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保温对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低体温的影响

2020-07-30 10:28龚芝萍叶志豪徐亚仙盛洁华
护理与康复 2020年7期
关键词:寒战高龄体温

龚芝萍,叶志豪,徐亚仙,杨 静,徐 伟,盛洁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浙江义乌 322000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是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1]。高龄高危BPH患者是指年龄>70岁且合并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单种或多种疾病的BPH患者[2]。高龄高危BPH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基础代谢率低、体温调节功能弱化,极易引起低体温,即体温<36℃,术中若不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即使手术时间<1.5h,低体温发生率仍可达到50%~70%[3]。为减少低体温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通过综合保温措施维持患者术中体温稳定,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年龄>70岁,符合TURP手术适应证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分级(ASA分级)为Ⅰ~Ⅲ级,无神经源性膀胱病史;排除认知、沟通障碍或不愿配合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年龄71~82岁,平均(76.04±3.45)岁;体质量53~83kg,平均(65.47±9.38)kg;高血压26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4例,脑血栓1例。对照组50例,年龄71~81岁,平均(76.08±4.20)岁;体质量51~80kg,平均(64.92±9.35)kg;高血压25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8例,脑血栓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术中给予常规保温措施,即室温设置21~25℃,使用常温消毒液、冲洗液、静脉输注液,加盖棉被,手术单覆盖。

1.2.2 观察组

采取综合保温措施。术前30min将室温调至26℃,手术开始后降至21~25℃,临近手术结束时升温至26℃;消毒液、冲洗液、静脉输注液术前1d放入恒温箱保持温度37℃;加装人工鼻温热湿化气体;患者躯干下铺水温毯,温度设定37℃;暖风机吹患者的躯干上部和上肢。

1.3 效果评价

使用电子耳温枪测量患者外耳道的体温,分别在患者入手术室时、手术20min、手术40min、手术60min、手术80min、手术结束时6个时间点进行测量。低体温判定标准为体温低于36℃。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h内的寒战发生情况。寒战判定标准:患者在麻醉复苏后主诉寒冷并伴有肢体颤抖即为寒战。寒战分级[4]:0级,无寒战;1级,面颈部轻度肌颤并影响心电检查;2级,肌肉可见明显颤抖;3级,整个身体明显抖动。收集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术中冲洗量、手术时间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之间各时间点体温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间(110.08±10.35)min,术中补液量(1 157.8±145.90)ml,术中冲洗液体量(30 600±3 097.06)ml;对照组手术时间(112.58±9.26)min,术中补液量(1 110±157.45)ml,术中冲洗液体量(29 620±3 083.13)ml,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体温及寒战情况

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及手术20min时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40min、手术60min、手术80min和手术结束时观察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体温比较见表1。观察组在入手术室时、手术20min、手术40min、手术60min时均未出现低体温,手术80min时、手术结束时出现低体温分别有5例、6例,对照组在入手术室时、手术20min、手术40min均未出现低体温,手术60min时、手术80min时、手术结束时出现低体温分别有6例、18例、27例,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低体温发生率比较见表2。患者术后1h寒战发生率比较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体温的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低体温发生率比较 例(%)

表3 两组患者术后1h寒战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3.1 高龄高危BPH患者TURP中体温下降原因分析

老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和各项机能下降,体温调节功能差,同时基础代谢水平低,交感神经对低体温的反应迟缓,导致代谢产热减少[5],易发生低体温;层流手术间空气流动快,消毒液擦拭皮肤时挥发吸热,皮肤大面积暴露在低温环境下通过辐射、传导等方式散失热量[6],均易引起体温下降。有研究发现,输入1L常温输注液,体温下降约0.25℃[7]。麻醉药会抑制调节体温的血管收缩,同时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散热增加;麻醉后肌肉变松弛,阻碍肌肉收缩而减少产热,温度传感速度及敏感度下降[8],高龄高危患者,静脉和吸入麻醉药物对其体温调节功能抑制更加明显,热量从核心向外周转移,且静吸复合麻醉可使热量再分布加大,导致患者发生低体温期间与产热不平衡。BPH患者长期有排尿困难,对手术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当患者心理有较大波动时会使血液重新分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改变,导致低体温发生[9]。由于术前禁食8~12h,产生热源的能量不足,另外患者更换手术病员服,其保暖性不如平时穿的衣物,容易产生寒冷的体验等。众多原因造成TURP中高龄高危BPH患者体温下降。

3.2 综合保温对高龄高危BPH患者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针对TURP中高龄高危BPH患者体温下降的原因,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保温措施,如调节手术室室温,消毒液、冲洗液、静脉输注液放入恒温箱加温,加装人工鼻温热湿化气体,患者躯干下铺水温毯,暖风机吹患者的躯干上部和上肢。本研究结果显示,入手术室时到手术20min,观察组患者体温略高于对照组,说明短时间内综合保温和常规保温都能保持患者体温稳定。手术进行过程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体温差距越来越大,对照组体温下降速度快,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手术40min、60min、80min和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综合保温的应用有助于维持高龄高危BPH患者术中体温恒定。另外,两组患者在入手术室时、手术20min、手术40min时均未出现低体温,手术60min至手术结束时,低体温患者越来越多,对照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远高于观察组,且随着手术进程更加明显,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有6例低体温,发生率为12.2%,对照组有27例低体温,发生率为5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综合保温干预可以降低低体温发生率。寒战多发生于全麻术后复苏期,发生率约5%~65%[10]。术后1h观察组发生寒战7例,发生率为14.29%,其中1级寒战5例,2级寒战2例;对照组发生寒战26例,发生率为52%,其中1级寒战15例,2级寒战9例,3级寒战2例,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也比对照组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减少术后寒战发生方面综合保温优于常规保温。

猜你喜欢
寒战高龄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疼痛的作用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剖宫产术麻醉中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对预防寒战和牵拉痛效果分析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