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意为先

2020-08-04 07:21杨邦俊许倩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5期
关键词:记叙文外公外婆

杨邦俊 许倩

杨邦俊老师主持的语文人本教学,2014年获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受到语文教学界肯定。这一教学理念非常重视写作训练,视写作为人的生命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把初、高中阶段应该写的作文,与学生成长的历练结合起来进行系列训练,取得较好的成效。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发语文人本教学的高中作文训练系列,供广大师生借鉴。

训练概说

意是什么?是主旨和根本。古人讲“意犹帅也”,可见意在文中起統帅作用,是文章的灵魂。所谓立意就是确定一篇文章的中心。文以意为先,写文章首先要确定好立意,语言修辞也要达意。一篇作文有了好的立意,有了明确的中心,选材、构思和语言组织才能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本期我们向大家介绍记叙文的立意及其在写作中的运用,并设题进行专项训练。

方法指津

拿到写作任务,我们首先思考文章要向读者传达什么,平常生活中观察到哪些相关的人和事,对他们有何感情,有哪些认识和感悟。把这些问题梳理清楚后,形成一个大致的想法,写作就可以进行了。这些工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立意。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文体,主题思想大都蕴含在文本的描写、叙述之中,立意比较隐晦,表达比较含蓄,不像议论文那样明显。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立意要新颖

记叙文通过典型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独特认识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这种文章要打动读者,立意必须新颖,讲究意由己出,发人所未发,达人所未达。

举个例子,要以运动会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一般写法,可能会把眼光集中到赛场上的运动员身上,思考如何做一个奔跑的“英雄”。立意重点多是“为英雄而鼓掌,为冠军而喝彩”一类。但有人却打破这种“歌颂”的俗套,独出机杼,以“坐在路边鼓掌”为重点,又从体育赛场,写到人生的赛场,表达“在人生的赛场上,不是人人都可成为英雄,做一个在路边为他人鼓掌的普通人又何妨”的主题,立意的角度很新颖,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可见,记叙文要打动人,立意要不落俗套,切忌人云亦云。

(二)立意要鲜明

从接受任务到主题的酝酿形成,写作已经启动。但最终采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中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把它称为“后写作”。这一阶段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记叙文往往通过多个人物和事件来表现主题,材料多了容易芜杂。要使文章主题鲜明,中心明确,就必须熔裁炼意。“熔裁”,是古人常用的一个概念,意为对生活素材进行挑选、剪裁,除去芜杂,将其“熔于一炉,反复提炼”,形成文章的主题思想;炼意就是锤炼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前期熔裁提炼主题的基础上,反复锤炼题旨,使其更加精粹。比如,要以“家乡的味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关于家乡的素材实在太多,这时,你需要带着“有色眼镜”去挑选。有位同学选了以下材料:

家乡盛产柑橘,一到秋天,田野上全部黄澄澄的。

奶奶有几亩田,每到这时,是她最忙的时候。

穿上像围裙一样的衣服,头顶草帽,饱经沧桑的手拿着一把剪刀,这是采摘柑橘必不可少的装备。

拿起一枝沉甸甸的柑橘枝,上面的柑橘或青翠,或黄中带青。饱满的果实上,还保留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剥开来,橙黄的橘瓣,在阳光的照耀下,纹理清晰,轻咬一口,酸酸甜甜。

“咔嚓”一声,柑橘被剪下,放入怀里。落地,入篓,新的旅行即将启程。

有了这些素材,经过深入思考,作者想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家乡农民,用他们的热情和汗水,完美地诠释着家乡的味道”,主题由此形成。这些素材原本和其他生活现象混杂在一起,立意时,作者把它们从众多的素材中挑选出来,单独思考,探究本质,文章的主题自然就清晰起来。

(三)立意要深刻

记叙文主要通过生动的故事,来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立意讲究含蓄。我们来看下面这个片段:

在湖北,藕最常见的做法是煲汤。寒冬腊月,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在烹饪一种神奇而又常见的佳肴——藕汤。将藕切成块状,放入排骨,加盐少许。清汤之上,葱花打着漩涡飞舞,降落。盖上瓦罐盖,家常的秘密就在扑面而来的香气和白烟上氤氲开来。“咕噜咕噜”的泡泡,是我们对藕汤寄予的希冀。湖北人一到冬天,几乎每半个月要煲一次藕汤。家家户户飘落的香气是那么的一样却又不一样。大大小小的餐馆里,人们喝着酒,或闲聊,或庆祝。外面万家灯火,星光璀璨。藕汤能触及到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这篇文章弥散着家乡的风味,但又没把立意挑明。不看标题,还真不知道写的是家乡的味道,但仔细一想,除此还真找不出更好的词语来概括这篇文章的立意,可谓含蓄。

拟题训练

(一)命题设计

俗话说:“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从小到大,家乡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放眼家乡的秀美景色,饮食文化,乡风民俗,无不浸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请以“家乡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注意立意的角度,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二)写作指引

1.观察生活,占有素材。“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代表地域文化的特别之处。要写好本次作文,必须深入社会,观察生活,获取相关的写作素材,捕捉到家乡的风物。观察可以实地进行,如奶奶在园子里采摘柑橘时,你不妨深入田间,吸一口橘园的芬芳,或许那就是家乡的味道,有你想要的素材。观察的内容可以贮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写作前,还可以把记忆的仓库搜索一遍,或许年前奶奶蒸年糕、炖藕汤的情景,又会闪现在你的眼前,那里难道就没有家乡的味道?占有的素材越多,可供挑选的余地越大,激发我们思考的动力就越强。这些素材不时地敲打着我们的心扉,身心为之荡漾,不知不觉思想的灵光闪现,灵感由此而爆发。

