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地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模式下淡水鲨鱼的试验养殖及养殖密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

2020-07-31 08:53李东宇潘志刘旭成张孟才
中国水产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长率工程化淡水

文/李东宇 潘志 刘旭成 张孟才

为了验证热带地区应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模式养殖淡水鲨鱼的可行性,同时初步探究不同养殖密度对淡水鲨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30000尾/槽和40000尾/槽2个养殖密度,经过120d的试验养殖,其结果显示:低密度槽淡水鲨鱼在各个阶段的体重及体长增长量、体重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绝对生长率(AGR)均高于或等于高密度槽,显现出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相对高的养殖密度会对淡水鲨鱼的生长性能产生负影响。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又称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IPRS),是由美国大豆协会推广的现代新型池塘养殖模式。自2013年引进我国以来,至今在国内运行的IPRS系统已超过3000条。该系统将传统池塘“分散养殖”转变为“集中养殖”,利用其所设计的养殖箱体、推水装置、集污装置等配套设备设施,实现“系统内鱼类高密度精养,系统外生物循环净水”,具有生态、高效、节水、环保等优势。

淡水鲨鱼学名苏氏圆腹䰶,其食性杂、生长快、耐低氧、病害少,适合高密度养殖。淡水鲨鱼极少有肌间刺,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高,具有生产高档鱼片的潜能,市场附加值较高。目前,我国多地淡水鲨鱼的养殖还是以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为主,未见其在IPRS系统下养殖的报道。本试验以热带地区建立的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为依托,首次开展淡水鲨鱼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模式下的试验养殖,同时设置2个放养密度,初步探究养殖密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为淡水鲨鱼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规模化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参考。

表1 养殖槽内淡水鲨鱼苗种放养情况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池塘条件

试验地点位于海口渔源通水产有限公司养殖场。试验池塘共计2个,水深均2.5m以上,总面积为15亩。水源稳定、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有独立的进排水渠道,电力供应稳定、交通便利。

(二)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本试验采用2条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系统材质为304型不锈钢,系统整体包括推水设施、养殖箱体、集污设施以及辅助增氧设施等。其中,推水设施安装动力推水装置,即养殖槽进水端设置1台3.0kW漩涡式鼓风机和微孔增氧盘用于推水增氧;养殖箱体规格均为22m(长)×5m(宽)×2.2m(高),有效养殖水体共计不少于480m3;集污设施采用底部吸尘式集污装置,由吸污泵(2.2kW)、移动轨道、排污槽、自动控制装置及电路系统等组成;辅助增氧设施主要为微孔增氧盘和气管,并安装在养殖箱体底部,且单独配备1台2.2kW漩涡式鼓风机供给增氧。此外,养殖槽两端各安装2道间隔为0.25m的不锈钢拦鱼栅,养殖箱体建造栈道以方便饲养人员行走。

(三)鱼种放养

本试验所用淡水鲨鱼鱼种采购于海口渔源通水产有限公司。1号养殖槽放养40000尾,2号养殖槽放养30000尾,鱼种放养平均规格为(192.0±34.2)g/尾。此外,在养殖设施区之外水域放养鲢鱼和鳙鱼共计1000尾,用于控制水体浮游生物量和辅助调节水质。试验鱼种具体放养情况详见表1。

(四)饲养管理

本试验所用饲料为美国大豆协会提供的淡水鲨鱼专用浮性膨化配合饲料,其粗蛋白质含量为≥28%,投喂饲料粒径大小根据鱼体生长适时进行调整。鱼种入槽后第二天起,每天上午9:00和下午4:00左右分别定量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约为养殖槽内淡水鲨鱼存塘量的2.5%~3%,并适当控制投饲速度,基本控制在30min~45min内吃完,具体每次投喂时依据水温、天气、鱼体吃食和活动情况等适时调整。

