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视阈下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建设

2020-07-27 11:41蔡扬冯杰
党政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医养结合共享

蔡扬 冯杰

[摘 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理念,强调改革开放成果的广覆盖,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公平与

正义问题。我国提出“医养结合”模式建设,是应对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以

“共享”为研究视阈,旨在利用“共享”平台,充分调动社区医疗和养老资源,建设城市社区“医

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实现社区养老的社会公平与正义。

[关键词]共享;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逐渐凸显。为更好地应对和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下,我国许多城市开始积极探索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但是,在目前医疗和养老资源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医”和“养”资源的有效结合,满足城市空巢老人的有效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共享”发展理念注重的是改革发展成果的广覆盖,追求的是人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在我国社区“医养结合”发展的起步阶段,将“共享”这个新理念注入城市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建设,实现健康老龄化,不失为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共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集合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途径,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或共同分享,从社会学角度解释,就是要消除贫富悬殊,实现共同富裕。从经济学角度解释,是指资源的共同分享及利用①。共享性意味着公共利益的主体是全社会,是每一个符合条件的人都有均等机会享受的利益。如受益主体只是部分阶层或群体,或享用的机会不均等,则是对共享性的损害,违背了公共利益的本质要求②。“共享”理念注重发展的公平,其中包括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权利公平。“共享”理念的科学性在于它依据于经济规律的作用与要求。经济规律决定了共享的必然性,也决定了共享的实现③。

城市社区“医养结合”,旨在对城市社区内的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社区内资源“共享”的最大化。社区“医养结合”针对城市社区中留守的空巢老人的养老意义重大,是实现我国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燕雀离巢,空巢老人与日俱增

伴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家庭结构不断小型化,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增速问题。而这其中,空巢老人问题尤为突出,空巢老人占比数量不断上升。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空巢老人家庭占比已达到32.64%④,据估计,到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占老年家庭比重将达到90%⑤。

城市空巢老人不仅仅是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也产生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结构的改变。依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21日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老年人口已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

17.9%;≥65岁老年人口16658万人,占11.9%⑥。城市空巢老人群体构成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城镇退休老职工,因家中年轻人如同燕雀一般外出求学和就业,又迫于生活压力及其他客观因素,无法同子女一同生活;(2)城镇中无子女的老人,不得不独自生活;(3)因种种原因主动选择留守的老人。

2.畸轻畸重,医疗与养老资源供需失衡

城市人口老龄化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对于医疗和养老资源的需求也相应扩大。但事实上,当前我国社区中,针对老年人及空巢老人的养老家政服务明显多于医疗服务,大部分社区以为空巢老人们提供照护和护理为主,更倾向于关心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起居,而老人们的医疗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老龄人口患基础性疾病的概率高,却没有高普及率的医疗资源来供应。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咎于地区的医疗资源有限,在满足地区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难以下沉到各社区之中。

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国情大背景下,社区“医养结合”在我国不同城市社区同样呈现出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各地社区“医养结合”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在基础设施这类硬件条件的配备上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硬件设施配备较为齐全,拥有天然的发展社区“医养结合”的优势,所提供的医疗和养老资源更丰富;另一方面,建设社区“医养结合”模式所需的相应人才,在数量、质量的对比上也有明显的差距,不发达地区缺乏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机制和基础,由此产生了人才匮乏和流失问题,也进一步导致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质量的下降,限制了其规模的扩张。

基于“共享”新发展理念,发挥社区现有各类医疗和家政服务机构等资源优势,共同解决社区空巢老人的养老和医疗需求问题,实现医疗与各类家政服务机构等资源下沉到社区,增大医疗、养老资源的覆盖面与科学“共享”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3.界定不清,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趋同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可以简单概括出当前我國地区间医疗和养老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平衡现象。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政府对于资源的调配依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医养结合”模式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兜底保护。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点越来越明显。然而目前城市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建设尚且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市场对养老和医疗资源的调节机制作用并不明显。

从目前我国实施“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来看,“医”和“养”的边界还没有完全界定清晰,对养老群体的服务需求缺乏详细分类,相关服务体系比较单一,服务内容趋同⑦。没有准确的服务界定基础,也就没有针对性强的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能够下沉到社区中,导致社区提供的医疗服务不但有限且无法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也就无法真正落实社区“医养结合”中所强调的对老年人提供医疗照护帮助。

