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奔小康到总体小康

2020-07-29 12:33
共产党员·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温饱小康程度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党中央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作出了“奔小康”的战略决策,在神州大地掀起了奔小康的热潮。这样,奔小康就成为90年代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曲,推动着中国人民朝着总体小康的社会阶段快步迈进。

随着基本温饱问题的解决,我们党对下一步发展进行了战略规划。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专门就“发展战略”目标问题提出:从1991年到2000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把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确定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正确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即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实现。今后十年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在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使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 价格计算,到本世纪末比1980年翻两番。实现上述目标,要求今后10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左右,这在世界范围内将是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裕,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同时,党中央在建议中特别指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是要改善人民生活,“人民生活逐步达到小康水平,是90年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解决温饱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由温饱达到小康是又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全国小康水平的实现,从地区和时间上,将是逐渐推进的。到2000年,已经实现小康的少数地区,将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的多数地区,普遍实现小康;尚未摆脱贫困的少数地区,在温饱的基础上向小康前进。‘八五期间,不同地区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次全会,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小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全面奔小康的号角。

20世纪90年代的奋斗目标,后来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得到确认和强化。1992年党的十四大总结了从改革开放到1992年这14年的发展经验,充分肯定了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对我国下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提出了要求。报告重申,20世纪90年代,我国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2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个方面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就能够达到第三步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

随着战略目标的确定,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奔小康很快就取得显著的成绩。1995年,我国再次提前五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1995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把“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作为“九五”时期我国的主要奋斗目标。1997年,我国又提前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量化评估看,1997年我国人均GDP为860美元,开始跨入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这正是小康社会的历史起点。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改善。

随着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下一步发展战略目标又被提上日程。1997 年党的十五大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五大确定,从十五大起到十六大的五年,将是全面完成“九五”计划,为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奠定基础的五年。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度里,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件有伟大意义的事情。这将为国家长治久安打下新的基础,为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新的起点。

显然,就当时而言,新“三步走”的前两步十分关键,我国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党的十五大后,党中央全面部署下一步发展战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大部分地区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也已顺利实现,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总体小康在我国基本实现,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事业取得初步胜利。

这一时期,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总体小康的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看,经济水平和精神生活已达到小康标准,物质生活、人口素质和生活环境实现程度分别为94.6%、88.4%和91.5%。

从城乡看,城镇居民经济发展水平、物质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已基本实现小康水平,精神生活实现程度为86.7%,生活环境与社会保障实现程度为75.6%。农村居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程度为88.45%,其中收入水平实现程度为85.14%,物质生活实现程度为84%,人口素质实现程度为87.22%,生活环境实现程度为89.09%。

分地區看,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此数字不含港、澳、台地区),有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实现程度在90%以上,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80%—90%之间,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实现程度不到80%。

从人口分布看,1999年底全国有6.156亿人口已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实现程度在90%以上,下同),占总人口的49.93%,其中有4.606亿人口分布在东部,占东部人口的90.79%;1.55亿人口分布在中部,占中部人口的35.198%。有4.65亿人口处于温饱有余的生活水平(实现程度为80%—90%),占总人口的37.73%,其中2.85亿人口分布在中部,占中部人口的64.81%;有1.33亿人口分布在西部,占西部人口的46.65%。有1.52亿人口处在温饱中期水平(实现程度不足80%),占总人口的12.34%,均分布在西部,占西部人口的53.35%。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全国有一半人过上了小康生活。当然,东、中、西部是不一样的。

从人们的受教育水平看。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在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到1999年底,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达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小学和初中升学率分别为94.4%和50%,平均每万人口在校中、小学学生数分别为636人和1076人,比1990年分别增加了189人和5人,两者比重分别比1990年增加了7.3个百分点和减少了8个百分点。我国文盲人口大幅度减少,明显快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9年底成人识字率达87.6%,超过85%的小康标准值。从人口文化结构看,1999年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较大,分别为35.7%和31.9%,他们占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二;高中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分别为9.9%和2.9%。我国高等教育人才不断增多,到1999年底,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为2.9%,平均每万人口有在校大学生数为33人,比1990年增加15人,比重比1990年上升0.7个百分点;1998年高、中等学校高级教师20多万人,讲师27万多人,助教和教员为21万多人;科研机构2.2万个,科技活动人员281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高达14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1.6名高级教师、12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从文化事业的发展看。1999年我国文化事业有新的发展,文化馆达2899家,公共图书馆为2769家,博物馆为1371家。广播电视业更上一层楼,为绝大多数人提供了听、视觉信息获取和娱乐渠道,1999年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0.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1.6%。报刊、图书、音像及电子出版物层出不穷,图文并茂,1999年出版的报纸、杂志和图书总印数分别达到318.4亿份、28.5亿本和73.2亿册,三者种数分别为2000多种、8000多种和14万多种。这说明每个中国人一年当中有25份报纸可看,有2本杂志可读,有6册图书可念,彻底改变了过去报刊图书供应不足的状况。

从卫生保健条件看。人们医疗保健条件的改善是伴随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而逐渐加快的,药品丰富了,不那么依赖进口了,医院的床位宽松了,卫生服务的条件改进了,治疗的仪器先进了,人们不再因治病条件的艰苦而烦恼,卫生理疗和身体保健也早已不是奢望。

从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时间看。闲暇时间的增多,是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一是法定节假日增多,二是家务劳动减轻,相应增加了闲暇时间。随着收入的提高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洗衣机、冰箱、微波爐等家用电器的普及,食品成品、半成品流行,保姆、钟点工进入普通人家,种种方便使居民的家务劳动时间大大减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劳动生产率提高,人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才能有增加休息时间的物质基础。闲暇增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在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里,人们才能享受到闲暇的乐趣,人们可以更好地休息,也可以学习、娱乐、健身、旅游,增长知识,愉悦心情,开阔视野,强壮身体。

改革开放以来的20余年,我们党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投身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事业,在20世纪末期,终于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猜你喜欢
温饱小康程度
蜘蛛(外一首)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数说70年
汉泰程度副词对比研究
标准保“温饱” 特色促“小康”
小康微博互动
贵州28个县(市、区)同步小康创建达标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豌豆小姐和树洞先生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