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禁忌游戏》悲剧色彩分析研究

2020-08-04 09:29丁传宁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9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人物形象悲剧

【摘要】日本剧作家服部佳曾指出:“电影用80个场面表演的内容,电视剧只需用30-50个场面就可以了,而到了戏剧中,同样的内容,只用4个场面就够了。”在戏剧场面的艺术中,剧本是戏剧演出思想质量和艺术整理得以保证的前提,《青春禁忌游戏》无疑是个好剧本。1983,这个戏在圣彼得堡首演便被禁,7年后才解禁可以演出,此后,迅速传到欧洲,成为西方世界戏剧演出的一时之热。《青春禁忌游戏》以一场孩子们的“游戏”为依托,将社会善恶、生活美丑搬上了舞台,赤裸裸的展现给观众看。这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戏剧,虽然名字开宗明义是青春,实质上,主题已经远远的超出了青少年教育的范畴,用师生矛盾,演绎了人世间的人性美丑。

【关键词】人物形象;社会教育;悲剧

【作者简介】丁传宁:安徽省东至县人;硕士学历;新媒体艺术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计划资助(项目号:2017YFB1402102),名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处理和素材池建设”; 青岛市自主创新重大专项项目资助(项目号:2017-4-3-2-xcl);

中圖分类号:J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48(2020)09-132-03

[Abstract] Japanese playwright Yoshio Takeshi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tent of 80 scenes is used in the movie, 30-50 scenes are used in the TV play, while in the drama, only 4 scenes are enough for the same content." In the art of drama scene, the premise that the ideological quality and artistic arrangement of drama performance can be guaranteed is that the youth taboo game is undoubtedly a good script. In 1983, the play was banned for its first performance in St. Petersburg, and it was released for performance seven years later. After that, it quickly spread to Europe and became one of the hottest theatrical performances in the western world. Based on a children 's "game",  in essence, the theme has gone far beyond the scope of youth education. It demonstrates the beauty and ugliness of human nature wit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social education tragedy of character image

《青春禁忌游戏》(原名《亲爱的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是俄罗斯女作家柳德米拉·拉祖莫夫斯卡娅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部有强大力量和世界性影响的剧作,2003年,由查明哲执导,作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99班的毕业演出,此外还有03国话版、17版等。这部剧讲述了四个即将毕业的高中生为了得到能够打开试卷保险柜的钥匙,在一个飘雪的寒夜假借给老师过生日的名义偷考卷,这四个满脸堆笑的小家伙,心里却是各怀鬼胎。孤独、善良的数学老师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她所惊喜的生日不过是学生们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学生们用成人世界的思维思考问题,演绎了贿赂、欺骗、利用的一场“游戏”,最终导师女老师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放弃生命,选择死亡,巴沙、维佳、拉拉也放弃了钥匙,这场理想与现实的冲撞缓缓落下了帷幕。

1. 人物形象的悲剧

戏的一开场,是全剧最暖的颜色,一切从最美好的状态开始。女教师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家庭离散,自己孑然一身,甚至都快遗忘了自己的生日,在学生们还没来临之前,她的生活是灰色的。学生们的突然登门拜访,送来鲜艳的鲜花、漂亮的酒杯,瓦洛佳还表示要帮老师生病的母亲找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等等,都让叶莲娜在这个灰色的世界里找到了温暖。这一切为叶莲娜这个人物的发展和矛盾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学生们的到来,她惊喜的手足无措,甚至感激涕零到慷慨许诺,“每当我看到经过我们的悉心培养,优秀的、有着良好素养的青年们走向生活,就像你们现在一样,我就感到幸福”。然后她不知道的是,她已经一步一步的掉进了孩子们精心编排的交易圈套之中,当孩子们听到“办什么事都行”之后,整部剧的底色都开始变暗了,戏剧开始展开了冲突,原来孩子们陪她过生日,帮她母亲找医生,都是有目的的,那就是换取锁着试卷的钥匙,她瞬间不相信自己听到的,不相信自己的学生说出这般与年龄不相符的话语出来,表情由愕然到断然,再到震怒,就像一个无情的巴掌抽了自己一下,一直以来,叶莲娜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直教导给孩子们的是“善良、道德、正义”。在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面对孩子们的“糖衣炮弹”,叶莲娜作为一名人名教师,始终坚守的自己的教书育人的信仰,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德底线,虽渐显疲态,依旧保持最初的那颗心,她是安提戈涅正义的化身,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在现实和衰败体制下默默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她是平凡的天使,是理想,是道德,是被名利所不容不屑的傻子。瓦洛佳把老师当成小白鼠,试验各种理论,但是当瓦洛佳为了钥匙要强奸自己的同学拉拉时,巴沙的沉默、拉拉的游离、维佳的简单,叶莲娜心中的最后一点光亮被掐灭了,她无法忍受眼前的一幕。残酷的世界,残酷的人生,使她看不清这个世界的颜色了,当她交出钥匙的同时,也最终选择了自杀。叶莲娜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给孩子灌输的美好的思想,在苏维埃的的教育体制下,口号式的高台教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城市话语,而现实本身与这些高台教化背道而驰,当这两种产生矛盾时,叶莲娜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扭转孩子们根深蒂固的思想,她的理想教育,不过是无能或者可笑的一种表现。在这场游戏的较量中,摆在观众面前的是青春的残酷和年轻人对生活的困惑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性的思考。

