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现状分析及功能区划分

2020-08-04 20:41焦其昌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4期
关键词:马鞍山市现状特征

摘要 介绍了马鞍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背景,客观评价了马鞍山市森林资源、城市绿地的建设现状和主要特征,分析了全市可增森林覆盖率潜力,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生态控制线,对马鞍山市森林城市建设功能区划分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其他创森城市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国家森林城市;现状;特征;马鞍山市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4-011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4.030

Abstract We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of establishing a national forest city in Maanshan, objectively evaluat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urban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in Maanshan, and analyzed the potential of increasing forest coverage in the city, combined with the ecological control line defined in the city master plan,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functional division of forest city construction in Maanshan,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other Chuangsen cities.

Key words National forest city;Present situation;Characteristics;Maanshan City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城市林业进入崭新的时代,森林城市建设上升到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层面[1]。十余年的森林城市建设实践促进了城市森林绿地面积的增加和森林质量的提升,增强了城市生态承载力,扩大了城市森林生态文化的影响力,调动了民众植树造林、爱绿护绿的积极性,极大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使广大市民能够共享生态建设成果。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东部,横跨长江两岸,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生态建设短板多、欠账大,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马鞍山市全面改善和恢复城市生态环境最直接有效的抓手,能有效提高环境承载能力,保障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总体布局,马鞍山市位于“森林城市优化发展区”和“长江经济带”城市支撑带的交叠区域,该区重点任务是充分展现城市特色,加强沿江森林城市带建设、生态绿廊和景观廊道建设,注重河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强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等生態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沿江绿色生态屏障,提升森林城市的惠民作用[2-4]。近年来,马鞍山市确定了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的发展战略,通过开展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城乡绿化面貌大为改善。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马鞍山市提出“一江两岸森林城,吴楚画廊马鞍山”的森林城市建设定位,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高效、景观优美、邻水相依、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式森林城市[5-6]。

1 森林资源特征

1.1 林地面积

根据2016年马鞍山市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全市林业用地总面积93 789.0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3.16%。其中,有林地84 951.23 hm2,疏林地73.40 hm2,灌木林地1 469.49 hm2,未成林造林地4 078.07 hm2,苗圃地872.97 hm2,无立木林地929.63 hm2,宜林地1 154.26 hm2,林业辅助用地260.02 hm2。此外,农田林网和四旁树折合面积27 372.33 hm2。各区县中,含山、和县林地面积最大,分别为30 947.32、30 296.48 hm2;雨山区林地面积最小,仅4 126.59 hm2。整体上看,含山、和县、当涂3个县比雨山、花山、博望3个区的林地面积大、林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也高。

1.2 森林蓄积量

2016年,马鞍山市活立木总蓄积量为363.39万m3,其中,有林地蓄积302.27万m3,占全市总蓄积量的83.18%;四旁树蓄积60.12万m3,占全市总蓄积量的16.54%,散生木蓄积量为0.77万m3,疏林地蓄积0.23万m3。乔木林地单位蓄积量为36.6 m3/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区县中,和县的土地面积最大,活立木总蓄积量最高,共有133.20万m3,占全市总蓄积量的36.65%;雨山区土地面积最小,活立木蓄积量最低,仅为16.72万m3,占全市总蓄积量的4.60%。

1.3 森林覆盖率

根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LY-T 2004—2012),2016年马鞍山市森林面积113 410.49 hm2,湿地面积96 699.59 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3.88%,扣除超过5%的自然湿地面积(18.88%,即76 457.76 hm2),计算得出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4.53%[7-8]。各区县森林覆盖率也扣除各自湿地超过5%的土地面积来计算(表1)。

由表1可知,马鞍山市森林覆盖率超过35%的区县有花山区、博望区和含山县,分别为42.81%、39.64%和39.83%;和县森林覆盖率为32.52%,距离35%的要求有2.48百分点的差距;雨山区和当涂县的森林覆盖率均不足30%。

2 城市绿地建设现状

2.1 主城区绿地建设现状

马鞍山市主城区范围包括花山区、雨山区和博望区的建成区范围,近年来,马鞍山市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绿地发展建设总纲,通过加强城区环境整治、道路和水系绿化,加大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及防护绿地等建设,不断推进城市绿化发展,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和建设品位。截至2016年底,主城区及周边的绿化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区周边、道路沿线、城市河流水系等基本实现绿化,初步达到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景观效果。据统计,主城区面积8 900 hm2,常住人口94.2万人,绿地总面积3 245.02 hm2,绿化覆盖面积3 900 hm2,绿化覆盖率达43.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2 m2,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已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指标要求。主城区主要公园为雨山湖公园、采石公园、朱然墓公园、南湖公园、市政公园、儿童公园、佳山公园、雨山公园、北湖公园、金字塘公园等。主要树种有香樟、鹅掌楸、桂花、雪松、黑松、马尾松、广玉兰、池杉、垂柳、柿树、法梧、枫香等。目前主要还存在主城区绿地总量较高,但分布不均;小型游园、街区公园分布仍不平衡;市树市花仍需加强推广和普及等问题。

2.2 县城建成区绿地建设现状

2016年底,马鞍山市含山县、和县和当涂县3个县的绿地总面积为2 274.98 hm2,平均绿化覆盖率为38.5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91 m2。由于各县的条件差异,绿化情况也各不相同(表2)。