共享经济催生了共享平台和应用的发展,这对于下沉社区“医养结合”资源来说无疑是一个机遇。共享经济的出现,遵循市场经济的法则,可以使得地区间有更多的交流,通过市场化的作用,建立资源共享的平台,推动社区“医养结合”模式的健康发展。随着“共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共享”所涵盖的内容和项目逐渐增多,“共享”平台的诞生为社区各类医疗和养老服务提供了多元化的交流渠道,有利于社区针对自身情况分类整合出符合自身所需服务的内容体系,进而推动社区“医养结合”的健康发展。

二、相关文献综述

1.“共享”发展理念探讨

针对近几年讨论火热的“共享经济”,常庆欣等人从共享经济兴起的驱动因素入手,对西方学者关于“共

享经济”的概念分析和类型区分进行讨论和评价,并且在整合西方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共享经济的基本属性进行了界定。⑧吴青则侧重研究“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缺失、供求关系不平衡、成本偏高等问题。⑨

2.“医养结合”构建问题思考

近年来关于社区“医养结合”方面的讨论不断增加,国外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要早于我国。美国学者K A, Johnson等人早在1984年就研究了美国社区医疗和养老服务衔接问题,主张通过“快递员”这个中介载体帮助社区老人完成他们的药品拿取需求。⑩英国学者Chris, Mullen等人针对英国西北部地区所实施的社区长期护理照护服务,表明长期护理服务在社区中的运用在某些程度上节省了财政支出,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由于我国社区“医养结合”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已有的研究侧重于阐述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陈宁表示我国当前掌握养老服务资源的主体责权利边界模糊,基层的资源分布离散化现象严重,中小型养老服务机构交易费用高昂,“医养结合”仅在“形式上”达成。周坚、邓绮琳指出当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需错配问题突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制度安排欠妥等不足。

目前就“共享”视阈下的社区“医养结合”相关研究并不丰富。白维军从社会保障的“共享”层面出发,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变革,具有兜底和再分配功能的社会保障急需走出“效率优先”的认识误区,代之以追求公平的成果共享。段胜英指出目前我国“共享经济”背景下的养老模式尚不成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供给需求双方应不断完善。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针对“共享”发展理念和

“医养结合”构建的相关内容这两方面的探索并不少,这些积极有益的理论探索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方面,缺乏对细节内容的展开,尤其缺乏将两者进行结合的相关研究,极少从“共享”发展理念出发来谈论社区“医养结合”问题。本文以“共享”发展理念为视阈和出发点,立足于“共享”理念下社区“医养结合”资源配置问题,目的在于解决当前存在的地区间医疗和养老资源不平衡困境,为我国社区“医养结合”建设提供现实路径。

三、城市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建设中的“共享”不足成因

作为一种创新型养老理念,城市社区“医养结合”需要对传统的养老方式和观念进行全方位的改进。但要转变社会各界对于传统养老的观念,将新型养老方式与“共享”发展理念融合都需要一个过程,其中面临着许多问题。

1.社会缺乏共享意识,共享行为有限

互联网的出现造就了共享经济,产品或信息分享的空间和关系被极大地拓展,一大批共享服务涌现出来,极大程度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作为新兴的理念,“共享”发展强调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将社会中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然而尽管社会中已经有许多的共享服务,但大多数人习惯于成为共享经济发展下的受益者,而非贡献者。那些发展“医养结合”所需资源匮乏的地区往往习惯于等待政府的支援,缺乏向其他地区寻求帮助的积极性,而发达地区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都害怕因资源共享而削弱自己的综合实力,因而不愿参与资源共享,这使得资源“保守”现象一直得不到改善。各地区间都只专注于发展本地区,没有将自身资源进行共享的意识,也就进一步阻碍了我国社区

“医养结合”模式建设的步伐。

2.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在共享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比较滞后,某些领域出现了监管的灰色地带。地方政府没有专门的政策法律和部門监管, 甚至个别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旧采取传统的监管理念和手段,停滞甚至落后的法律体系严重阻碍了我国社区“医养结合”的建设。部分地区政府对于“共享”发展理念中要求的“扩大发展覆盖面”解读片面,制定的政策法规习惯性“一刀切”,没有针对地区间的差异来制定相应政策,导致地区间的发展仍旧不平衡,根本问题没有得到改善。