叶莲娜最终自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造成这场悲剧的根源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导演和编剧都没有将问题的症结归结人物身上,如果说瓦洛佳四个孩子有错,那么他们是孩子,他们固然有错,但是承担更大错误的是教育他们的“身后者”。在这场真相与谎言的较量中,最大的冲突坚持着教育信仰的老师与追求利益不择手段、肆无忌惮的近乎疯狂的学生之间的冲突。在原剧中,是以拉拉呼喊叶莲娜,但是没有得到任何的回音作为结束的,在查明哲导演的话剧中,最后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叶莲娜站在高高的凳子上。明显观众能够感受到,叶莲娜自杀了。叶莲娜的自杀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她结束了个体的生命,结束了她长期的教育事业,脱离了这个她不喜欢的教育体制,也毁灭了她的理想。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真正的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话剧的似乎也有点脸谱化处理,叶莲娜的自杀昭显着她是代表着正义的一方,孩子们则是被推上了被告席。正义与邪恶形成强力对比,造成了心灵上一定的冲击,具有强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说在整部剧中,叶莲娜是一抹亮色,巴沙、拉拉及维佳都是被瓦洛佳利用做实验的工具,是盲目的,是一抹中间色,而内心没有任何底线、没有任何善恶之分的瓦洛佳就像黑色,在戏的结尾,他毫发无伤,没有透明度,不会被任何的色彩所左右。

2. 社会教育的悲剧

《青春禁忌游戏》以一种全新的的角度切入了青少年的深处,所以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从表层来看,这似乎是一场表现“青春教育”主题,但细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不仅仅是“探讨教育的缺位”,而是这是一部彻底撕去人性的尊严和伪装,赤裸裸的暴露出人的内心最深处的缺陷与邪恶,表现了社会残酷现实的话剧,导演查明哲没有刻版的套路式概念解读和事件罗列,他把戏剧元素组织的像一副古典油画。

在第二幕,当叶莲娜拒绝交出钥匙后,巴沙表示:“学您的样子,我们从小就会伪善、表里不一、言行不一。这都是从童年开始,你们十几个教师加上生活本身教的。”导演将剧中的叶莲娜塑造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劣迹行为,不愿意走后门得到好处,不愿意和孩子做交易,面对利益仍然坚持崇高的信仰,但是不禁反思,老师的教育没有任何的不妥,那么现在孩子们怎么会变成这样。台湾的人文歌手郑智化一首歌词中写道:课本里教的和现实里所学的,成了一种彼此矛盾的对立,和此剧的表达有相通之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彼此矛盾。戏中四个即将毕业的十年级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成熟,已经超出自身年龄,他们是中学生,不过,他们也不完全是中学生,他们所说出来的种种存在于社会现实中的缺陷,是对成人社会的一种戏仿,蕴含着导演对社会的尖锐针砭和批判,用青少年们所认为的自己的行为只不过是对成人世界戏仿的一场“游戏”,没有任何的代价,批判成人社会中教育的缺失、道德的崩塌。演员们的完美演绎产生了强大的震撼,也能够让人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中国的社会现实和中国的教育,并提醒着自己: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应该怎么去做?

