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老母“抗疫”记

2020-08-04 07:21刘贵玲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5期
关键词:卡点宅家外公

刘贵玲

那天早晨醒来,天刚蒙蒙亮。望见小区卡点没了夜晚不灭的灯光,也没了来回晃动的人影,心中不由一阵窃喜:莫非,这卡点要撤了?封闭的日子马上要结束了?通山人民可以解放了?若真能如此,该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

要知道,久宅在家,很多人都快闷出病来了。尤其是我年近80岁的老母亲,在这段将近50天的禁足日子里,是何其不易。

痛苦的挣扎

母亲今年虚岁七十有九,所幸耳聪目明,身体还比较硬朗。她一生勤劳,是个闲不住的人。

母亲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姊妹6个,她是老大。外公重男轻女,因为母亲是女孩,又是老大,外公便不让她读书,让她在家带弟弟妹妹。母亲喜欢读书,哭着跪求外公,外公不答应,她就背着弟弟去学校旁听,被母亲举动感动的老师,去做外公的思想工作,才有了母亲背着弟弟妹妹求学的机会。

后来,母亲成了村里的一名民办教师,后通过考试转正。母亲生育了7个儿女,我不到3岁时,父亲便离世了。坚强的母亲不仅独自一个人将我们抚养长大,还将我们兄弟姐妹几人都送出去读了书。

也许是早年生活的压力,多舛的命运,养成了母亲勤劳、忙碌的性格。

印象中的她,年轻时就总是为工作、为生活、为儿女忙碌着、奔波着。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为生活奔波,但常年的生活习惯,早已渗透到她的骨子里,融进了她的血液中。

晚年的她,虽早已习惯了独居,但穿梭于几个儿女的家里,奔跑于城乡之间,却是她的生活常态。她喜欢今天到女儿家,明天到儿子家的新鲜;她喜欢今天上县城,明天下乡村的热闹;她喜欢去地里种种菜,去球场打打球的忙碌……总之,若要母亲待在家里三天不出门,那简直是不可能。

今年开年的这场疫情,让人们猝不及防,疫情发展迅猛。1月23日,千万人口武汉市封城自救,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疫情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为控制住疫情,全国老百姓都宅家隔离,防控疫情。

母亲却不以为意,她总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在她看来,这疫情也许就像一场感冒,没几天就会过去的。我和儿子反复告诉她事情的严重性,并向她宣传有关防疫知识,母亲这才开始有了那么一丁点防范意识。

不久之后,通山也开始封闭防控,不能自由行走的独居母亲,开始一两天还好,到了第三天,便有些坐不住。我和她视频时,她不停地在房间里走动,说日子真是难熬,要是早知道如此,还不如去乡下过年。

我宽慰她,现在到哪都一样,乡下也是不能串门的,那里还没有电视和网络,情况不见得比县城好。现在最重要的是要照顾好身体,若这个时候有个头疼脑热,想去趟医院都难。母亲虽然点着头,觉得我说得有理,但我看出了她表情的无奈。

慢慢地适应

元宵節前后,疫情到了暴发期。每天新增确诊人数不断上升。母亲心心念念的解封,此时更是遥遥无期。

每想到母亲一个人在家,我就心如乱麻。最孝顺母亲的大姐去了浙江,最疼爱母亲的二姐去了武汉,她的那份孤独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个春节,母亲成了我心头最深的牵挂。和母亲每天一次的视频通话,成了我每日的必修课。从母亲的眼神、脸色和说话的语气语调中,我可以了解她这一天过得怎样,我的心情也随着母亲的情绪跌宕起伏。有那么一阵,母亲的脸看上去有点浮肿,似乎老了许多,我的心有种说不出的痛。

在元宵节前的一天,我担心母亲的储粮不足,又一次给她送菜过去。可母亲接通电话,就絮絮叨叨说我不该买那么多菜,上十天也吃不完,还说要是需要,可以自己去超市买的。

我一听,到现在了她还想着出门,顿时有了火气,我大声说道,目前形势严峻,你还以为是平日,想吃什么有什么,说出去就出去,万一感染了怎么办?和你讲过多少次了,总不听,你要是还这样固执,以后我再也不管你了。

母亲似乎被我的气势吓住了,她没有反驳,只轻轻地“哦”了一声,声音已不再洪亮,她的眼神倏忽暗淡了下去,表情也无比落寞。

她将头慢慢低了下去,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不对,正不知如何缓解,母亲已抬起了头,经过短时间的调整,她的眼神又恢复了先前的明亮,也许在那一刻,她理解了她自己的女儿,都是为了她好。

坦然地接受

就这样,我每隔十天半个月地给母亲送送菜,保持着和母亲每天一次的视频通话。

慢慢地,母亲似乎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她不再烦躁和抱怨,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开朗。

她开始学会了看书,并将内容按健康养生、婚姻家庭、为人处世等门类进行整理抄录,写成笔记。

她开始安下心来生活。包坨煎饼,煮粥炖汤,也做得有模有样。

她甚至开始再度关心我们。总是叮嘱我和老公外出排查要小心,一定要记得戴口罩,回家要消毒;要注意饮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叮嘱大姐和二姐在外要安心,珍惜她们小家难得的相聚时光……

每天的视频通话,母亲总会将这一天吃了什么,看了什么书,读了什么文章,和谁通了电话,说了些什么,都一一讲给我听。她说这些的时候,极其认真仔细,不漏一个细节。而我,总在耐心地听着母亲的讲述。我相信,我此刻耐心的倾听就是医治她孤独的良药。而我,也在她爽朗的笑声中得到了安慰。

3月8日,通山的新冠肺炎病人已彻底清零。不久后,主干道卡点也撤了,通山疫情积极向好。

我打电话叫母亲来我家,没想到她断然拒绝。她说现在已经习惯了,宅家的日子其实也挺好,人静下来看看书,也是一种修行。何况小区卡点还没撤,不在乎再多宅几天,还是听党的话,小心谨慎点好。她甚至还批评了那些迫不及待聚众者,说如此大意,一旦再出什么事端,岂不前功尽弃,给社会添乱!我真没想到,这样的话居然出自母亲之口。

母亲,只是中国千千万万老百姓中普通的一员,她虽没有像医护人员那样在前线冲锋陷阵,没有像无数干部群众那样在一线战斗。但母亲,也在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参加这场抗疫战争,为社会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正是有千千万万和母亲一样的普通百姓宅家坚守,我们才能赢来抗疫的全面胜利。

后来天气变好了,哥哥说带母亲去乡下赏赏花,透透气。我想,在阳光下自由行走的母亲,脚步一定如春燕般轻盈,笑容一定如春花般绽放。

真好,我可爱的母亲和我可敬的祖国一样,终于熬过了这段艰难岁月,我们胜利了。

猜你喜欢
卡点宅家外公
防疫卡点“变形记”
“宅家”10年没问题
低年段整本书阅读指导方略初探
足不出户的日子,制定宅家拍摄计划
晴晴的宅家日记
卡点上的哥哥
宅家上网课二三事
卡点
外公的节日
外公爱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