由于我国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大多数社区“医养结合”相关制度都仅从宏观角度出发,对于进一步加强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的下沉没有制定详细的政策条例,也缺乏对地区间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的措施,这就导致当前共享经济的发展还主要停留在私人企业层面,没有上升到地区政府,使得共享发展缺乏制度性保障。对于社区“医养结合”的资源分配问题,无疑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兜底作用,这必然离不开法律的支撑。地区间医疗和养老资源如何分配、资源是否确实落实到各个社区等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也就进一步阻碍了社区“医养结合”的建设进程。

3.机制不成熟,共享推动资源分配能力较弱

我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走到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避免仍存在着一些原有经济体制残留的弊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对于社区“医养结合”这片市场而言,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市场尚且处于初步阶段,能发挥的作用和能力有限,对资源的配置效果甚微,想要达到其理想状态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医疗和养老资源具有准公共性和外部性, 主要是依靠政府力量进行推动, 市场化程度较低。在公共卫生资源有限的现实约束下,要保障资源使用公平,首先必须确保每个人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共享平台的应用在推动资源调配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各方利益竞争加大,地区间出于各种目的,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共享平台的使用较为局限,且受限于平台的使用技术,缺乏专业的人才指导,没能充分发挥出共享平台的优势,就导致地区间资源条件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还是只能依赖政府采取手段来弥补,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形之中加大了政府的压力。

4.投入有限,基础设施力量薄弱

我国社区“医养结合”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医疗服务,也不同于以往的单一养老服务,它对医疗和养老的基础硬件设施要求更高、更具体、更细化,而社区中配备有相关医疗基础设施是社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基础条件。截至2018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床使用率仅为51.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为34997个,而2017年的数量为34652个,对比之下增速缓慢 。从数据上来看,社区中的医疗和养老资源利用率低下,在本就有限的投入力量下,配套的设备使用率不高,加剧了社区医疗和养老资源的分化。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社区养老基础设施仅限于基本的医疗设施、健身设施,缺乏康复器材、文体设施、老人餐桌等,使社区

“医养结合”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受到了局限,社区“医养结合”的建设进展缓慢。

5.社会参与不足,阻碍制度推广步伐

鉴于当前我国社区“医养结合”资源调配主要依靠政府手段,无疑加大了制度运行的成本。高成本也阻碍了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建设的下沉,地方政府在采取措施执行制度时,无法确保制度的覆盖面,导致一些规模较小的社区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条件和待遇,进一步导致社区的养老和医疗服务落后,老人们的养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除此之外,“未富先老”的国情又决定了养老服务消费的需求价格不高, 低价格、高成本带给供给方的经济效益很难提升,也就无法进一步吸引相应的投资,市场无法活跃。共享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理念,初期的投入成本较大且难以衡量其回报率,致使地区不愿冒险,缺乏主动利用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各个项目之间缺乏联系,未能充分发挥协同作用,甚至存在一些专项政策之间相互掣肘的问题。没有一方主体积极带头,想要让社会各界投入到社区“医养结合”的建设中更是难上加难,无疑阻碍了社区“医养结合”的建设。

四、共享视阈下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建设路径

针对当前“共享”发展理念下社区“医养结合”建设所存在的主观及客观制约因素,应针对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共享意识,实现社会广泛参与

“共享”发展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大平台。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各界共享意识欠缺的情况,除了要消除部分部门及官员对于信息公开共享的心理障碍,同时公众也要树立良好的信息公开共享意识。要使得各界充分意识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不是一种损失,从长远来看,共享是符合自身发展规律、能满足自身长远利益的手段。各城市社区可通过互联网来提高运转效率,例如某社区的医疗资源较为稀缺,可在相应的官方网站中发布求助信息,其他地区接收到信息后,可向该社区提供相应的帮助,这就形成了资源在空间上的自发调配。社区还可通过互联网发布相关人才招聘,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社区养老服务中。此外,通过组织和开展一些定期或不定期活动,例如线下的老年人互助小组、社区联谊活动,或者线上的远程爱心互助委员会等,将各地区间的人员和资源充分流通,可以缓解空巢老人们的心理压力,舒缓他们的情绪。与此同时,社区要加强与当地医疗和养老中心的联系,确保社区的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与时俱进,符合社区中老人们的实际需求。

2.建章立制,完善共享发展政策法规

任何一项制度的执行都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根本保障。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一些方面的立法还赶不上瞬息万变的社会变化,特别是利益格局深刻变动的今天,很多与利益公平分享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是空白。想要充分发挥“共享”发展理念及“共享经济”的优势,就必须减少各个地区的利益掣肘,在保证地区利益分配总体公平的前提下来扩大社区“医养结合”建设的覆盖面,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依靠法律手段来确保各项资源确实下沉到社区之中。

