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硫菌唑防治花生病害田间药效示范试验

2020-07-26 11:27王丽骆景霞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株数衣剂基部

王丽 骆景霞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的扩大,花生病害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根腐病、白绢病以及叶斑病等病害,已成为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障碍。在生产上,农药企业和经销商多推荐花生套餐让农民使用,投入较高,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开展引进新药剂、新技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很有必要。2019年初,丙硫菌唑首次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农药登记并上市,开展田间试验示范,验证和评价丙硫菌唑种子包衣和田间喷雾对花生主要病害的防效,对于今后丙硫菌唑及其制剂在花生上的推广应用、提高花生病虫害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試验药剂

1. 12%种衣剂(丙硫菌唑+吡唑嘧菌酯),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2. 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3. 60%高巧悬浮种衣剂(吡虫啉),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4. 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

5. 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先正达公司。

6. 24%噻呋酰胺悬浮剂,河北三农农用化工有限公司。

(二)供试作物

供试作物为花生,品种为罗汉果。

(三)防治对象

防治对象为根腐病、白绢病等花生病害。

(四)试验田基本情况

地势平坦,土质为潮土,有机质质量分数17.2 g/kg,

pH值5.4,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地面积0.25 hm2,常年种植小麦、花生,花生根腐病发生严重,白绢病中度发生。使用肥料为黑精灵复合肥50 kg/667 m2(NPK含量18-10-12)。麦收后6月8日播种花生,起垄种植,垄宽70 cm,每667 m2播种量12 kg,田间管理方式一致。6月9日每667 m2用90%乙草胺100 mL土壤封闭除草,7月8日喷施杀虫剂(80%噻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 g),8月6日喷施杀虫剂(每667 m2用10.5%甲维·虫酰肼20 mL)。

(五)试验处理

处理1:用60%高巧悬浮种衣剂(吡虫啉)30 mL+

12%种衣剂(丙硫菌唑+吡唑嘧菌酯)120 mL包花生种子12 kg。花生生长期分别于7月8日、7月28日、8月19日使用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50 mL加水喷雾防治病害,处理面积0.08 hm2。

处理2: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0 g+

24%噻呋酰胺悬浮剂10 mL+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 mL拌花生种子12 kg,花生生长期分别于初花期(7月8日)、盛花期(7月28日)、终花期(8月19日)使用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50 mL加水喷雾防治病害,处理面积0.11 hm2。

处理3:空白对照,不包衣(或拌种),花生生长期间不喷施任何杀菌剂,面积0.04 hm2。

小区之间未设保护行。不设重复。

二、药效调查及统计方法

(一)花生根腐病

苗后30 d、60 d调查死苗率并计算防治效果。每个小区5点取样,每点取10株花生植株,记录总株数及各级病株数。

花生根腐病的分级标准。0级:植株茎基部和主根均无病斑;1级:茎基部和主根上有少量病斑;3级:茎基部或主根上病斑较多,病斑面积占茎和根总面积的1/4~1/2;5级: 茎基部及主根上病斑多且较大,病斑面积占茎基部和根总面积的1/2~3/4;7级:茎基部或主根上病斑连片,形成绕茎现象,但根系并未死亡;9级:根系坏死,植株地上部萎蔫或死亡。

(二)花生白绢病

花生膨果期,每个小区5点取样,每点顺着一行调查20株,记录总株数和各级病株数。

花生白绢病的分级标准。0级:植株茎基部和主根均无白色菌丝;1级:茎基部和主根上有少量病斑白色菌丝;3级:茎基部和主根上白色菌丝较多,白色菌丝面积占茎和根总面积的25%~50%;5级:茎基部、主根和荚果上白色菌丝多,白色菌丝面积占茎基部、主根和荚果总面积的51%~75%;7级:茎基部、主根、荚果、土壤上白色菌丝覆盖,但根系、植株并未死亡;9级:根系坏死,植株地上部萎蔫或死亡。

(三)药效计算方法

(四)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收获期,每个小区取有代表性的花生20株,测量株高,观察不同处理区的花生生长情况,与对照比较,不同处理对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五)对产量的影响

收获期测定每个小区的株数(折合亩株数)、每株荚数、百果质量和实测产量,每个小区采用3点取样,每点顺垄调查100 cm收获0.7 m2,调查花生株数、每株荚果数,晒干,称取百果质量,计算亩株数、株果数、百果质量,折合每667 m2产量。计算各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的增长率。

产量(kg/667 m2)=亩株数×株果数×百果质量×0.85/100 000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根腐病的效果

7月18日调查死苗情况,7月18日和 8月18日调查根腐病的发生情况,12%种衣剂(丙硫菌唑+吡唑嘧菌酯)包衣的防效为89.14%~82.75%,对照药剂拌种的防效为54.5%~43.9%。试验表明,丙硫菌唑种衣剂拌种对花生根腐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1、表2、表3)表明,丙硫菌唑种衣剂持效期较长,空白对照病情发展较快。

(二)对白绢病的效果

在花生膨果期,每个小区5点取样,每点顺着一行调查20株的各级病株数。8月18日调查白绢病的发生情况,12%种衣剂拌种的防效为91.64%,对照药剂拌种的防效为65.67%。试验表明,新的种衣剂拌种对花生白绢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见表4)。

(三)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花生生长期间,观察各个处理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收获时,每个小区取有代表性的花生20株,测量株高,与对照比较,调查双果率。调查表明(见表5),处理1对花生生物性状有较大的影响,表现在花生株高增高,茎秆粗壮,叶片增厚,叶色浓绿,果实色泽白亮,比较饱满,双果率较高。

(四)对产量的影响

根据9月20日的测产调查(见表6),各个处理的花生产量不同。处理1的产量为266.33 kg/

667 m2,较对照增长67.13%;处理2的产量为203.71 kg/

667 m2,较对照增长27.83%。对各产量要素均有影响,亩株数影响最大,其次为株果数。但对照由于密度较小,株果数和百果质量表现较高。

(五)安全性

施药后7 d、15 d、30 d分别目测调查药害发生情况,各施药小区花生植株生长发育均正常,未发现生长异常现象。

四、结论与讨论

(一)12%种衣剂(丙硫菌唑+吡唑嘧菌酯)120 mL包衣12 kg花生种子,对花生病害控制作用明显,对花生根腐病、白绢病的防效在80%以上,花生叶斑病病叶率降低,且对花生生长安全。

(二)在花生上使用12%种衣剂(丙硫菌唑+吡唑嘧菌酯)包衣不仅防效明显,且对花生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表现在花生株高增高,茎秆粗壮,叶片增厚,叶色浓绿,果实色泽白亮,果仁饱满,双果率和产量增加。在生长期施药的次数和时间有待于在以后的试验中验证。

(三)该试验中,在花生生长期施药,每667 m2用水量为30 kg。如果加水量再加大,大容量喷淋施药,可能防治病害的效果会更好。但实际生产中往往加水量不足。

(四)花生生长中后期干旱和收获较早,影响了花生的生长与产量。该地块白绢病2019年较往年发生轻,由于连年种植花生,根腐病发生较重。

猜你喜欢
株数衣剂基部
生态疏伐采伐强度控制要素探析
超微粉型水稻种衣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四种不同水稻种衣剂育秧效果对比研究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龙粳31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种衣剂选用和使用注意方法
3%咪·恶悬浮种衣剂试验总结
不同草种交播对春季冷暖季型草坪草消长的影响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
巧解“植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