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陶行知理念,成就趣味历史课堂

2020-07-29 12:40周丽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兴趣课堂历史教学

周丽

[摘   要]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表达得非常明确。历史作为进入初中的一门新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如何将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是教师所要思考的。

[关键词]陶行知理论;律动课堂;兴趣课堂;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9-0065-02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写道:“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一、“做上教”——律动课堂下的教师

律动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最新的教研成果,其紧扣学校“成全生命,享受教育,提升品位”的办学目标,力图让课堂充满学生生命的律动,努力实现课堂学习的生动愉悦,让学生倾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1.教师在课堂前 “做”点事情——备课

备课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如在《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节课中讲述知识点“丝绸之路”时,笔者将在课前找到的农作物的图片,如胡萝卜、胡桃、马铃薯、玉米、芹菜、花菜等,给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讨论哪些是外来物种,哪些是本土物种。让学生深刻体会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而且笔者将丝绸之路的示意图通过动态图片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说出丝绸之路的相关地点,并能脱离书本说出“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为了让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理解更为深入,笔者搜索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一带一路”的讲话视频,并播放给学生看,其中的理念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如出一辙,让学生体会到唐朝时期的强盛有丝绸之路的功劳,同时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把沿线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致力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让各国人民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教师要通过各种办法,让学生动起来、“做”起来,而只有教师会“做”了,学生才会“做”。

2.教师在课堂上“做”点事情——上课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才能给课堂添加色彩,但是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也是需要“做”点事情的。

如初一的学生在学习“商鞅变法”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觉得书本上的一大段文字难以理解,那么教师怎么在上课过程中“做”点事情提高学生的兴趣呢?课前笔者设计好一个小剧本,让一个小组的人饰演其中的历史人物,如商鞅、士兵、农民等。這一方法让学生产生了兴趣,使学生乐在其中。学生在表演高兴的同时知道了立木为信的故事,后来学生自主编纂了商鞅和秦孝公推行变法的剧本并进行了展示。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就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做”点什么。陶行知在《新教育》中提到:“学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

二、“做上学”——律动课堂下的学生

信息化的时代下,学生获取知识越来越便捷,而学生在课堂上“做”事情的内容和形式也变得丰富起来。

1.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点事情——小组讨论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主题显得分外重要,那谁来提出主题呢?笔者在每节课之前都会让一个小组的组长提出上课要讨论的主题,同时笔者也会提出一个主题。师生双方都提出一个要讨论的主题,有助于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俄国的改革》这节课时,学生在课前已经提交了他们想要讨论的主题“俄国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封建残余都有哪些表现”。课堂上学生自主讨论,除了回答到书本中的内容之外,负责这一主题的学生还提供了相关图片和材料,如插图《“解放”农奴》生动展示了农奴是被迫解放的。学生完成了本课重点知识的学习后,教师提出了一个讨论主题:在俄国发展史中,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样笔者也在课前搜索了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的图片以及两次改革的有关材料,然后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积极讨论,理解了本课的难点:这两次改革在俄国的发展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都有利于俄国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但它们对于俄国农奴制度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并乐于去提出自己的观点。

陶行知指出:“大凡人做一件事,要是没有兴味,简直可以说没有结果的。要晓得兴味有了,才可以期必往前进……越发肯往前进,兴味越发浓厚。”

2.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点事情——展示交流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所以每一位学生的展示交流都有意义。展示交流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不仅使课堂更加活跃了,还培养了学生的各项素质。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锻炼了归纳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如在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中,学生在讨论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的威胁这一问题之前,搜集了很多有关恐怖主义的图片以及材料,如“9·11”事件、中东恐怖主义等。有位学生解说道:“这些恐怖事件给世界和平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我们要坚决抵制恐怖主义,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课文中的萨拉热窝事件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初心是好的,但是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来看,这种行为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正确的方式方法,由此引发了世界大战。所以,我们要通过和平交流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矛盾。”这位学生的解说不仅能分析事件的主次,还反映了他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展示交流很好地将他们的个人魅力展现出来。

陶行知先生有一次在武汉演讲时,并没有长篇大论地讲述理论事实,而是带着一只大公鸡上台,按住公鸡头让它吃米,但是大公鸡就是不吃。陶行知先生松开了手后,鸡走了几步就自己吃了起来。这一事例让笔者认识到,让学生对历史课堂产生兴趣,是作为合格历史教师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兴趣课堂历史教学
营造小学生感兴趣的数学课堂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高中政治兴趣课堂构建
如何加强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标之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