针对我国社区“医养结合”建设中存在的漏洞问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进行及时的补缺补漏。对建设社区“医养结合”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关制度法规进行完善,对于“共享”发展这些可行性强的新兴理念,也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推动理念的实施,确保共享平台和应用得以有序、順利发展,为构建一个健康、充满良性竞争的社会打下良好根基。

共享发展理念下,要推进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不但要求所制定的制度规范符合我们自身国情,符合我国实际发展状况,同时需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现行的制度,要不断进行更新和修正,贴合实际,与时俱进,不让任何一项制度落后于时代。

3.加强共享平台创新,提高技术手段

共享经济在运作模式上遵循互联网思维,通过共享平台分享资源的使用权,通过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实现供需双方的精确和快速匹配,是一种平台经济,具有集聚辐射性、开放拓展性、共享共赢性和快速成长性等特征,可催生自发秩序弥补制度缺失的不足。在有法律制度的保障基础之上,需要关注的就是共享平台的技术手段及其运用,只有不断提高共享平台运行的效率,才能保障“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需要改善目前共享平台使用局限的局面。当前共享平台多数使用者为私人或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获取自身利益,往往忽略或者不重视共享平台对于加强地区间资源公平分配的重要作用。共享平台负责人需要转换思想,不能仅仅将“共享”的应用视为利益的获取渠道。“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社区“医养结合”要求共享平台能提供积极的帮助,利用平台调动更多地区的医疗资源流动,缩小地区间的资源差异,推动社区医养结合的建设。

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共享运用的具体技术手段,提高共享平台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力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平台内的医疗和养老等数据信息资源在合法合理范围内进行共享,满足更多地区的相关医疗和养老服务需求,同时也能吸引更多地区加入共享平台的使用,更好地拓展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4.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设备使用率

针对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社区“医养结合”基础设施使用率偏低的问题,应采取具体措施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可参照美国社区医疗资源使用方法,将社区内需要接受医疗救治的老年人进行分组分类,例如可分为医院门诊类、紧急救援类等。根据不同类别的病人,將设备也进行分类,给病人配备相应的基础医疗设施,提高设施使用的针对性,从而实现社区内医疗资源的使用最大化。与此同时,各地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内医疗服务机构的投入,提高社区内医疗服务中心的覆盖率,确保各地社区逐渐都配备一处完善的医疗救助中心,分担地区集中性的医疗资源压力,方便社区老人们寻求医疗救助。

一些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可在满足本地区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将部分医疗设备加入“共享”平台,让设备在地区间充分流动起来。例如“叶克膜”、呼吸机等这类稀缺却又常用于重症老年人的医疗器械,各地可充分发挥出“共享”平台的特点,让这类器械在不同的医院间往来使用,不但能提高医养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医院购买医疗器械的压力,还能增加地区间的交流互动,为其他项目的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5.政府兜底,加大对共享发展的财政投入力度

养老作为中国重要的民生工程,政府可通过直接拨款、提高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预留比例、兴办慈善养老事业、稳步推进国有股减持与养老金入市运营等手段实现筹集养老服务资金。那些规模较小的社区,制度的下沉存在困难,一大客观制约因素就是资金匮乏,制度难以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社区“医养结合”建设,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推广方式——市场,还需要政府加大对于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的提供方给予相应补贴,充分调动资源丰富地区的资源共享积极性,同时对需求方提供一定的资金援助,使需求方有能力吸引更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提高自身医疗和养老技术水平,促进本地区的医养结合发展。

6.构建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共享”平台

正如前文所提,当前我国社区医养结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困难,亟须构建一条完善的“共享”理念发展路径和辅之以较为成熟的应用平台。针对“共享”平台的具体运用,本文提出以下具体方法:

(1)信息共享

构建社区“医养结合”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有效避免地区间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是一切共享的前提,只有各地区间进行了充分的信息交流,才能有效增进

“共享”效率。信息共享要求各方通过合理的方式整合本地区医疗和养老服务的相关信息,经审核后公布在相应的网站或其他渠道上,从而确保消息及时、准确地与各地共享。在各地信息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对各地区的医疗资源等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共享”,才能够真正减轻各地区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不必要消耗,充分体现“共享”平台的优势。

