的固定率,不但可以减少患者的静脉穿刺频率,减轻患者痛苦[3],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保护护理人员,降低针刺伤的风险[4]。我院急诊科2019年4—9月针对急诊抢救室静脉留置针固定的问题成立了QCC小组,开展以“提高急诊科抢救室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4—6月在急诊抢救室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200例为对照组(活动前),其中男102例,女98例;年龄18~79岁。选择2019年7—9月急诊抢救室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200例为试验组(活动后),其中男101例,女99例;年龄19~8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前后护士在层级、穿刺技术人员方面无变动。

1.2 QCC活动方法

1.2.1 成立QCC小组 小组由9名护士组成(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4名,平均年龄33岁)。护士长任辅导员,负责对整个品管圈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主管抢救室工作的副护士长任圈长,负责整个品管圈活动计划、组织、培训。由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负责对活动进度、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统筹安排。圈员则参与每个步骤的实施。所有圈员均经过QCC相关知识的培训。

1.2.2 选题及选题理由 活动主题为“提高静脉留置针的规范固定率”,2019年4月经全体圈员根据不同主题的上级政策、迫切性、可行性及圈能力给予评分,确定此次圈活动主题为“提高静脉留置针的规范固定率”。

召集所有圈员,通过全体圈员头脑风暴法对选题进行讨论,最终选定QCC活动的主题为“提高静脉留置针的规范固定率”。选题理由如下:(1)对院方而言。有利于规范护理行为,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提升医院信誉,促进医院发展。(2)对患者而言。确保输液安全,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保证用药时间;保留静脉通路,便于抢救;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3)对护士而言。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护士工作量;使护士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增加工作成就感;使护士掌握最新规范、指南标准,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1.2.3 制定活动计划表 按照plan-do-check-action的程序制定出详细的活动计划。P(计划)30%、D(实施)40%、C(检查)20%、A(处置)10%。2019年4—6月为确定主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7—8月为组织实施阶段;9月为效果检查、检讨与改进、总结资料及成果发布阶段。

1.2.4 现状调查 调查分析QCC活动前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情况有哪些原因引起静脉留置固定不规范,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分析导致静脉留置固定不规范的主要原因。运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经过分析共有19个末端因素。综合考虑措施的可能性、效果性、经济性、安全性及自主性并进行分析,最终从19个末端因素中确定3个导致静脉留置针固定不规范的原因分别为:科室培训力度不够、胶布选择不当、健康宣教不到位。见图1。

图1 静脉留置针固定不规范的原因分析鱼骨图

1.2.5 目标设定

1.2.5.1 观察指标为留置针规范固定标准:(1)采用无菌透明敷料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粘贴,贴膜平整无卷边。(2)敷料外标注穿刺日期和操作者。(3)延长管U型固定,Y型接口朝外。(4)高举平台法进行二次固定,固定后留置针肝素帽要高于导管尖端。

1.2.5.2 目标值 (1)改善前现状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例数为116例。(2)从以上现状调查鱼骨刺图分析的结论中其中贴膜卷边、未高举平台法固定、未U型固定、梯形胶布固定不当这4项累积百分比确定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3)圈员能力是基于品管圈每一个成员就管理目标对自己能力进行1~5分评估而推算的,本次品管圈成员能力评分为32分,以满分40分为100%,计算圈员能力为80%。(4)改善幅度。×累计百分比82%×圈员能力80%=42%×82%×80%=27.55%。(5)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幅度)=85.55%。

1.2.6 制定计划与实施 综合考虑措施的可行性、效果性、经济性及圈能力,针对静脉留置针固定不规范的3个主要原因分别制定相应的对策。针对科室培训力度不够因素,科室加强对于留置针固定的培训及考核,制作留置针规范固定步骤示意图,便于护士记忆与掌握。专科护士、兼职教师充分发挥作用,认真细致进行培训与考核,对每个护士考核了解培训的效果,保证人人掌握规范的固定方法;对掌握不好的护士一对一教学,反复练习,将正确固定方法与错误方法对比让其更容易理解掌握。将考核中发生率较高的问题,统一进行强调,并再培训。护士长抽查考核效果,每日床头交班查看患者留置针固定情况,并追踪到责任人。同时要求抢救室患者静脉留置针固定统一使用3M1527-0胶布进行固定。

