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品牌能否逆势生长?

2020-07-27 16:09
摄影之友 2020年7期
关键词:镀膜光学对焦

Q:各品牌的发展经历简介

范旭明:安徽长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总部位于中国合肥。不畏垄断的长庚光学聚力打造LAOWA老蛙镜头品牌,2014年上市老蛙微距2 :1镜头,填补了该系列市场的空白。2016年上市老蛙超广角“零”畸变镜头,光学技术得到全世界的认可。2017年上市老蛙无人机镜头,奠定了无人机领域超广镜头的地位。2018年上市的特种微距镜头,全球首创特殊镜头结构和视场角,迅速影响了全球的影视圈。2019年发布电影头系列,正式进军电影领域市场。

黄木基:唯卓仕公司成立于2009年,镜头系列研发始于2013年,中间的项目研发耗时五年之久。2018年唯卓仕第一款镜头问世,2019年4月推出了自动对焦镜头,也就是现在大部分用户选择的VILTROX AF85mm F1.8 STM FE/FX。2020年将预计发布9-16支镜头,涵盖APS-C画幅的三剑客23、33、56三个焦段、三个卡口共9支镜头, 同年还会有23、33、56三个焦段的电影镜头,以及全画幅24、35、50三个焦段的自动对焦镜头。

李海旺:铭匠光学可以说是最年轻的一个国产镜头品牌,2019年7月成立,坐落于改革开放先峰——深圳,专注于摄影镜头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凭借优秀的光学设计、不惜成本的用料、深圳出色的产业配套,我们用中国人的智慧、大国规模优势,大幅缩短了与顶尖光学的差距。面向徕卡、索尼、佳能、尼康、松下等品牌的摄影用户,铭匠人秉承工匠精神,精心雕琢,打造一系列用户称赞的产品。如第一支无反全画幅鱼眼镜头11mm F2.8,顶级通光量的50mm F0.95镜头等。

Q:面临怎样的市场现状?

范旭明:迄今为止光学镜头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从目前市场上来看,各个焦段和功能的镜头相对来说比较全了。所以在中国光学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给国产镜头发展的空间将越来越小。唯有不断创新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产品,才有机会在狭小的市场空间杀出一条血路。

黄木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吧,不管是手动领域,还是自动领域的镜头,都推陈出新,层出不穷。

李海旺:国产镜头最缺的是时间,起步太晚,基本上技术上的差距和品牌的接受程度,都会在接下来的时间中补齐。最近5年发展最快的就是中国制造的光学镜头了,远超过全世界其他國家,有点像10年前的手机行业。

Q:各品牌镜头特点是什么?

范旭明:老蛙镜头以新创意、新乐趣为理念,不断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新镜头。每种类型镜头在对应的应用领域中都有很高的声誉,技术的创新和更加亲民的实用化设计不断满足摄影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黄木基:自动对焦、系列化、整组整套焦段的全画幅、APS-C画幅的镜头,完善摄影体验。在光学上采用合理的光学设计结构,在性能上不过分追求光学极限指标,而是搭配对焦系统做出最具性价比的性能怪兽。

李海旺:满足差异化需求,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在技术与艺术中找到完美的交叉点。

Q:研发和制造中遇到的问题

范旭明:在研发高端镜头时,遇到难逾越的技术瓶颈,就算光学能设计出非常优秀的镜头,在机械、电子配合上也很难实现出来。在制造方面,也会同样出现这样的问题,基础加工工艺薄弱,看上去很简单的问题,如果要做好、做精也非常困难,但这不代表我们就没有作为,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开发出符合国内工艺加工的产品,一步一个脚印,总比放弃、妥协要好,所以我们希望各国产品牌,积极进取,努力积累技术经验,一定会慢慢赶上来的。

黄木基:如今国内很多镜头的设计理念和加工水平都不逊色,但是国内没有相机品牌,基于副厂,多方面技术都有所弱势,需要突破很多品牌的技术壁垒,就好比我们viltrox唯卓仕自身立足于自动系列,防抖、镀膜、光学结构、对焦精准度等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反复实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中国制造只要会模仿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大家都知道非球面镜片,镜片都是需要进行加工抛光处理的,每个镜片抛光处理都有公差,这个公差在现实社会中很难接触到,那就是微米公差,微米具体有多长呢?大概就是十几分之一的头发丝的宽度吧。而日本厂家的精确程度远远高于我们很多,甚至可以达到纳米级别。其实我们行业所遇到的问题和最近我国遇到芯片断供的问题有些相像,都是高端核心技术攻克的难题。

李海旺:研发设计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缺少资金。制造工艺方面,更多是希望配套产业链的品质意识能保持高水准。

Q:技术存在哪些差距?