结合表2,对照国家森林城市指标要求,马鞍山市三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未达40%,含山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未达11 m2。

3 可增森林覆盖率潜力分析

3.1 林业用地

马鞍山市未成林造林地面积4 078.07 hm2,疏林地面积73.40 hm2,无立木林地面积929.63 hm2,宜林地面积1 154.26 hm2,合计6 235.36 hm2,占全市扣除超过5%自然湿地后国土面积的1.9%,林业用地中可用于新增森林覆盖率的林地面积十分有限。各区县中,含山县可用于造林的林业用地面积较大,花山区、雨山区可增森林覆盖率面积最小。

3.2 非林业用地

马鞍山市森林城市建设应进一步协调、合理利用其他非林业生态建设用地,包括农田林网、四旁树绿化用地、矿山迹地、道路、水系和湖库周围的绿化以及城区、镇村等的绿化建设。据马鞍山市及各区县林业部门统计材料,结合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整治和长江沿岸“建新绿”工程,城区绿化潜力约为2 690 hm2,乡镇、村庄绿化潜力3 570 hm2,绿色长廊建设潜力3 000 hm2,水系绿化潜力665 hm2,山岗地造林潜力6 900 hm2,矿山迹地植被恢复潜力1 000 hm2,经济林建设潜力6 050 hm2,苗木花卉建设潜力2 680 hm2,合计26 555 hm2造林绿化潜力,占全市扣除超过5%自然湿地后国土面积的8.08%。

综上所述,马鞍山市可增加森林覆盖率的林地面积为6 235.36 hm2,可造林绿化的非林业用地潜力面积26 555 hm2,合计占全市扣除超过5%自然湿地后土地面积的9.98%。

4 森林城市建设功能区划分

根据《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在市域范围内划定生态控制线1 637 km2,约占市域面积的40%,明确了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范围[9]。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生态控制线,对马鞍山市森林城市的建设划分功能分区。

4.1 中部沿江城市森林生态屏障建设区

该区主要包括长江以及沿岸花山区、雨山区和当涂县的城市规划区范围。长江纵贯该区,串联江心洲、陈桥洲,同时马鞍山市饮用水取水口也在长江沿岸,区域内城市建成区面积大、水网密布,森林资源相对较缺乏,生态区位极其重要。主要建设目标为加强长江沿岸、取水口周边及城市组团间防护隔离林带建设;改造、提升现有城市绿地、道路绿化及长江支流水系绿化,打造完善的沿江城市森林生态屏障,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4.2 西部丘陵山地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

该区主要包括含山县、和县的大部分范围,海拔相对较高,地形以丘陵为主,区域内建有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区域内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建设目标为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提升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水平,在特定区域实施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管理,提高林分质量;完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一步带动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

4.3 东南部湿地恢复与保育建设区

该区主要包括博望区、当涂县的圩区和湖区,地势较为平坦,水系交错,是传统的“鱼米之乡”,建有石臼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湿地恢复与保育的重点区域。主要建设目标为加强湖泊、河流、道路防护林带的建设,逐步恢复被围网养殖的湿地、河滩;进一步完善农田林网,提升改造现有林带结构;加大镇村森林建设力度,加强围镇村林建设、庭院植树、村庄隙地绿化以及村镇小型公园、游园建设,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打造一批特色森林小镇和美丽乡村,构建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网络。

4.4 东北部山地生态保育与森林提质区

该区主要包括花山区、雨山区和博望区的北部山地区域,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植被覆盖较好,林相优美,以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为主。主要建设目标为在该区域重点进行森林抚育管理、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提升建设,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将该区打造成为城市后花园和森林生态屏障。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能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产生积极影响[10-11]。结合实际,马鞍山市应以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为契机,立足自然山水禀赋、历史人文积淀、人居环境需求和城市发展方向,以长江为轴,以主城区为核心,以各县建成区、乡镇村庄、自然保护地、湿地保护区等为点,以道路、河流廊道等为线,在优先保护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施各项森林城市建设工程,提升森林覆盖率,加快构建城市森林生态、产业、文化和支撑体系,形成城乡一体、环境优美的城市森林景观格局。

参考文献

[1]王冰,姚远,赵柯柯,等.灵武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探讨[J].绿色科技,2018(24):208-209.

[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R].北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8.

[3]彭镇华.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4]叶功富,洪志猛.城市森林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5]刘安强,姚志荣,焦其昌,等.绿染江郭林满目 游目骋怀不羡仙:马鞍山市全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J].国土绿化,2019(9):22-27.

[6]鄧婷婷,李淼.让森林走进马鞍山[N].马鞍山日报,2017-03-07(005).

[7]刘宏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重点工作研究[J].林业经济,2018,40(3):77-79,98.

[8]刘扬晶,楚春晖,熊嘉武,等.茂名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现状分析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8,37(3):17-22,62.

[9]黄健尚.城乡绿色空间协同规划[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7.

[10]刘德晶,王鹏.六安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特色解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5,13(2):36-39.

[11]张勇,李土生,应宝根,等.天台县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4,39(1):134-138.

猜你喜欢
马鞍山市现状特征
马鞍山市中医院
马鞍山市采石小学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秋果飘香
——马鞍山市老年大学校歌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