1.2.7 巩固措施及标准化 实施6个月后,对活动效果进行检查。(1)巩固措施。将静脉留置针维护操作技能纳入新上岗、新入职抢救室护士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静脉留置针穿刺流程、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培训方法包括实践模拟演练+现场考核,模拟演示静脉留置针固定中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如穿刺位置,U型固定及高举平台法、贴膜卷边、张力性固定等,使护士对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有直观认识,纠正护士不规范的操作。(2)规范管理。将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纳入日常考核、检查内容,护士长要及时发现并纠正护士不规范操作。(3)标准化。将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标准编辑成脍炙人口的“顺口溜”,便于护士记忆;将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操作流程制成示意图,方便护士学习与掌握,并利于全院其他护理单元护士们共同学习与提高。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无形成果 本次QCC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无形效果,QCC小组成员在各个方面均有较大提升,使QCC小组成员在活动后获得了较大收获(P<0.05)。见表1。

表1 QCC活动前后小组成员取得的无形成果评分项目

2.2 有形成果

2.2.1 QCC活动前后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率比较 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率由改善前的116例上升到176例。上升幅度51.72%。

表2 QCC活动前后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率比较

2.2.2 进步率与目标达成率 根据QCC的进步率计算公式: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本次QCC活动的进步率达51.72%;根据QCC的目标达成率计算公式: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本次QCC活动目标达成率高达108.89%。

3 讨 论

3.1 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率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在此次活动前QCC小组成员针对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率低的问题进行现况调查,根据鱼骨图,采用头脑风暴法对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率低进行了末端原因分析,最终确定科室培训力度不够、胶布选择不当、健康宣教不到位是导致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率低的主要原因。根据原因分析,QCC成员制定了活动计划表,通过现场操作演示、理论授课、小组练习、组织考核、技能分层培训,制定了有科室特色的静脉留置针维护标准和考核制度,使品管圈活动结束后活动的进步率达51.72%;活动目标达成率高达108.89%。患者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率明显提高,由活动前58%上升到了活动后88%,不仅降低了患者的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保证了静脉输液安全顺利地进行。

3.2 QCC小组成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本次活动使QCC成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活动初期,小组成员对品管圈的运用水平及理解程度参差不齐,部分成员对鱼骨图的分析方法掌握并不熟练。但是最终通过其他圈成员的有效和反复培训最终使全体人员都积极接受并富有激情地投入到本次活动。在此过程中QCC成员的团队精神、参与度、协调沟通能力和思考能力逐步提高,伴随着活动的进展,个人能力不断增强,团队精神日益高涨,最终使本次活动的进步率达到了51.72%。

3.3 开展QCC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次QCC活动在提高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率同时还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有效地延长了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降低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保证医疗安全[5]。QCC活动是一项全体护士参与的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全面管理理论论证方法科学地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6]。不仅提高了全员的素质而且充分的调动了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QCC活动,将PDCA循环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不断改进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既强调了预防,又强调了持续改进,提高了护理质量[7]。本次品管圈活动,使全体圈员参与到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圈员们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阐述自己的观点,让每一位参与本次活动的圈员获得了成就感、满足感和参与感,从而增强了对品管圈的认识,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锻炼了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沟通的能力[8]。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创造性思维[9]。本次品管圈活动在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节约了医疗资源,使有效的医疗资源得到更大程度利用[10]。本次QCC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抢救室圈员品管圈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限制抢救室人流量对急诊医疗质量的影响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抢救室滞留患者交接单的设计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