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意义

2020-07-26 11:28刘晓娟李世欣江旅冰赵汉雨刘晓潺田辉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农耕旅游文化

刘晓娟 李世欣 江旅冰 赵汉雨 刘晓潺 田辉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任务是到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意见》指出,要“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工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以多样化为美,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我国大约有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乡村。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有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

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从而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我国乡村旅游大多是自主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乡村旅游规模偏小、缺乏特色、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新时代,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调控职能,把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旅游项目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在充分尊重乡村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对乡村旅游景点实行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设计,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发展史孕育了悠久璀璨的农耕文化,为各地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适宜土壤。优秀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的魂,也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积极推进农耕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是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应充分挖掘乡村农耕文化资源,强化全社会对农耕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积极传承和发展包括农耕技艺、乡约民俗、餐饮服饰、传统民居等在内的优秀农耕文化,将其有机融入乡村旅游各个环节,不断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需求。

积极打造生态宜居新乡村。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依赖性,这就要求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方法运用到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以推进厕所革命为契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加大乡村街道、河道治理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建设,通过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优化乡村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游客的旅游体验。

二、乡村旅游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愁的记忆场所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从富起来向强起来转变,现在面临着高质量发展。人们的幸福感也从物质财富向精神世界转变,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西方的现代化发展思路显露出一定的弊端。因此,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更契合生态时代要求、历经数千年沧桑而顽强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就具有了更加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村落是中国文化的根。从古至今,乡村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灵家园,“告老还乡”是中国人对老年的一种交代,更是对家乡的一种不舍。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渗透在乡村的各个空间,使村民感受不到孤独,和自己的祖先、和天、地、自然之間有一种联系,共同分享着这个乡村的资源。乡村保留着城市里面已经消亡的四季、时空等贴近自然、顺应自然的事务。构筑人与土地的陪伴,让乡愁有处安放,初心得以回归乡野。传统村落能给人们提供这样一种反省自省的场合,缓和情绪,去找寻诗和远方。

三、乡村旅游是地域文化的体现

中国具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包含了众多的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在此基础上,使得乡村旅游建设发展越来越壮大。在乡村旅游实际发展过程中,如果能将传统文化与旅游建设相结合,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是促使乡村旅游建设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重要方式。乡村旅游不仅是人们对于精神文化追求的一种内心需求,也是促进乡村经济建设的一种全新突破。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文化传承。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长期发展积淀的精神文明产物,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等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文化形式有很大的差异性,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我国已不再满足于制造大国的定位,设计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环,文化创意品牌的打造势必会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焦点。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价值创造了产品价值、品牌价值的核心,产业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基础动力,其地域文化产业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生活形态,影响了当地的产业文化,形成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探索地域文化创意品牌的建设和传播路径,其本质是探索新的生产关系,设计策略的核心是地域认同,地域认同研究应指向社会关系与社会意义的建构。

四、乡村旅游是乡村生活理念的输出

乡村具有一种天然的质朴气息,这种质朴可以表述为一种有创造性的功能简约,也就是说,乡村营造一半总是直白、干净利落的,它不矫揉造作,不铺金陈银,但它充满了逻辑、创造和想象。乡村建筑简洁明了,但并不简单。

传统村落的基本生活模式是自然化的,这种自然化通常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第一,村庄通常不具有明显的边界,它与周边的农田和自然环境是高度的相互渗透。第二,村庄的自然特质和周围自然环境的空间特质大体上是同质的,也就是说,村庄在自然中,自然在村庄里,从建设的专用指标看,村庄是低密度、低容积率的,它有充足的绿色空间。

与城市紧张快节奏的生活相比,农村的生活是闲适的,它没有朝九晚五的节律,只争朝夕的渴望和诱惑,也没有城市间、甚至是城际间马不停蹄的奔波。乡村生活是日出日落的循环、春夏秋冬的交替,是一种慢生活。因此,树荫下的小憩、村头井边的闲聊、村戏就都成了典型的乡村意象。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智库调研课题(HNKJZK-2019-17B),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JYB2019346)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201802339019),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7A220002)。

猜你喜欢
农耕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农耕感怀
农耕园里收获多
谁远谁近?
旅游
老圃作品
老圃作品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