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传承的湘南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2020-08-02 11:01谢林卫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湘南郴州传统文化

【摘要】中国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随着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传统村落面临衰退甚至消失的窘境。传统村落的消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保護传统村落,就是传承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刻不容缓。本文以阳山村为例,充分挖掘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并针对其现状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湘南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传统村落;传统文化;湘南;郴州;阳山村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一直在乡村,特别是传统村落。但是,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传统村落濒临衰退甚至消失。传统村落承载着传统文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传统村落的消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意义重大且刻不容缓。

1、中国传统村落

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格、村落选址没有大变动,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经济、社会价值,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具有独特民俗民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2、阳山村

湘南,泛指湖南南部,主要包括郴州、永州和衡阳。阳山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正和镇,是具有湘南地域特征的传统村落。

2.1概况

阳山村现存明清时期单体建筑60余栋,大部分保存完好,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村落格局完整。于2016年11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2历史

1497年(明朝弘历年间),增城(广东增城县)知县何天禄辞官,举家来到骑田岭下的廖家湾,开设书院,聚族而居。骑田岭古称阳山,因此得名阳山村,于清康乾盛世基本成形,清道光年间达到鼎盛。

2.3文化传承

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精神内核,挖掘传统文化,予以继承和发扬,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关键。

2.3.1村落格局

湘南地区的村落选址讲究风水,可以概括为“枕山、环水、面屏”,即依山面水,收气挡风,前有大片平地,并有流水蜿蜒。

阳山村坐东北朝西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形成一个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良好环境。山泉发自后山,环绕村东,于村前绕大弯,折向西北汇入山塘,符合风水学中的“东水西流,其地主富”。山构成了天然的防御边界,水具有消防、保卫、养殖、灌溉和游憩等多种功能。“前水后山”的格局也有利于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夏季,来自“前水”的凉风有助于降温,冬季,高大的“后山”可以阻挡寒风。

2.3.2传统建筑

阳山村的传统建筑以朝门、宗祠、书院、民居最具代表性。

朝门是阳山村的主要出入口,面向西南方向的“气口”以“藏风纳气”。阳山村何氏从外地迁徙而来,为辟邪免灾,通向朝门的石阶并非笔直,而是转了个“之”字形。

宗祠是古代社会重要的公共建筑,具有祭祀、礼仪、娱乐、宴请等多种功能。阳山村宗祠为“三开间三进一井三厅”形制。第一进为前厅,起过渡作用;第二进为中厅,用来举办会议,两侧为廊庑,上下两层;第三进为正厅,也称上厅,是祭拜祖先的地方。“三进”的地坪依次抬高,蕴含“连升三级”的寓意。

阳山村的“艮所书院”位于村东,由何天禄创办,书院形制为“二进四列八间”,蕴含“两仪四象八卦”的理学思想。

阳山村的民居建筑多为两层楼,砖木结构,内无木质抬梁,全以砖墙承檩,硬山式屋顶,覆小青瓦。以“东厢花房”、“研经弟”、“梅阁”、“柏台”、“太极弟”、“余庆堂”等最具代表性。分为独栋式和院落式。独栋式民居可以分为无天井式和有天井式,天井由青条石砌成,多呈方形,接受檐口流下的雨水,称“四水归堂”,池底有暗沟,将雨水引出,汇入排水沟,还兼具采光、通风的功能。院落式多为“二进二厅式”和“三进三厅式”。

2.3.3民俗文化

阳山村民风淳朴,崇文尚武,形成了“宽容诚厚重,和气致贞祥”的家风。共走出文武官员33人,其中进士3人,举人9人,官至将军2人,入翰林者1人。民居建筑中的匾额记录着这些历史:如“学海渊源”(何富莲的故居)、“科名连捷”(何天禄的故居)、“声振骠骑”(何裕本的故居)。

这些社会精英助弱扶贫,带头成立了“九重会(敬老)”、“义学会(助学)”、“救婴会(扶孺)”、“禁戒会(自律)”、“宗源会(祭祖)”、“女儿会(维权)”等,尤其是“救婴会”和“女儿会”,致力于拯救女婴、维护妇女儿童的权利,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尤其可贵,村口立有《救婴序》碑、《义学碑叙》两块记事碑刻。