《青春禁忌游戏》折射出了这个时代存在着的教育问题、道德问题等等需要正视的问题,这些非常真实,真实地无法逃避。剧中,对于“考砸了”,想去老师办公室偷出自己考卷,戏里把学生的这种心理刻画得太真实了,所以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部话剧作品,也不是一部“快餐式”文化的作品,而是一部能够给中国教育深思、对社会生活有贡献的作品。剧目的深刻性与尖锐性在于:剧情背后,艺术家揭示的“真相”是:青少年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是因为青少年生活中被成人社会所禁止的思想行為,恰恰是成人社会常态生活中趋之若鹜的;青少年们成长中被引导、培育的,恰恰是成人社会被粗暴践踏、丢弃废止的,青少年耳濡目染,感到的是上当的痛楚与受骗的绝望。剧中贿赂、胁迫、暴力、强奸等褒义词,本该离孩子们遥远的字眼,如今成了他们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剧中描写的事件在我们身边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发生着。例如中科院研究生被同学杀害事件,26岁的中科院学生谢雕在学校附近的餐馆招待从重庆赶来的高中同学周凯旋,没有任何预兆,周凯旋当场掏出匕首,连刺谢雕7刀,导致谢雕当场死亡。被告人周凯旋是学业、工作均失意的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生,亡者是阳光、乐于助人的中科大研究生,这桩称为“千里赴京杀同学”案震惊了网络,再例如北大学子吴谢宇杀母事件,还有一些因生活受挫伤害父母、老师、同学的事件等等。这就是《青春禁忌游戏》之所以能产生强烈反响的艺术魅力吧,同时,作为一个社会教育悲剧,也看到了社会问题剧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查明哲的导演的剧目一向很尖锐,很深刻,因为他一直关注社会、表现社会,具有强烈的人文意识,是他始终如一的立足点。剧中反映的事实,对中国当今的社会教育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社会的问题必须由社会来解决,如果不从根源上从制度上来解决问题,像《青春禁忌游戏》中那几个孩子这样的悲剧现象会持续存在的,层出不穷,这是因为由于这部剧如此的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因此它受到多个国家多种文化背景的观众喜爱。《青春禁忌游戏》延续了查明哲导演一贯的“残酷”风格,既尖锐又让人印象深刻,让人们看到美好的东西一点一点的比罪恶所吞噬,在戏中很明显能够可以看出查明哲导演的情感态度。《青春禁忌游戏》所描述的环境不再是战争岁月,可以说是导演的注意力从战争背景转向了更符合当下的和平年代,这也是导演话剧舞台创作的一个拐点,如果说“战争三部曲”是对人本的观察,在战争环境下对伟大人格的赞美,那么《青春禁忌游戏》就是批判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道德的沦丧,对不与世同流合污情操的歌颂。所谓残酷,不过是在残酷的命运下,社会的虚假淫威下,人们勇于拼搏、敢于抗争、忠于本真的追求,是在丑恶狰狞的面前保持任性的善良与美好,查明哲的舞台艺术就是用真善美来歌颂生活和生活中的人,批判生活中假恶丑的人和事。这部剧中谁是游戏最后的胜出者?谁是游戏的实际肇事者?谁是被真正的拷问者。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的反抗虽然苍白无力,在强大的现实面前,理想主义常常软弱无力。《青春禁忌游戏》不仅是中学生青春的浓缩,更是整个社会与人生的浓缩,这里的游戏,在成人世界里一直循环着,折射出了当下的教育问题、道德问题,残酷的让你无法逃避。

参考文献

[1]葛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死亡——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的悲剧根源析.滁州学院学报.2009(4):25-26

[2]吴戈.“人本”与“民生”查明哲舞台艺术的现实力量.中国戏剧.2009(9):17-19

[3]于海阔.教育失败与不教而诛——《青春禁忌游戏》不只是游戏.电影评介.2011(4):111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人物形象悲剧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画家的悲剧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