2.善于联想,多向思维。“家乡的味道”不必局限于写实。可写实体意义的味道,也可写抽象意义的味道。从味道的本义着眼,你可以写家乡餐桌上弥散的肉香,田塍垄间飘荡的果味,祖祠宅旁迷人的清芬;从味道的象征意义着眼,你可以写乡间亘古的人情、村头寨尾畅叙的人伦,边城深巷不变的风俗。无论从眼前的真景扣题,还是将家乡的味道由实入虚,都是不错的选择。关键是要选好立意的角度,采用多向思维,由此及彼产生联想。

3.聚焦一点,深度挖掘。记叙文的选材讲究详略,需要集中一点,不可面面俱到;立意站位要高,挖掘要深。同写家乡的味道,下面这位同学写的是奶奶为“我”做饺子,将奶奶的爱意融进美食,表达家乡味道里满是疼爱与牵挂的主题,写出了独特的人生感悟。我们来看其中的一段:

泡发好的香菇,嫩绿的大白菜,还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奶奶将它们剁成细末,加入肉馅之中,再打上一个鸡蛋搅拌,颜色和气味一下子丰富起来。舀上一满勺诱人的馅置于饺子皮上,一个又一个皱褶在她指缝间跳动,藏进她笑盈盈的眼眸,随即四五个水饺在沸水中浮沉……我贪婪地吞食着碗中的美食,惬意即刻涌上心头。原来所谓的家乡,所谓的味道,只是心中的一个牵挂,或许在某个时刻随着入口的醇香,随即也跟着融化起来。

大凡优秀的作品,总有囊括天下的胸襟和情怀。深入挖掘,写出小事件背后的大世界,写出小人物背后的沧桑阅历,就能深化文章的立意。

例 文 展 示

世上的美食有千种万种,唯有家乡的味道不可辜负。在我儿时熟悉的记忆深处,也只有家乡的水塘、外婆外公做的鱼汤让我魂牵梦绕。

初秋时节,池水渐凉,大山深处堰堤里的鱼儿依旧向往着外面的世界,活蹦乱跳,好不欢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乱了它们的美好生活,随即扑来了一张“热情”的大网。只见外公一手放着线,一手摸索着拿起放在一边的酒壶轻酌了两口,一脸满足地眯起了眼。

“哇,好厉害!”初见此景,年幼的我分外激动,直直盯着外公。瞥见我紧张的眼神,外公得意地拿起手上的鱼竿,走到对面的岸堤坐下。

“撒网谁都会,没意思,钓鱼才考验技术呢,你可瞧好了。”我连忙跑上前去,复又盯着他看,聞此言,疑惑不解。“撒了网,为什么还要钓鱼呢,你是不是没事找事,耽误我吃鱼,我要找外婆‘告状去!”不料,外公脸上笑容一僵,作势要起身拉住我,“小屁孩懂什么,这叫乐趣,我懒得搭理你!”

这时,鱼竿前端的线猛地收紧,外公拿着酒壶不知所措,既想去拉线又想着放稳酒壶,“啪嗒!”一声,只见空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酒壶摔在了地上。“哎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外公摔了个仰面朝天!他愤愤地揉着屁股,眉眼拧成了一团。“哈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我终是忍不住笑了。

“咕嘟,咕嘟”,水中气泡冒个不停,我们硬是被鱼竿扯着往前走了几步,震惊之余我们相视一笑——是条大鱼!“我数一二三,我们一起拉。”“好。”“一二三、一二三……”“咻!”“嗯?什么声音?鱼呢?”一束夹杂着腥味的银光一闪而过,抬头望去,一条鱼挂在了树梢上。“哇,在树上!好厉害!”“你个小兔崽子,这么用力干什么?”我们祖孙俩看着树上“长”出的鱼,懵了。关键时刻,外婆出场。“你们俩干吗呢?不想吃饭了?”我们顿时安分下来,这场闹剧最终以外公爬上树取下大鱼而降下帷幕。

回到家,外婆便化身“庖丁”,给鱼做起开膛“手术”。刚下锅,葱姜蒜便簇拥而上,醋酱生抽、番茄、蛋液鱼贯而入,毫不吝啬。外公在一旁打着下手,我学着外婆撒着佐料,屋外炊烟缕缕,夕阳正好,屋内暖意融融,笑声萦绕。

时光荏苒,“树上鱼”没有挽留住我成长的步伐,我的童年时光终是随着它的余香一起飘散了,我亦很久未尝到外婆做的鱼。在匆匆而逝的时光中,各大饭店里的鱼我倒是吃过不少,但大都只是聊以塞责罢了。我不禁又回想起外公外婆做的鱼,那是我年少岁月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再好盘中肉,不及“树上鱼”!

家乡的鱼,沉淀着旧时光里的无限美好,它是亲人无意流露出的浓浓情意,是独一无二的家乡味道!

例文点评:

“再好盘中肉,不及‘树上鱼”,家乡味道正是这份浓浓情意。作者借钓鱼风波以点带面,由实入虚,用真情扣题,通过记叙同爷爷奶奶的一次捕鱼、吃鱼经历,写出满满幸福的家乡回忆,立意巧妙,语言亲切自然,文章幽默风趣。受此启发,你是否也可以写一写家乡的味道呢?

猜你喜欢
记叙文外公外婆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破耳兔
唠叨的外婆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外婆的钱
外公的节日
外公爱吹牛
外婆回来了
外公的呼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