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盐碱水域花鲈鱼种培育试验

2020-07-31 08:54吴桃温海深彭本初冯伟业王浩青格勒赵治国
中国水产 2020年1期
关键词:盐度鲈鱼盐碱地

文/吴桃 温海深 彭本初 冯伟业 王浩 青格勒 赵治国

本文首次在内蒙古地区利用盐碱水域进行花鲈鱼种培育试验,对养殖过程中花鲈的生物学特征和生长性能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花鲈在夏季的生长显著高于春秋两季,经6个月的养殖达鱼种规格,平均体长可达11.64cm,平均体重可达50.9g。试验的成功为后续成鱼养殖提供科学依据,为当地盐碱水域渔业开发利用提供了思路。

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隶属鲈形目、鮨科、花鲈属,别称海鲈,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属于肉食性鱼类,性凶猛,天然水域中以鱼、虾为食,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当今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沿海养殖技术普遍成熟。近年来,黑龙江、安徽、山东等地对花鲈的淡水和低盐度水养殖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文献表明花鲈的养殖水体盐度必须在苗种适宜生存的范围内。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1.苗种来源

2019年4月16日本试验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黄河沿岸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进行,养殖池塘为8亩。苗种由山东东营良种厂提供,鱼苗规格为2cm~3cm左右,体格规整,活力强,体色健康,未发现伤病,共计10000尾,养殖过程中未进行补苗。

2.饲料来源及营养成分

饲料来源:颗粒饲料购买于山东青岛杰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加州鲈幼鱼专用配合饲料,颗粒粒径1.9mm。

饲料成分:粗蛋白质≥48%,粗脂肪≥8%,粗纤维≤6%,粗灰分≤16%,钙≥1.5%,氯化钠≤3.5%,总磷≥1%,赖氨酸≥2.3%,水份≤12%。

3.试验环境及准备

排干池塘水,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厚度保留在20cm以下,暴晒并清除池底杂物。以每亩75kg~100kg比例泼洒生石灰,消灭敌害生物与病原体。培育浮游动植物,池水油绿色或茶褐色最好,水深2cm~2.5m,透明度在30cm~40cm,并在养殖过程中加以保持,对水体盐度进行定期检测。

4.养殖水体的检测

养殖水体主要离子变化和主要营养盐类变化分别见表1和表2。

(二)试验方案

1.苗种放养

鱼苗运输前24h停止投喂,运输时注意温度、密度,运输过程中保证氧气充足。苗种到达后要用4%食盐和2%苏打水溶液对鱼苗进行消毒,操作的具体时间根据鱼体活动情况决定。进行鱼塘暂养前需向苗种水体中逐渐添加盐碱地池塘水,直至其含量达80%以上,方可下塘。暂养时在养殖池塘的一个边角用网围出一块水面,第1天不投喂饵料,1天后开始逐步投饵驯食。

表1 主要离子变化情况

表2 主要营养盐类变化情况

2.投喂方式

根据池鱼总量与规格,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5%,每天投喂3次~5次,根据苗种生长情况,水质、水温和天气等情况,调整饵料投喂量,溶氧过低、水温过高或天气闷热时停喂或少喂。训练苗种摄食配合饲料,注意观察摄食情况,避免投喂量过大,鱼苗暴食,并造成水体污染。

3.养殖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注意水色和透明度,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要合理增氧,定期测量水体盐度,在高温季节应每天巡塘,注意鲈鱼苗种进食情况,判断其是否健康,确定诊断用药最佳时期。

4.生长测定

本试验花鲈的生长测定按以下公式和方法进行,生长指标:Lt=((lgL2-lgL1)/0.4343)L1;特定生长率:SGR=(lnW末-lnW初)/t(养殖天数)。

二、结果与讨论

(一)试验苗种成活率

试验共引进花鲈苗种10000尾,运输过程中未发现死亡现象,试验初期水温较低,造成少数苗种死亡,本试验未进行补苗。试验结束时,共捕捞鲈鱼鱼种9218尾,存活率为92.18%。鲈鱼稚鱼对于盐度的变化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研究者将鲈鱼幼苗直接放入盐度为15.00、12.50、10.00、7.50、5.00、2.50及淡水中都能适应,盐度为2.50水体中的稚鱼存活率最高,而在淡水中其存活率为65%。本试验花鲈稚鱼成活率高于65%,这也是因为内蒙古鄂尔多斯地盐碱水域有一定盐度,可确保花鲈稚鱼生长对盐度的需求,这也是整体存活率较海水或高盐度水域低的原因之一。许多海水鱼类的仔鱼在较低或低盐度下均有较高的成活率,与本试验在生产养殖过程中花鲈的存活率最终达92.18%存活率结论一致,这是因为养殖水体的盐度水平与养殖鱼类通过体液调节后的渗透压相同。这一机制相当复杂,它牵涉到鱼类遗传特性与环境影响,鱼体渗透压与水体盐度的关系等。