2.4现状及对策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受到房地产开发、旅游开发、商业开发的影响,部分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遭到破坏,其承载的传统文化濒临消失,城乡差距也吸引着村民告别乡村,走向城市,甚至不再返回。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核心,激发传统村落的活力,留住原住民,吸引外来人,才能让传统村落永葆生机。

2.4.1政策引导

2006年5月,阳山村古建筑群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抓紧把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名录,切实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阳山村已经完成了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

2018年4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公布2018年列入中央财政支付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通知》,阳山村被列入2018年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获得了300万的资金支持。

2.4.2保持原真

原真性,又称真实性,是遗产保护领域极为重要的原则。传统村落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原真性,取决于其表象特征与遗产原真性的契合程度。

阳山村的“艮所书院”,明代时曾有“党徒甚重,岭南北皆附之”的盛况,可见当时读书好学的风气之盛。但是时至今日,山墙倒塌,窗棂缺失,破坏严重,急需修复。以保持原真为原则,分别从形制、结构、外貌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修复,体现湘南民居的地域特色。

2.4.3整体保护

参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传统村落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的环境。完整性也是原真性的一种体现。

如图1所示,阳山村以自然山水为骨架,与周围环境组成了“生命共同体”,形成了“巷道阡陌、节点相连、清溪名塘、山环水抱”的“山—溪—塘—巷—屋”的整体结构。

2.4.4改善环境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正和镇阳山村项目需求表》,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专家意见、相关主管行政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将本次中央财政支持的300万资金优先用于防灾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

防灾安全保障

(1)新建200m?的消防水池。沿给水干管布置室外消火铨。每户民居均布置手提式灭火器。

(2)对伏牛山、曾家岭、书香岭等山体的破损面进行生态修复,对小溪、河流、山塘进行疏浚、河岸整治。

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

(1)恢复主要巷道原有格局,修复破损的青石板,铲除部分青石板表面覆盖的水泥。

(2)新建80m?的生活水池,将现有水池扩建为200m?,用作消防水池。沿村庄主要道路敷设DN150的给水干管。实行雨污分流,设置3处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在水边种植美人蕉、鸢尾、菖蒲等生态效益高的植物,提高水体的进化能力和环境容量。

(3)电力线沿村内主要巷道敷设,结合给水工程一起实施。

(4)对公厕立面进行改造,建筑风格为仿古,符合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对现有垃圾收集点的位置进行优化调整,不破坏环境且方便村民使用,按50米-100米的間距布置仿古垃圾箱。

(5)对阳山村的西入口、南入口、东入口三个重要节点进行绿化提质改造,提升入口形象。在村口增设中国传统村落标识。沿村落周边车行道布置路灯,沿人行道布置庭园灯,沿村落内部主要巷道结合景观节点布置灯笼,灯具风格都为仿古。

结语: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意味着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物质层面上能够“望山见水”,还要在精神层面上能够“记住乡愁”,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荣誉感,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罗劲.阳山古村:源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客家聚落[J].中国地名,2019(05):62-63.

[2]郭明友.论皖南传统村落园林的空间体系及其启示[J].中国园林,2017,33(12):5-10.

[3]黄翼.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类型探析[J].中国园林,2016,32(06):15-19.

[4]程明,石拓.湘南地区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色的调查研究——以湖南省桂阳县阳山古村为例[J].华中建筑,2014,32(02):167-172.

[5]傅娟,许吉航,肖大威.南方地区传统村落形态及景观对水环境的适应性研究[J].中国园林,2013,29(08):120-124.

[6]程昌文.郴州阳山村聚落形态研究及保护策略探析[D].湖南大学,2011.

[7]唐凤鸣.湘南民居的历史及文化溯源[J].湘南学院学报,2006(01):102-108.

作者简介:

谢林卫,男(1978.03-),汉族,湖南郴州人,本科,副高级工程师,主要工作方向:城乡规划。

猜你喜欢
湘南郴州传统文化
有个叫郴州的地方
《研学之旅》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湘南写生作品选
郴州市宝石产业发展思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谢湘南(一首)
郴州质监:严把电网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