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能力的策略

2020-07-30 14:02宋玉娥
求知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初中语文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能力,包括文学鉴赏、文学创作等方面的能力。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能力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且探索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能力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并切实提升初中生的文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学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8-0039-02

引 言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包括文学鉴赏、创作等能力,特别是文学鉴赏能力。文学能力的提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综合素质及精神世界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文学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形成自己的见解,还能增强其对文学作品的喜爱,对于初中生的未来发展也十分有益。基于此,本文探索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文学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能力的意义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侧重于讲授语文知识,忽略了对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培养学生的文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能促使学生主动阅读更多文学作品,使学生在过程中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熏陶情操,促进综合发展;其次,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使其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人生启发;再次,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最后,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写作、文字运用等能力的提升,对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也非常有益[1]。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限制,有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教育虽然是语言、文学教育的一种复合,但二者各司其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文学能力等,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正确看待这一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对学生知识的培养上,语言、文学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而是保障学生能够考一个好成绩。由此可见,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文学能力并不重视,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效果。

2.教学比较程序化、机械化

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文学教学呈现出程序化、机械化的特点,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文学能力的提升。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学作品充满了感性且内涵深厚,但是学生手边各式各样的教辅资料已经提前给文章的内涵、思想等进行了注解,这样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时也就缺少了自主发现文学之美的机会,文学教学也成了一种模式化的工作,从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段落大意等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朦胧美、含蓄美完全被破坏掉。总之,程序化、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文学之美的能力,还会影响学生文学能力的提升[2]。

3.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略。在应试教育催生的功利教育思想下,语文课堂的工具性、人文性很难获得真正的统一,教师的教学往往以知识灌输、技术性分析、理性总结为主,不注重学生的心灵体验、感悟。例如,部分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生怕学生理解不了文意,于是迫不及待地给学生讲解字、词、句等的含义,将自己的理解以灌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所能学到的就是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往往没有自己的见解,对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能力的策略

1.重视对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当努力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不要单纯地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而要加强对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重视。首先,教师应当正确看待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让语文教育回归本位。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这样学生才能自主地感知作品,并在此过程中受到文学作品的熏陶和感染,产生自己的感悟,对人生和人性有新的了解和认识。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的感情通过文学作品这一渠道变得更加丰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文学鉴赏、创作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2.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

要想培养学生的文学能力,教师需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美和情感,这样學生才能具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在进行写作时也能由心而发,其文学创作能力也将随之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发现文学之美、感知文学之美、体验文学之美的机会,让学生从活泼生动的文学语言中体味作品的风采和韵味,从而以文学作品为依托,实现与作者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当注意调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内心潜藏的审美感受力,进而为其文学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语文课堂真正达到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灵体验、感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文学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教学文言文时,首先,教师不必急于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等的释义,而是可以先让学生自行体味文章的情感、意蕴等,之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理解相关字、词。其次,在学生理解相关字、词的含义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读全篇,试着对文章内涵、思想等进行理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体悟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展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其文学能力的提升非常有益。此外,教师还要注意营造民主化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主动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悟、理解等,从而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意蕴、内涵等有更加丰富、深刻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对其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十分有益[3]。

4.教学实施策略

(1)指导学生解析文章

文学作品由字句、段落组成,学生只有理解了作品中的每个字句、段落之后,才能进行文学鉴赏。初中语文教材中包括一些文言文,容易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造成障碍。因此,在讲解这些文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解析,尤其要对文章中一些比较特殊的字词、难句等进行分析,使其能够顺畅地理解文章内容。例如,《木兰辞》这篇课文就涉及了很多特殊的字、词、句等。以“赏赐百千强”这一句为例,如果不看释义,学生就有可能将其理解为“对军队中很多表现好的人进行了赏赐”,这种错误的理解必然会影响其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因此,教师必须对其予以纠正。学生只有理解了文章内容后,才能对文章进行鉴赏,从而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文学能力。

(2)开展朗读训练

在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后,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朗读训练的方式来促进其文学能力的提升。学生在朗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会主动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行构图,从而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景象等的形象更加立体,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沉浸到文章意境中,对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等有更加深刻的體会,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例如,在阅读《木兰诗》这篇文章时,学生就会在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勾勒出一个勇毅女子的形象,并且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花木兰身上那种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而这其实就是学生对《木兰诗》这篇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

(3)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

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之时,学生必须对其作者和相关作品的创作背景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文学作品通常是作者对情感的一种宣泄,或者是对时代生活的感悟,以及生活态度的传达等。因此,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所展现的风貌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时代的作品,因作者的生活际遇、心境等不同,也会让读者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并让学生养成这一习惯,这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4)引导学生开展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能力。当学生具备了较强的文学鉴赏能力之后,教师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开展文学创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完文学作品之后写一些读后感或者是作品赏析之类的文章,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也是对其文学鉴赏技能的一种巩固。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一些文学作品的形式来进行文学创作。例如,教学完刘禹锡的《陋室铭》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其写作方式,写一篇介绍自己卧室、教室的文章,这样也能促进学生文学能力的提升。

结 语

综上所述,文学能力的培养对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发展等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为学生文学能力的有效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文章解析、开展朗读训练、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开展文学创作等方式,促进学生文学鉴赏、创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达到培养其文学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周洪涛.重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7(33):33.

严占儒.对初中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措施[J].甘肃教育,2017(21):54.

曹兴菊.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161.

作者简介:宋玉娥(1976.12—),女,山东日照人,中级职称。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