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2020-08-04 07:21焦明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5期
关键词:老母宅家选材

焦明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主题和材料怎样才能和谐地融为一体呢?那就要围绕主题来选材。笔者发现,现在的学生要么手中缺乏素材,要么有素材但不会选用。在选材上常常出现下列情况:一是道听途说,材料不真;二是罗列事例,材料不精;三是事例空泛,缺乏细节;四是游离中心,偏离主旨;五是格调低下,稚拙可笑;六是原样照搬,详略不分;七是喜炒现饭,材料不新。因此,笔者以刘贵玲老师的《八十老母“抗疫”记》为例浅谈作文选材,以便同学们掌握一些基本的选材方法。

一、捕捉精彩镜头,选材真实感人

真实的材料,就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最能拨动读者感情的弦,引起读者的共鸣。写作时,学生要根据写作需要,认真选择那些震撼人心的精彩瞬间、动人镜头和感人画面。如《八十老母“抗疫”记》一文选材的真实性在于人物的真实、事件的真实、情感的真实。文中主要记叙了作者的八十岁老母宅家隔离抗击疫情的生活。在作者每天一次和老母视频通话中,亲见了疫情下的母亲经历着从当初的煎熬,到学会慢慢地适应,最后坦然接受的情感历程。作者是个孝顺的女儿,一边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一边牵挂着八十岁老母的冷暖喜忧。耐心讲解有关防疫知识,只为母亲安康;每天一次视频通话,化解母亲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十天半个月一次的送菜,排除了老母生活中的小困难。这真实温情的生活成就了有温度的文章。

二、撷取时代“浪花”,选材鲜活典型

典型的材料,就是最有代表性、最能充分说明问题的材料。学生要及时捕捉到那些新生事物,敏锐地撷取时代的“浪花”,选择鲜活典型的素材。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对家庭、校园、社会的观察,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事迹,选取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选取不为人知的事物,选取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使文章内容能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古人说:“事多而寡用之,意多而约用之。”(方东树《昭味詹言》)“寡用”“约用”,就是精于用材。典型的材料,能使文章言简意赅,并且富于说服力。如《八十老母“抗疫”记》中选用了2020年初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国人民的正常生活。这场战“疫”,人人都是“战士”,面对肆虐的病毒,救治者是战士,防控者是战士,隔离者是战士,宅家者也是战士。我们每个人牢牢坚守住自己的阵地,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参加战“疫”,都是打赢这场抗疫战的功臣。这篇文章又一次证明:“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魏巍《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

三、匠心转换视角,选材新颖别致

新颖的材料,就是采用别人文中未用过或很少用的材料,或是对旧材料能从新的角度加以分析,挖掘出新的含义,这样才能耳目一新。不少同学选材落入俗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那些人所共有、人所共知的材料。若能巧妙地转换视角,从人有我新的角度来挖掘,必能出奇制胜。最近,我们所读到的抗疫故事大都是写抗疫前线的专家、医护人员、武警、战士等人物,而《八十老母“抗疫”记》一文选取了千千万万个宅家隔离的百姓中的一员——八十岁独居的母亲。如果没有像作者老母一样的普通百姓的宅家,疫情有可能会失控;如果没有他们坚持宅在家里,抗疫前线人员的付出与牺牲也就失去了价值;如果没有他们的坚守,就不可能迎来抗疫的全面胜利。所以这篇文章不仅真实,而且选材的角度新。可见,留心生活,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我们就会发现平凡中的伟大,普通中的高尚;我们还要善于在普通处发现独特,在陈旧处翻出新意,在肤浅中挖掘深刻。

四、细心观察生活,选材关注细节

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生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的表现力强。写作时,我们选择那些突出中心的细节,能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的作用。巧用细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所以,我们选材要小,描写要细。请看《八十老母“抗疫”记》中一处细节描写,当母亲不听劝告,还坚持要自己去超市买菜时,女儿发火了,大声吼道:“你还以为是平日,想吃什么有什么,说出去就出去,万一感染了怎么办?和你讲过多少次了,总不听,你要是还这样固执,以后我再也不管你了。”此时的“母亲似乎被我的气势吓住了,她没有反驳,只轻轻地“哦”了一声,声音已不再洪亮,她的眼神倏忽暗淡了下去,表情也无比落寞。她将头慢慢低了下去,像是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女儿”爱母亲而又急躁的性格特点。可见,同学们如果善于从细微处选材,感悟透彻,就能写出感染力強的文章。

五、巧用以小见大,选材善挖深度

真实、独有的材料,不一定都是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选取材料时,在“真实”“独有”的前提下,还要注意优选那些自己感受最深、令自己最动情的材料。如果没有感悟就不可能对生活进行精加工,就无法使主题思想得到升华。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选材要严就是要按照作品的要求,对生活素材进行严格选择和提炼。开掘要深就是对自己精选的题材,充分、深刻地认识它的意义和价值,洞察它的本质,并将它们艺术地表现出来。如《八十老母“抗疫”记》一文记叙了一位母亲走过的一段宅家的日子。如果作者就停留在此处,那仅仅是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普通老人的一段平凡生活而已。但作者最后是这样写的:“正是有千千万万和母亲一样的普通百姓宅家坚守,我们才能赢来抗疫的全面胜利。”足见作者开掘之匠心:以小见大,升华主题。因此,在写作时,我们既要善于从小处落笔,又要善于进行由此及彼、由点带面、由表及里、因事见理的联想,以求思维深度,表达大主题。

总之,记叙文选材的秘诀是:写近不写远,写新不写旧,写真不写假,写小不写大,写深不写浅。

猜你喜欢
老母宅家选材
清早,我妈“炸毛”了
城居
“宅家”10年没问题
足不出户的日子,制定宅家拍摄计划
晴晴的宅家日记
宅家上网课二三事
我爱你,妹妹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讨厌过生日
选材“碰头”好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