(五)日常管理

1.水位控制:养殖期间保持养殖槽水深1.8m~2.0m,高温季节需要适当补充蒸发消耗,雨季需要注意排水控制水位,防止池水漫溢、鱼群逃逸。

2.吸污管理:养殖期间,每天投喂饲料2h后开启吸污装置进行吸污,一般吸污时间为10min~15min,具体以抽出的水和池水颜色相近即可。

3.水质调控:养殖期间需要保持水体“肥活嫩爽”,每隔20d左右泼洒生石灰等药剂进行外塘水体消毒,每周使用1次微生态制剂或酵母菌、EM菌等进行水质调节。

4.病害防治:养殖期间病害的防治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淡水鲨鱼疾病高发季节,积极进行外塘水体消毒,并采用针对性的药物内服外用的方法,提前进行预防。

5.巡塘检查和日常记录: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主要巡视养殖槽,密切观察鱼群动态,及时除去塘内污物,保证水质新鲜和养殖槽内环境卫生。每天详细记录鱼群生长状态、饲料投喂量和摄食情况、水温及死亡数等内容。

6.系统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维护电、气及各设备装置,其中鼓风机的空气过滤器按需清理,拦鱼栅每周刷洗1次~2次,每周运行1次备用电力系统,保证紧急情况下发电装置能满负荷运作。

(六)数据采集和测量

每月固定时间在2个养殖槽内各随机捞取20尾试验用鱼测量其生长指标,计算各阶段鱼体的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绝对生长率、饵料系数和存活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体重增重率(WGR,%)=(Wt-W0)/W0×100%

特定生长率(SGR,%/d)=(lnWt-lnW0)/t×100%

绝对生长率(AGR,g/d)=(Wt-W0)/t×100

饵料系数(FCR)=F/(Wt-W0)×100

存活率(SR,%)=Nt/N0×100%

其中,W0为初始体重(g),Wt为终末体重(g),t为试验养殖天数(d),F为投饵量(g),N0为阶段初始尾数,Nt为阶段终末尾数。

表2 淡水鲨鱼月平均生长情况记录表

图1 2个养殖槽淡水鲨鱼的生长趋势

(七)数据统计与处理

利用数据处理软件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Mean±SD)的形式表示。

二、结果

(一)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淡水鲨鱼的生长情况

本试验经过1 2 0 d的人工养殖,淡水鲨鱼由最开始放苗的均重(192.0±34.2)g/尾,增长到试验结束时:1号养殖槽均重(505.6±87.7)g/尾,2号养殖槽均重(602.5±118.7)g/尾。其中,1号养殖槽平均增重量313.6g/尾,2号养殖槽平均增重量410.5g/尾。体长数据表明:试验结束时1号养殖槽体长平均增长12.9cm,2号养殖槽体长平均增长15.2cm。综上所述,2号养殖槽平均体重、体长的增重(长)量均高于1号养殖槽。淡水鲨鱼月平均生长情况记录详见表2。

淡水鲨鱼的生长趋势(平均体重增长趋势)详见图1。该数据表明:在整个养殖过程中,1号养殖槽和2号养殖槽的淡水鲨鱼生长趋势相同。其中,淡水鲨鱼的生长情况在5月间呈增加趋势,但在6月间增长曲线几乎持平,而在7月后其生长情况又逐渐恢复增加趋势直至试验结束。2个养殖槽的淡水鲨鱼均在5月间达到最大增长速率。

结合实际养殖情况分析,在5月期间,试验刚开始,天气、水质以及活动空间均有利于淡水鲨鱼的生长,其饲料利用和摄食效果均较好,因此

绝对生长率(AGR,g/d)4.28~5.28 71.3 1.8 4.56 82.6 2.0 5.29 5.28~6.28 3.3 0.1 0.36 3.7 0.1 0.43 6.28~7.28 25.4 0.8 2.88 36.7 1.0 4.44 7.28~8.28 18.7 0.6 2.65 21.3 0.6 3.52总体阶段 163.3 0.8 2.61 213.8 1.0 3.42养殖阶段1号养殖槽 2号养殖槽体重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d)绝对生长率(AGR,g/d)体重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d)

