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权交易价格研究综述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2020-08-05 14:02陈艳萍吴凤平
水利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交易价格水权聚类

陈艳萍,朱 瑾,吴凤平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在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的情况下,水权交易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分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对于缓解我国严峻的水资源危机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水权交易发生数量的增加,我国水权交易体系正在不断完善,而价格机制是水权交易体系建立的重要部分,合理的水权交易价格有利于优化水资源分配,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重优化。我国的水权交易需要符合我国国情水情。在水权交易类型上,我国分为区域水权交易、取水权交易和灌溉水权交易3种[1],这是建立在我国流域分布以及产业发展的实际基础上的。

a.水权交易时间。我国的水权交易起步相对较晚,2000年我国开展了第一例水权交易实践——东阳义乌水权交易;2001年水利部提出了完整的水权制度建设方案;2005年,水利部提出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2016年水利部印发《水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水权交易的主要形式。

b.水权交易价格。我国强调政府和市场要一起发挥作用,水权交易实践的价格大多是双方协商定价,部分地区是非市场化的政府引导定价[2]。一些发达国家的水改革强调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作用,重视水权交易平台的建设以及水权交易定价中的监督与透明化[3],这与我国建设水权交易市场的一些理念相符合,但不可否认我国依然存在和其他国家的水市场发展时间、规模,以及制度、历史的不同。如澳大利亚水权交易分为永久性水权交易和分配水权交易[4];西班牙水市场通过“临时租赁合同”来暂时转让用水权利[5]。而我国的水权交易是建立在我国特有的国情水情之上的,贯彻了中国特色的理念,因此对我国水权交易价格的文献进行全面而系统地梳理分析对于我国未来水权交易研究更有实际意义。

随着研究体系的逐渐完善,学者们开始结合我国水权交易的典型事件,对水权交易制度及交易价格进行不同视角的研究。尹庆明等[6-7]通过梳理初始水权分配的文献,分析水权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水权交易的进行提供线索。而在水权交易价格方面,尹明万等[8]对目前国内外几种主要的水权交易定价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和比较了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博弈定价法和实物期权法,并提出如何进一步使水权交易定价方法走向实用、成熟。当前学者们对于水权交易价格的研究综述主要是用定性的方法,通过主观分类,以特征、现象、方法、时间、事件等划分研究内容,归纳不同的研究方面,少有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现有的水权交易价格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梳理。

CiteSpace是由美国徳雷塞尔大学教授陈超美研究开发的Java应用软件,能够通过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直观地展现领域内研究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过程,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文献计量学以及各研究领域的研究中。刘光阳等[9]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13—2016年关于中国“一带一路”的文章进行分析梳理,归纳出中国“一带一路”研究的合作情况、研究热点和深度。刘遥等[10]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政府创新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得出了政府创新研究的核心知识基础、热点主题,并对中外研究的演化阶段进行对比。吴方等[11]利用CiteSpace软件,将web of science上国际碳排放领域的2 327条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进行辨识和追踪,为我国推进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借鉴。金菊良等[12]采用共著分析和共现分析等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通过对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学科和期刊分布、高被引文献分布、研究主体分布及研究热点等方面的深入分析,综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可以看出,CiteSpace软件是用于文献综合分析和计量的有效手段。

本文研究的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由于研究主题为“水权交易价格”,因此分别以“水权交易价格”“水权”并含“交易价格”“水权价格”“水权定价”等关键词为检索式,在CNKI中“全文检索”,选择时间跨度为所有年份,结果表明以“水权交易价格”为检索词所得的文献更全面。筛选2001—2019年间的文献,再删除来源于会议记录、公告、新闻报道的文献,最后得到858篇文献,以Refworks格式输出所有文献数据。基于该858篇关于水权交易价格的文献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从研究机构、作者、研究热点与趋势几个方面梳理学者们对水权交易价格的研究脉络,以便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1 研究时空分布情况

1.1 研究发展历程

2000年10月,汪恕诚在中国水利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上做了《水权和水市场——谈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手段》的重要论述,拉开了我国对水权和水权交易的研究序幕。而浙江东阳义乌的水权交易实例,让众多学者开始关注水权交易。因此,选取从2001—2019年间关于水权交易价格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2001—2006年,我国水市场的建设刚刚起步,因此水权交易价格相关文献数量不断攀升,2006年发文量达到最高,随后回落。2006年以后,我国更多探讨初始水权分配问题以及初始水权分配在流域的实践,因此关于水权交易价格的研究数量在减少,并于2009年达到近10年的最低点,随后研究数量又开始回升。在2009—2013年间水权交易价格的研究文献数量波动较小,2013—2019年文献数量波动相对稍大但总体保持平稳。一个领域内文献研究数量的变化能够体现学术界对该领域的关注与重视程度,而这个发展历程往往是和现实情况相呼应的。

