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0-07-26 14:21曾繁文
考试周刊 2020年6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摘 要: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阅读教学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必须要开展的重点工作,许多教育工作者尝试对阅读教学法进行创新,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加强和调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探究意识,以质疑的方式顺利展开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作者的言外之意。这一教学法的应用,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顺应新课程改革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战略要求。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信心的培养,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锻炼,重视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的掌握。初中语文教师不能简单地围绕课文主旨和思想情感展开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挖掘,善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精准地把握文章的主要矛盾,体会阅读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更深入地探究和体会文章的深层内涵。矛盾分析法为初中阅读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广泛运用的有效阅读教学方法。

一、 矛盾分析法的定义

教师在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以语言文字为根本,以句为单位,结合上下文情境,具体分析句子中某个词、某个字的逻辑内涵。要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抓住文中语义、情理的矛盾点,对文本的内容、言语表达形式展开质疑,分析矛盾点,更切实地把握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言外之意,从而更贴切地把握作品的实在内涵和真正价值。

二、 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实际效果

(一)有助于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展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语文教材中收录的阅读文本材料,最初并不是为了教育教学的顺利展开而创作的。每位作者都是处在各自独特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情感的背景下展开文本的表达。因此,阅读教学中挖掘作者创作的意图,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矛盾分析法的有效应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站在更宏观、更综合、更全面的角度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深入体会作者创作的根本意图。

(二)有助于教师更精准地抓住关键问题

语文教师展开阅读教学前,需要合理分析和确定阅读教学的内容。也就是说,除了对材料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要具备确定阅读教学内容的能力,也就是要求教师要抓住阅读材料的关键矛盾点,并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和分析。矛盾分析法恰恰迎合了这一需求,成为帮助教师抓住文本关键和深入解读文本内涵的有力支撑。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首先,矛盾分析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矛盾分析法为教师结合学情展开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文本材料的反映,制订具体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矛盾分析法是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应用方法的有效策略,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矛盾分析法充分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以及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法反复钻研文本内容,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 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状况

首先,要肯定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成绩效果。矛盾分析法进一步推动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传统的僵硬教学方法逐步消失,教师越来越多地尝试应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矛盾分析法是先进教学法的代表之一,很好地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矛盾分析法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顺应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短时间内,学生能够借助矛盾分析法有效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成为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有力支持。

但是,就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缺陷问题,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效果。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在于,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仍然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尽管矛盾分析法已经关注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但其效果仍然不够明显,还需要相关教师进一步调整和加强实践。由于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学生在阅读课堂中整体的积极性、活跃度并不高。此外,由于一些教师对于矛盾分析法的认知尚不深入,可能出现教学方法应用过度和教学方法应用过于表面两个极端。前者将会造成教学活动与教学主题的偏离,后者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总体而言,无论哪种情况都导致矛盾分析法应用效果难以顺畅地发挥出来,影响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入体会,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 矛盾分析法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抓住语义矛盾

语义矛盾是初中语文教学分析的起点,语义的对立恰恰反映了文本内容的发展,要求学生用矛盾的眼光有逻辑地分析文本内涵,从而深入体会文本语境下表达的情感精神。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的语义矛盾,加强语义矛盾的分析,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表现出的文本情感的矛盾冲突。

第一种,词语词之间的语义矛盾。以《孔乙己》为例,鲁迅描写孔乙己死亡用了这样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话中,“大约”与“的确”相对立,如果把这句看成病句,就体会不到鲁迅想要表达的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迫害。这句带有语义矛盾的話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当时那个吃人社会下人心的冷漠。第二种是前后文之间存在语义矛盾。以《社戏》为例,前后文之间存在两种意思,相互对立。“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练习上文内容,上文描写的社戏发现,其实小伙伴们对社戏并不是很感兴趣,戏的内容也不见得有多好看,煮豆的味道也并不令人满意。然而作者在后文用了“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没有看到那夜似的好戏”。这种文本前后的对立,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矛盾分析法应用需要学生和教师重点突破的关口。

(二)教师要善于构建矛盾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内容构建矛盾。通过矛盾对立这一形式,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加强对文本内容的认知和情感体会。文本内容主人公的选择与学生个人认知之间的冲突、学生与学生之间认知的差异、文本中主人公前后的认知变化等,都是教师构建矛盾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善于通过文本中的内容,启发学生展开探究和意见的表达。以《丰碑》为例,文中的军需处长将棉袄留给其他战士,他所贡献的不仅仅是一件棉袄,而是鲜活的生命。教师可以就军需处长的行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当时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军需处长,你会怎么做?”学生在课堂中发表意见,通过角色代入,更切实地体会文中军需处长的无私和对革命的热爱。学生之间不同观点、见解的表达,发挥学生不同认知冲突的作用。能够调动和激发学生再次探究文本内容的兴趣,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以《最后一课》为例,文中的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个性特征前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造成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原因。通过挖掘人物形象变化的表现和通过前后形象的对比,深入探究文本内容,体会这一变化过程中情感的变化。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环渐进的原则,分析《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内心看法的变化。为什么小弗朗士会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启发学生思考和交换意见,对文本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韩麦尔先生因即将失去工作而被迫离开熟悉了多年的环境,这在小弗朗士心中是困难、艰苦的。表现出小弗朗士对韩麦尔的同理心,老师在小弗朗士心中再不是原来严谨、严厉的老头了。再引导学生回顾文本,“韩麦尔先生形象再次变得高大的原因?”启发学生深入体会韩麦尔先生在精神、思想层面的高大,体会坚定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感的变化、跳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往往在文本内部有明显的线索。文本中小弗朗士心中韩麦尔先生形象的转变,恰恰是小弗朗士内心对于爱国热情的态度和变化。通过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变化,效现小弗朗士内心的爱国情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线索,也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渐变,发挥角色代入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 结束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高效、灵活运用矛盾分析法,通过对文中语义矛盾、情感矛盾的切实分析,深入挖掘作者的情感意图,帮助学生更扎实、深入地感知文本作品的深层内涵和情感价值。矛盾分析法的有效应用,是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以及促进学生掌握和高效应用先进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矛盾分析法的认知和深入学习,相互形成合力,充分认识到这一教学法应用的实际作用,对学生阅读能力、逻辑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做出推动,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形成注入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杨彦林.试析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15):55-56.

[2]林新洪.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12):5-6.

[3]朱启鹏.多媒体技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青海教育,2020(4):33.

[4]林新洪.矛盾分析法在初中語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12):5-6.

作者简介:曾繁文,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广西贺州市昭平县马江中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