(二)试验鲈鱼生长情况

生长情况见表3。

如表3所示,各季节中花鲈生长生物性状及生长情况有所所差别,体高/体长春季为0.44,相比夏、秋季有显著差异,从鲈鱼鱼种的体征上看,在盐碱水域中养殖前期(4月~5月)体长的相对增长情况大于体高,到夏季、秋季体高的相对增长和体长的相对增长相当;体长/体重值在夏季最大为0.11,呈现极显著差异;体长/全长和头长/体长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特定生长率SGR在夏季时达最大值为0.027,春季最小为0.021,三个季节的特定生长率无明显差异;夏季的生长指标值为3.07,明显高于春、秋季节,差异极显著。其主要的影响可能是试验初期(春季)花鲈苗种需要适应盐碱地池塘水体环境,且水温低,尚未适应摄食配合饲料,生长较慢。夏季气温逐渐回暖后,苗种摄食能力加强,鱼体增长速度逐渐增加,且在夏季时生长速率达最大显著高于春秋季节。秋季高温时鱼种摄食较好,生长速度相较于春季较快。

截止到10月28日,平均体长可达11.64cm,平均体重可达50.9g,达鱼种规格,但整体上鲈鱼的特定生长率较小,这一结果可能也与试验养殖水体盐度较小的原因有关。王艳等研究证明在盐度为7.50时接近于鲈鱼稚、幼鱼的最适生理盐度,且在该盐度下生长的鲈鱼稚、幼鱼体重也大于盐度为0和15下养殖的鲈鱼。可见,盐度能够影响鲈鱼稚、幼鱼的生长。本试验在鄂尔多斯市黄河沿岸的盐碱地中进行,其养殖水体的盐度为0.7左右,远小于7.5,因此花鲈在春、夏、秋三季的特定生长速率相应偏小。另有研究表明,在生长过程中淡水脊椎动物会产生(排泄)大量氨,海水脊椎动物产生(排泄)大量尿素,海水脊椎动物产生的这些尿素被保留在体内维持较高的渗透压。在淡水或本试验养殖水体的0.7左右的盐度,鲈鱼稚、幼鱼需面对低渗胁迫,因而将大量的从外源营养获得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作为代谢能源或者将其用于调节体内外渗透压平衡,而不是增加了体重。

表3 花鲈生物性状及生长

(三)盐碱地的利用

关于盐碱地养殖已有先例,陈家屋村在盐碱地池塘成功养殖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创造经济收入后,联合中国海洋大学成功试养15亩淡水鲈鱼,亩产量达750kg。而本次花鲈苗种引进的试验,从鱼苗到鱼种的成功培育,为能够利用经济效益低下的盐碱地池塘开展养殖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内蒙古黄河流域盐碱地池塘盐度一般为2~5,花鲈属广盐性鱼类,可在盐度为0.00~35.00水体中养殖成功。培育花鲈苗种可充分利用水体自身盐度,降低养殖成本。

本次试验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引进花鲈苗种并成功培育,为当地盐碱地开发利用创造了可能性,此次试验的基础数据可为后续养殖提供科学依据。花鲈经济价值高,加之盐碱地池塘培育所降低的成本,可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苗种繁殖和经济规格的养成是今后可研究和发展的方向,盐碱地池塘的开发利用也可缓解养殖水体日渐紧张带来的压力。

猜你喜欢
盐度鲈鱼盐碱地
让盐碱地稻谷飘香!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成立
舌尖上的四鳃鲈鱼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急性盐度胁迫对细鳞幼鱼存活及摄饵的影响
不同盐度下脊尾白虾proPO 和SOD 基因表达及其酶活力分析
盐度对褐菖鲉幼鱼生长、体成分、消化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一叶舟
2019是瑞士“鲈鱼年”
盐度调节的简易计算方法
盐碱地变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