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2020-07-28 03:22
微创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通气家属机械

刘 宇

(容县人民医院,广西容县 53750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若不及时处理,可延长ICU监护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增加住院费用[1-2]。据统计,中国VAP发生率达43.1%,病死率达51.6%,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ICU患者病情危急,预后差,随时可能发生病情改变及出现生命危险,极易引起家属情绪不稳定、高强度压力、家庭角色冲突等潜在改变,加之家属无法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易在缺乏确切信息情况下出现疾病不确定感,降低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结局[5-6]。由此可见,加强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总结分析了集束化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VAP发生率及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02例。纳入标准:(1)需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 d;(2)患者生命体征暂时平稳;(3)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晓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俯卧位通气禁忌证者;(2)全身或局部感染者;(3)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超过30分,预计24 h内死亡者;(4)严重视听障碍者;(5)处于妊娠或哺乳期者;(6)肺部疾病史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将入选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对照组(n=101)和研究组(n=10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原发疾病、合并疾病、照顾者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干预。指导患者取半卧位,一般为30°~45°,每间隔1~2 h更换一次体位,必要时给予叩背、翻身;加强ICU环境管理,选用涡轮增压发动机24 h进行空气净化,保证室内适宜温度(25 ℃)及湿度(50%~70%);强化医务人员手消毒,掌握洗手指征并正确洗手,每次洗手时间一般保持在10~15 s,护士洗手频率>35次/d,医生洗手频率>30次/d,同时需正确使用擦手用具,以免洗手后再次污染。

1.2.2 研究组 给予常规干预+集束化护理。常规干预方法同对照组。集束化护理措施如下:(1)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包含1名主治医生、1名护士长、3名护士,均具备丰富的ICU护理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本科室疑难问题,小组成员统一培训集束化护理要点,待其熟练掌握后方可上岗。(2)通过万方医学网,以检索词为“VAP预防”或“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2015~2019年),检索并筛选出高质量文献作为循证文献,结合组内成员以往护理经验明确上述因素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VAP发生与导管留置、吸痰操作不当、口腔清洁、营养物质吸收速度及时间有关,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则与疾病知识匮乏、负面情绪有关。据此制订护理主题,如预防VAP,消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促使疾病良好转归。(3)实施VAP护理。气管插管时,声门下方与气囊会形成无效腔,口咽部分泌物及反流的胃内容物积聚于此形成滞留物,故应采取持续声门下吸引;气管插管或带管进入ICU 4 h内进行口腔护理,具体时间为6:00、9:00、12:00、17:00、21:00、22:00,用复方氯己定漱口液浸湿棉球,自右侧下牙咬面、内面、舌下面、舌上面、上牙咬面、内面、上颚、舌根、咽颊部进行擦拭,1次/d,气囊测压表精准测量气囊压力,使其维持在25~30 cmH2O,并于鼻饲前检查气囊压力,以免鼻饲逆流导致VAP;应用营养泵持续匀速泵入胃肠内营养液,滴速保持在100~150 mL/h,适当延长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时间,防止胃潴留,减少VAP;对于使用呼吸机患者,于每日早交班时停用镇静剂,实施唤醒,唤醒次数1~4 次,每次持续时间2 h,当患者出现脉搏加快、血压升高或不自主运动增加时,提示达到唤醒标准;根据患者病情,每日进行2~4次雾化吸入,禁止在雾化吸入液体中加用抗生素,以防耐药性产生;行胸部理疗,应用振动排痰机,取半卧位,前胸覆盖治疗巾,接通排痰机后定时10 min,速度20~50周/s,叩击头罩自上而下、由外向内振动,1次/6 h,待其侧卧8~10 min再吸痰,可达到最佳吸痰效果,吸痰后再次进行肺部听诊,评估吸痰效果,维持呼吸道通畅。(4)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护理。首先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parent’s perception uncertainty scale-family member,PPUS-FM)[7]评估,若其得分超过最高分的50%说明疾病不确定感较严重,此时需请专业心理科护士进行辅导,指导患者家属在安静房间静坐,觉察自身呼吸,放松自身心神,回想既往快乐情景,并记录他/她为我做了什么,我为他/她做了什么,我给他/她带来了什么样的麻烦,当觉察到上述内容时及时描述,随后由专业心理科护士客观评价其过往,时间维持40~60 min。待家属情绪稳定后进行情景演练式健康教育,定期开展以心理疏导方法、VAP预防措施为主题的ICU患者家属活动,进行现场提问考核,加深患者家属认知。若患者家属得分未超过最高分的50%提示疾病不确定感较轻,由组内护士采用音乐疗法等对其进行心理干预,随后进行健康宣教,以知识讲座、一对一指导、宣传画、电视教育等形式介绍VAP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必要时邀请科室既往正面案例家属现身说法,分享自身经验与体会,缓解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患者出院时再次评估病情,并向患者及家属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于未达到预期目标者,需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1)两组VAP发生率。VAP的诊断参照文献[8]的诊断标准。(2)血气分析指标:两组患者入ICU时、出ICU时均用GEM公司生产的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3)康复情况。观察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CPIS评估标准[9]:包含气管吸取物培养、肺部浸润影进展情况、氧合情况、白细胞计数、X线胸片、气管分泌物、体温等7个维度,总分12分,分值越高,肺部感染越严重。(4)两组患者入ICU时、出ICU时APACHEⅡ评分。评估标准[10]:包含急性生理学、年龄、慢性健康等3个维度,理论最高值71分,超过15分提示重症,15分以下为非重症。(5)两组患者入ICU时、出ICU时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选用PPUS-FM从复杂性(9~45分)、不明确性(13~65分)、缺乏信息(5~25分)、不可预测性(5~20分)等4个维度评估,总分155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越低,当PPUS-FM分值超过总分最高分50%时,说明具有较高疾病不确定感。(6)护理满意度。选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进行评估,1分为非常不满意,2分为不满意,3分为一般满意,4分为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VAP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的VAP发生率为3.96%(4/101),低于对照组的13.86%(14/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0,P=0.014)。