范旭明:相比进口镜头,国产镜头主要在自动对焦技术、非球面玻璃的加工和镀膜工艺上存在差距。

黄木基:首先是镀膜,普通多层膜没有太大难度,而空气球型镀膜,很多高级的镀膜技术无法突破。另外荷载更大重量的马达技术是突破性难题,运行速度更快的芯片更是极具挑战。

李海旺:差距有很多方面,主要在大尺寸非球面镜片和通讯协议上,我们目前解决了30mm+的非球面问题,所以优势会集中在高参数小型化。镀膜方面得益于珠三角长期为日系镜头的代工经验积累,可以做到一流的水准。当然,很多用户一看到炫光杂光就认为是国内镀膜不行,其实是镀膜背了锅,机械部件的干扰、镜片之间的光路设计对杂光考虑够不够充分才是主要原因。对焦方便,直流马达和步进马达很成熟了,超声波马达目前在起步阶段,已知的国内几家公司正在攻克材料难题,预计不久也会在市场上普及。镜头镜片防抖,这个是空白,因为后期的微单机身基本自带了机身防抖,需求不强,加上门槛较高。另外,更重要的还是投入产出比的问题,进口镜头卖1万元大家会买,国产如果投入了这些花费,未必市场能够接受这个价格,需要一步一步提升。

Q: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如何看待国产镜头?

范旭明:时间线往前推5年,那个时间段,对于职业摄影师来说,能够称得上生产力工具的国产镜头微乎其微,职业摄影师更加倾向于使用原厂品牌镜头,国产镜头没有立足之地。现阶段来说,能够达到职业摄影师拍摄需求的国产镜头也并不多,但是逐渐有一些国产镜头品牌通过创新性和对画质的提升,得到了一部分职业摄影师的认可和推崇。

摄影爱好者两级分化很严重,有的人压根就瞧不起国产镜头,坚持使用原厂镜头,固有思维认为国产镜头抄袭,画质差,品控差,不愿意接触和使用国产镜头。

另一部分是被国产镜头的性价比吸引,通过一个只有原厂镜头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价格了解到国产镜头,使用过程中发现发现画质及镜头做工和原厂并没有过大的差距,从而喜欢上国产镜头。另外一方面有些国产镜头的规格和特殊性是原厂镜头以及其他国外品牌副厂镜头无法替代的,使用过程中得到有趣、能够得到他人认可的照片,反而是这些摄影爱好者的诉求。

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相反,国内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品牌产品渗透,逐步提高国内玩家对于国产镜头的认可。在国内固有观念的影响下,不少国产品牌会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

没有任何一支镜头会让我们引以为傲, 因为那都不是技术的极限和产品的极限, 我们相信每一次更迭换代, 每一支新镜头的诞生都是一种超越。

黄木基:许多摄影爱好者其实对国产镜头都是持十分友好态度的,但是用户们针对国产镜头所出现的产品问题,相对于进口的镜头来说反应还是稍微强烈的。所以我们不单单是在技术上要奋追疾赶,在售后或服务上也要远超它们,这样我们才能在镜头产品中站稳脚跟。

相对来说,国外的用户对实用性的产品追求度更高,而国内我们的用户群体更多的是集中在年轻人。对比来说也是因为国内的年轻粉丝们的支持,我们的产品在海外才能那么畅销。我们与用户建立了良好密切的沟通渠道,像微博、微信群、公众号还有B站等交流平台,年轻的粉丝用户,会给到我们非常好的产品改善和开发建议。

李海旺:具体看个人,也有职业摄影师用我们的镜头拍出很多非常棒的获奖照片,有些用户使用佳能、尼康一样很多不满,不过同时也感谢这些用户给我们提供意见,这也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Q:国产镜头的未来在哪里?

范旭明:国产镜头以价格低廉、高性价比迅速切入市场,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研发、满足个性化需求,才能立足长远。

黄木基:更大资金投入,研发更好的产品,突破各种技术难题,如更大口径非球面技术,尖端的芯片技术,更好的镀膜技术,真的说未来,其实谁知道呢,一步一个脚印吧。

李海旺:单从镜头本身讲创新突破是很小概率事件,比较可行的做法是不让价格成为用户首次體验认可的障碍,然后密切关注材料层面和拍摄需求方面的新发展,从而获得契机。

猜你喜欢
镀膜光学对焦
滑轮组的装配
自动对焦相机何时使用手动对焦
大气光学现象
挑选超广角镜头该看什么?
钟表行业先进离子镀膜技术发展趋势
论漆面打蜡、封釉、镀膜、镀晶的技术区别
多重对焦有必要吗?
第2讲 光学知识专题复习
分步催化制备纳米SiO2减反射膜的性质与结构研究
几何光学考题的三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