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客教育模式的Scratch编程教学探讨

2020-07-30 14:02王颖
求知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教学探讨创客教育

摘 要:近年来,创客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创客教育理念中的“实践”“协作”“创新”“分享”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中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引用Scratch编程,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基于创客教育模式,从五个方面对Scratch编程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为Scratch编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客教育;Scratch编程;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8-0010-02

引 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9月的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自此,创客教育逐渐获得大众的关注,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很多学校都引用了Scratch编程课程。Scratch编程课程有助于我们探索课堂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模式。但由于当前大部分的Scratch编程课程在国内学校的实践开展经验不够丰富,技术手段相对不成熟,教师在创客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还比较传统、保守,阻碍了Scratch编程课程在创客教学中的开展。所以,笔者对基于创客教育模式的Scratch编程教学进行构建,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讨。

一、简述Scratch编程和创客教育

1. Scratch编程

Scratch是一款为8~16岁学生设计开发的图形化的编程软件,主要将程序设计转变为有趣生动的活动内容。Scratch编程具有操作简单、指令较多、涵盖面广、功能广泛等特点。首先,Scratch编程的操作界面简单,学生在编程过程中不需要编写繁复的代码程序,只需要将现有的程序模块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直接拖入编辑区操作即可。其简单的操作方式非常便于小学生快速地掌握要领,并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其次,Scratch编程软件中包含控制、事件、逻辑、建模等指令,给予了学生足够大的操作空间,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让学生对编程有初步的认识。Scratch编程中包含的指令较多,涵盖的知识面也较广,学生可以在编程学习过程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而且这些程序中的指令都是现成的,编程方式也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最后,Scratch编程涉及的功能相對广泛,可以实现将学生自己编写的内容通过故事、动画等制作形式展现出来,并进行分享,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极大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编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1]。

2.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一种是将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倡导“在做中创作,在创造中学”的主要学习方式,主要教育目的是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创客教育以“实践”“协作”“创新”及“分享”为教育理念。国内众多学校已开始引入开展创客教育。秉承着“教育要从娃娃开始抓起”的原则,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要将创客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开创教育新模式。创客教育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技术融合和创造性的思维开发,旨在帮助学生将头脑中的想法通过主动操作进行实现。教师将创客教育理念融入Scratch编程教学中,能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开展。

二、基于创客教育模式的Scratch编程教学构建与实践

基于创客教育模式,笔者将“实践”“协作”“创新”及“分享”的创客教学理念融入构建Scratch编程的模式中(如图1),并进行教学实践。以Scratch编程课程《变形金刚》为例,设计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了解角色的造型特点、掌握角色和造型的导入操作方法,并对“重复执行”指令的使用进行初步掌握[2]。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有效的学习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变形金刚》是大部分小学生熟知并喜爱的科幻电影,笔者在上课前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变形金刚》电影的经典变形片段,短短几分钟,酷炫的影片特效和变形金刚的造型变化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紧接着,笔者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如何利用Scratch编程来实现类似电影中的变形效果吗?”这时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发散思维进行想象,并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猜想,笔者借此时机顺其自然地引出这堂课的课题。

2.自主学习,探究实践

趁着学生还在思考讨论变形金刚怎么“变形”的“热乎劲儿”,笔者为学生布置了这堂Scratch编程课程的基本任务:运用编程软件给变形金刚添加角色。笔者要求学生在微课视频步骤教学的引导下进行独立操作,先将原有的小猫角色删除,为变形金刚添加一种造型,同一小组学生添加同一种变形金刚角色。笔者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探究Scratch编程中脚本的编写和模块的选择方式,并在变形金刚造型的添加方法上进行独立思考,进而构建和完成这项任务。在编程过程中,遇到有操作困难的学生,笔者会引导他们通过反复观看“添加角色和造型”相关的微课视频教学内容,学习角色和造型的添加操作方法。与此同时,笔者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步骤进行观察,总结其中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待学生的任务基本完成后,提出刚才观察到的问题,并让个别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讲解和演示他的解决办法。最后,笔者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并适当做出补充和提醒[3]。

3.小组探讨,协作学习

在学生基本掌握变形金刚的角色添加方法后,笔者逐渐加深Scratch编程内容的学习难度,为各个小组布置了提高任务:掌握编程指令给变形金刚换造型。笔者为学生准备了数份“变身秘籍”,让每组代表随机领取一份,然后小组成员一起探讨如何为变形金刚换造型,并要求各小组成员间通过相互协作,参考微课视频中示范的操作步骤,结合“变身秘籍”,运用Scratch编程为变形金刚添加脚本,使其可以任意地切换造型。在变形金刚的造型切换学习和操作中,学生可以运用的方法有很多,由于其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能想到的Scratch语言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会想到“下一个造型”,有的学生则会用到“将造型切换为……”笔者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大胆尝试、各抒己见,并提醒学生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同时要求学生在小组协作中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在良好的协作氛围中,学生不仅锻炼了沟通交往的能力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发变形金刚换造型方法的同时,也培养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4.延伸拓展,设计创新

在学生完成Scratch编程课程的基本任务和提高任务后,笔者还为学生布置了拓展任务:创意新型变形金刚,以此来巩固本节课的相关知识。

小组之间通过探讨协作,对变形金刚造型进行了创意了切换,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设计出了一款新型的变形金刚。在实践和协作环节中,给变形金刚添加角色更换造型的两个基本任务相对来说要基础一些,而拓展任务的开展,则是将课堂内容进行延伸,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运用Scratch编程对变形金刚造型进行创意设计的过程,也是学生发挥想象力、延展思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均得到了有效锻炼和培养,充分凸显出了创客教育的“创新”理念[4]。

5.成果分享,欣赏评价

在Scratch编程课堂的最后环节,每个小组的学生要将拓展任务中完成的“新型变形金刚”进行分享和展示,并相互欣赏、观摩,给予客观评价。在学生的评价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发表对各组创意作品的看法,指出哪些作品好,好在哪些地方,怎样做可以更好,并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完善。这一课堂环节充分体现了创客教育的“分享”理念,可以使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学会表达、学会向他人学习。

结 语

综上所述,以上课堂具体实践可以表明,笔者基于创客教育模式对Scratch编程教学的有效构建是有效且实用的。这个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助于Scratch编程课程的有效开展,还能大大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张斌.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35):114+125.

施云春.创客教育模式下的小学scratch教学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9(32):27-28.

涂振.基于微课的小学Scratch编程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134.

许新慧.小学高年级Scratch编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05):142-143.

作者简介:王颖(1993.5—),女,江苏海安人,中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探讨创客教育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探讨
初中历史课进行趣味教学的探讨
农村学校创客教育发展之路
创客教育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创客教育中教师创新实践教学的应对和改进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