(2)资源共享

当前我国社区“医养结合”建设中存在着的一大桎梏即地区间资源分配不平衡,发展受资源限制严重,不少地区所配备的资源与实施社区“医养结合”相关要求不匹配。同时,由于存在着“医”和“养”服务界限不清晰等问题,各地针对社区中老人们的专项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许多地区往往只能采取提供单一服务项目的办法,无法做到

“医养结合”服务项目的广覆盖,导致社区“医养结合”建设步伐停滞不前。

“共享”视阈下的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建设,在满足了地区间信息充分交流共享的条件下,需要进一步开展地区间医疗和养老资源的共享。针对社区“医养结合”资源共享这一模式,经济发达地区在满足自身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可通过“共享”平台,向我国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提供相应的医疗物资和养老资源,自发地为这些地区提供一些帮助,从而带动我国社区“医养结合”模式的“共享”发展积极性,在地区间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合作共赢风气。

(3)数据共享

数据在当今社会是一项非常宝贵的资源。除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我国社区“医养结合”建设也需要建立一个完备的数据库体系。

通过社区“医养结合”的“共享”平台,各地按照统一的平台目录分类,把医疗和养老体系中的各类分支业务归纳到一个或者几个中心系统之中,例如针对空巢老人的临床医疗、护理、康复医学等相关业务进行合理的归纳,分门别类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实时记录和上传相关医学档案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完备的数据库系统,可供全国各地使用,方便地区间及时获取最新数据,各取所需。社区“医养结合”中涉及的服务范围很广,所需的各类技术和资源等较为复杂,因此,建立一个大数据库对于我国落实社区“医养结合”政策来说无疑是必要且重要的。

注释:

①雷明、邹培:《共享发展理念下扶贫生态系统构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②石火学:《公共政策视域中的公共利益解读》,《理论探索》2012年第4期。

③胡同恭:《论共享理念的科学性及其实现》,

《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第12期。

④原新:《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与化解之道》,《人民论坛》2019年第28期。

⑤谢裕芳、林婷、陈灵慧等:《福州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居家安全危险因素的质性研究》,《护理学杂志》2019年第19期。

⑥王翠丽、刘玙平、高奇峰:《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关系调查》,《社区医学杂志》2019年第22期。

⑦盖钊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哪些发展障碍》,《人民论坛》2018年第27期。

⑧常庆欣、张旭、谢文心:《共享经济的实质——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12期。

⑨吴青:《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靠什么》,《人民论坛》2018年第6期。

⑩K A、 Johnson,N F, Walker:《Combined services of a community hospital and clinic to provide antineoplastic drugs for outpatients》,《American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1984,1.

Chris, Mullen,Ann:《An insight to the role for nurse managers》,《Nursing management》2011,6.

陈宁:《健康战略下我国中小养老企业动态能力的建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年第8期。

周坚、邓绮琳:《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需错配”问题研究》,《卫生经济研究》2019年第10期。

白维军:《我国现代社会保障的理念、政策演变及启示》,《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年第3期。

段胜英:《共享经济背景下的养老模式创新》,《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第11期。

陈坤、马辉:《共享发展:社会公平视野中的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学习与探索》2019年第3期。

董园园:《以“共治”推动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人民论坛》2019年第4期。

黄奕信:《中国民生科技发展的困境及其解决对策》,《改革与战略》2017年第12期。

陈第华:《公共卫生資源的分配正义:以共享发展为中心的考察》,《探索》2016年第3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9》,2020年3月3日,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9/indexch.htm.

成秋娴、冯泽永、冯婧等:《我国发展社区医养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困境及建议》,《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年第5期。

王先菊:《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年第22期。

王波、杨林:《共享发展理念下医疗卫生资源有效供给:基于城乡比较》,《东岳论丛》2017年第9期。

刘峰:《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公开共享研究》,《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朱霁:《共享发展的实现机制探讨》,《当代经济管理》2018年第12期。

张玉明、徐凯歌、赵瑞瑞:《共享经济:节俭式创新实现的有效路径》,《技术经济》2019年第6期。

Green L V ,Savin S , Wang B :《Managing Patient Service in a Diagnostic Medical Facility》 《Operations Research》2006,5.

冯杰、郑泓:《政策视域下中国政府养老服务职能的演变及出路》,《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年第11期。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
医养结合共享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褪色的“共享”
国务院力推“医养结合”
多省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获中央认可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