表4 2个养殖槽淡水鲨鱼产出情况表

表3 2个养殖槽淡水鲨鱼的生长性能指标这段期间淡水鲨鱼增长迅速。在6月期间,由于新进饲料工艺问题,造成饲料油脂超标,导致投喂饲料后鱼体消化不良,外加天气转热,水温一直保持在30℃以上,因此诱发细菌性肠炎。为治疗鱼病,投喂药饵并暂停饲料投喂,故造成此阶段淡水鲨鱼的生长几乎停滞。此后,由于病情控制并及时更新饲料,进而逐渐增加投喂量,故在7月以后淡水鲨鱼的生长效率逐渐恢复正常。

(二)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不同养殖密度的淡水鲨鱼生长性能的比较

本试验设计2个密度梯度,分别是1号养殖槽40000尾和2号养殖槽30000尾。其养殖结果显示:在整个养殖过程中,1号和2号养殖槽的淡水鲨鱼体重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绝对生长率(AGR)3个生长性能指标均在4.28~5.28期间达到最大值,这与图1所示的淡水鲨鱼生长趋势相吻合。此外,2号养殖槽淡水鲨鱼在各个阶段的体重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绝对生长率(AGR)均高于或等于1号养殖槽,表明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相对高的养殖密度会对淡水鲨鱼的生长性能产生负影响。2个养殖槽淡水鲨鱼的生长性能指标详见表3。

(三)池塘工程化循环水模式下养殖淡水鲨鱼的成本及效益分析

本试验经过120d的人工养殖,共收获淡水鲨鱼35016kg,其中1号养殖槽产出18523kg,2号养殖槽产出16493kg,平均产量分别为76.5 kg/m3和68.2kg/m3,养殖成活率分别为91.6%和91.3%。整个养殖期间,1号养殖槽饲料用量共计14140kg,2号养殖槽饲料用量共计12440kg,2个养殖槽淡水鲨鱼总增重量共计21576kg,饵料系数分别为1.3和1.2。2个养殖槽淡水鲨鱼产出情况详见表4。

本试验淡水鲨鱼养殖的成本和效益如表5所示。试验养殖期间,2个养殖槽共计总成本209880元,其中包括塘租费15000元(每亩1000元/年,共15亩)、苗种费35000元(淡水鲨鱼苗种0.5元/尾,共购买70000尾)、饲料费共计132900元(40斤饲料每包100元,共投入1329包)、药品费共计2000元(淡水鲨鱼养殖中期突发疾病故投入较多)、人工费共计2000元(雇捕鱼工人4人,每人每天250元,共捕鱼2天)、水电费11980元(每度电0.8元,2个养殖槽共耗电14976kW)、其他费用共计11000元(包括系统折旧费共计10000元和其他费用共计1000元)。根据用电成本和养殖槽内淡水鲨鱼总产量计算可得,每千克淡水鲨鱼的用电成本为2.92元。按淡水鲨鱼市场价格8元/kg来计算,淡水鲨鱼试验养殖共产生收入280128元,养殖周期总利润70248元,总投入产出比为1:1.34。其中,1号养殖槽投入产出比为1:1.36,投资回报率35.7%;2号养殖槽投入产出比为1:1.31,投资回报率31.0%。

三、讨论

(一)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不同养殖密度对淡水鲨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目前应用的集约化水产养殖模式中,养殖密度一直是衡量其养殖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较适宜的养殖密度可以使养殖鱼类的生长和存活与养殖产量达到平衡并稳步提升,进而让养殖户获取较高的养殖效益。然而,一味单方面的提高养殖密度,以谋取更多的养殖利益,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现有的研究表明:在高密度环境胁迫下,养殖鱼类会受到水质恶化、饵料和空间竞争、应激反应等多方面因素协同影响,当鱼类自身无法协调环境胁迫而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时,就会导致鱼类生长的缓慢,甚至患病死亡。因此,研究不同水产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养殖鱼类生长的影响是保障养殖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表5 2个养殖槽淡水鲨鱼的成本和效益情况表