2.2 血气分析指标 入ICU时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ICU时两组PaO2/FiO2、PaO2水平升高,PaCO2水平降低,且研究组PaO2/FiO2、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x±s,mmHg)

2.3 康复情况 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 (x±s)

2.4 APACHEⅡ评分 入ICU时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ICU时两组APACHEⅡ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 (x±s,分)

2.5 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 入ICU时两组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ICU时,两组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复杂性、不可预测性、缺乏信息、不明确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比较 (x±s,分)

续表5

2.6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1.09%)高于对照组(8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 论

机械通气是ICU常用的重要辅助手段,对多种原因所致的呼吸障碍具有确切疗效[11]。但临床实践中发现,机械通气会将病原体直接带入呼吸道,增加肺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导致VAP发生率增加6~20倍,机械通气及住ICU时间延长至60 d及以上,病死率增加1倍[12-13]。目前临床普遍认为,长期使用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口腔清洁、吸痰操作不当是引起VAP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李艳等[14]根据正常唾液分泌生理周期在6:00、9:00、12:00、17:00、21:00、22:00的特点,为入住ICU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提供6次口腔护理,有助于减少黏膜表面病原菌定植,降低VAP发生率。李杰等[15]指出,持续气囊压力监测联合声门下吸引可显著减少气管插管患者VAP发生风险,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周玉华[16]对多发伤术后患者予每日唤醒护理策略,结果发现VAP发生率明显降低,镇静镇痛药物用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本研究将上述护理措施集束化应用于101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现研究组VAP发生率仅为3.96%,明显低于熊杰等[17]报道的结果,推测可能与患者差异性大、集束化护理措施不同等因素有关。从数据得知,研究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充分体现集束化护理具有较强针对性及目的性,从持续声门下吸引、口腔护理、气囊管理、每日唤醒等方面落实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VAP发生风险,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研究组APACHEⅡ评分、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与每日唤醒有关,利于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准确判断患者意识状态及病理生理状态,及时调整机械通气方案,以此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由于ICU治疗的特殊性,家属对于患者疾病诊治、护理、预后等相关信息了解不足,而信息缺乏会使家属产生疾病不确定感,降低其作出决策及预测未来的能力,进而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18-19]。因此,ICU医护人员需转变观念,确保在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前提下,重视患者家属需求及心理感受,消除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家属应对能力,增强患者支持系统,缩短其康复进程。现有研究认为,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主要与疾病知识匮乏、负面情绪明显等因素密切相关[20]。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引入集束化护理干预,根据每名患者家属PPUS-FM量表得分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如情景模拟训练、内观疗法、音乐疗法,旨在提高其疾病知识,消除疾病知识匮乏所致的疾病不确定感。结果显示,出ICU时研究组复杂性、不可预测性、缺乏信息、不明确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ICU机械通气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使其与医务人员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少护患、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风险,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康复进程,消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护理满意度。然而集束化护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将多种集束化措施,联合应用于单个患者,可能会带来诸多问题,尚需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通气家属机械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调试机械臂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不通气的鼻孔
简单机械
按摩机械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概况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