本试验设置2个密度梯度,分别是1号养殖槽40000尾和2号养殖槽30000尾,用以初步探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不同养殖密度对淡水鲨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号养殖槽收获淡水鲨鱼的平均体重、体长的增重(长)量均高于1号养殖槽,同时2个养殖槽的生长趋势图(图1)也显示在试验养殖的各个阶段低密度槽淡水鲨鱼的生长情况均要优于高密度槽,这与阴晴朗等、宋红桥等利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罗非鱼养殖密度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对2个养殖槽淡水鲨鱼的生长数据进一步分析表明,低密度槽淡水鲨鱼在各个阶段的体重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绝对生长率(AGR)均高于或等于高密度槽,显现出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相对高的养殖密度会对淡水鲨鱼的生长性能产生负影响。

养殖密度对鱼体生长的影响大部分在养殖过程的中后期有所显现,在养殖初期养殖密度对养殖鱼类的生长性能产生的影响较小。在本试验中,2个养殖槽的淡水鲨鱼体重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绝对生长率(AGR)均在养殖初期达到最大值,而在之后的养殖阶段均有所降低。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养殖初期,天气、水质以及活动空间均有利于淡水鲨鱼的生长,同时其饲料利用和摄食的效果较好,致使在此阶段没有限制其生长的因素存在。而在养殖中后期,随着单位鱼体增长和消耗的增大,较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养殖槽中溶氧不足、氨氮增加、应激反应、饵料竞争及空间胁迫等因素的产生,从而使养殖密度对淡水鲨鱼生长的抑制效果开始凸显,这恰恰与王裕玉等的观点相一致。由此可知,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淡水鲨鱼养殖的中后期可以采取加大循环水量和增加吸污次数、添加液氧辅助增氧、经常性调节水质和疾病预防、减少人为应激影响及分槽养殖等方式缓解高密度养殖对鱼体机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二)热带地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及养殖淡水鲨鱼的经济效益前景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IPRS)以其高系统化、高集约化、生态节水等特点,已经逐渐成为实现新时代渔业“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目标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本试验在海南地区构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用以探究热带地区IPRS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其结果表明,试验养殖共收获淡水鲨鱼35016kg,其中1号养殖槽产出18523kg,2号养殖槽产出16493kg,平均产量分别为76.5kg/m3和68.2kg/m3,养殖成活率分别为91.6%和91.3%,饵料系数分别为1.3和1.2,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成果。同时,在120d的试验养殖期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推水装置、集污装置、辅助增氧装置等配套设备设施运转正常且稳定,进一步表明在热带地区利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系统养殖鱼类的可行性。

本试验养殖的淡水鲨鱼按收获时当地的市场价格8元/kg来计算,试验养殖共产生收入280128元,养殖周期总利润70248元,总投入产出比为1:1.34。其中,高密度组(1号养殖槽)产生的养殖利润相比低密度组(2号养殖槽)较高,这与卢咏梅等利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系统养殖加州鲈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本试验淡水鲨鱼的养殖密度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其经济效益也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此外,由于海南等热带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相比北方地区拥有更多的养殖时间,基本可以实现一年养殖两茬淡水鲨鱼。以本试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计算,外加外塘滤食性鱼类的附属产出,热带地区利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系统养殖淡水鲨鱼全年总经济效益预计可达150000元以上,亩均利润预计10000元以上,这与朱永安等和龚建国等的淡水鲨鱼池塘养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相接近。

总体而言,在热带地区利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系统养殖淡水鲨鱼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前景。值得注意的是,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在气温持续较高的阶段,严格控制投喂量,经常进行水体消毒和调节,并加大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工作,以保障淡水鲨鱼养殖的产量和效益。

猜你喜欢
生长率工程化淡水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北方高寒地区淡水青虾孵化育苗试验
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
时速620千米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
日本落叶松以林分平均木材积生长率代替林分蓄积生长率可行性验证
跳到海里喝淡水
PLC软件工程化在高端工艺装备研制中的应用初探
PLC软件工程化的管理实践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
12a生杉木人工林加施微肥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