钟玉秀[13]在2001年最早开始对水权交易价格进行研究,没有明确水权交易价格的概念,而是提出了水权交易成本和水市场贸易收益这两个影响因素。沈满洪[14]将水权制度改革的目标设定为将水权交易价格函数由包括外部收益和外部成本转变为只包括内部收益和内部成本,通过研究东阳义乌的水权交易案例进行实例证明。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是我国第一例水权交易实例,对我国水权交易的理论发展和制度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田世海等[15]明确了水权交易价格的含义,在市场条件下,水权价格等于水权交易价格,并阐述了水权价格确定的意义和影响因素。这些经典文章被引频次达到最高,为后来学者进行水权交易价格方面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研究机构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导入的文献进行操作,得到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图1),通过图谱可以看出各研究机构的发文量,研究机构之间的交叉线表明了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和程度。由图1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可以看出,河海大学商学院(38篇)和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15篇)等机构发文量较大,为水权交易价格的研究理论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另外,水权交易市场发展较快的地区,其地区内学校以及该地区水利厅,也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这与他们水权交易的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如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等机构。另外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一些机构之间存在联系,关系密切,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在水权交易价格研究方面并未形成广泛的机构合作研究现象。

图1 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1.3 研究作者

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研究作者图谱分析,得到图2。由图2可以看出,田贵良(17篇)、葛颜祥(9篇)、张建斌(8篇)等学者在水权交易价格研究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田贵良等[16]最早从水权交易机制设计方面开始研究,构建了一整套交易价格机制和运行机制,并进行水权交易制度的改革研究[17],随后研究了水权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18]、定价模型[19]。胡继连等[20]从水权交易价格监管的角度进行研究,为确保水权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转,需要加强水权交易主体、数量和价格的监管。张建斌[21]则从经济的视角对水权交易价格进行研究和分析。论文发表较多的学者之间存在一些合作现象,这些合作相对较少且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大范围的合作网络,见图2。

图2 研究作者合作图谱

2 研究热点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索水权交易价格研究的知识网络和发展历程,需要将可视化图谱分析与传统的文献综述方法相结合,进行文献的梳理和整合。先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收集的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然后再根据图谱所显示的内容直观地分类进行综述。

2.1 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

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得出所在时间区间的研究热点。对录入软件的858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首先运行软件得出关键词共现网络,然后对共现网络进行聚类(cluster)分析,按照相关度提炼关键词得到聚类图谱。从文献数据中提取聚类命名术语,并选择满意的方法进行聚类标签命名。CiteSpace5.4中有3种标签提取方法,分别是LSI(latent semantic analysis)算法,LLR(log-likelihood ratio)算法,MI(mutual information)算法。选择LLR算法对聚类进行命名,所得的标签名称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并且重复的可能性降低[22],最终得到图3基于LLR算法的水权交易价格研究文献的聚类图谱。通过对关键词网络的聚类分析,可以将水权交易价格的各类研究主题很好地提炼与区分,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水权交易价格的研究热点。图谱中节点的大小代表关键词的频次,不同颜色的弧形和连线代表了关键词的频次和共现关系,其中冷色线代表时间较远,暖色线代表时间较近。

图3 水权交易价格研究文献聚类图谱

根据聚类结果标注自动显示,共得到22个聚类,按照节点数降序排列,其中前9位具有代表性的聚类类别如图3所示。#0聚类,水权交易制度;#1聚类,水权交易模式;#2聚类,黄河流域;#3聚类,水权价格;#4聚类,南水北调;#5聚类,广东省;#6聚类,影子价格;#7聚类,农业水价;#9聚类,合作博弈。为了深入分析水权交易价格的主要研究方向,排除地区类的聚类#2黄河流域与#5广东省,以及事件类的聚类#4,避免不同视角文献综述带来的分类重复。由于水权价格在很多情况下等于水权交易价格[15],所以放弃#3聚类水权价格,选择剩下的5个聚类,对其核心文献进行综述。

#0聚类是水权交易制度,水权交易价格机制是水权交易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明德[23]以水权的性质和特征为基础,探索水权流转机制的最优化运行方式,表明了水资源有偿使用原则的重要性,并强调应该完善法律法规以及水权流转一、二级市场。吴凤平等[24]分析市场导向视角下水权交易行为主体和影响水权交易价格的基本要件,通过测算水权交易基础价格以及构建水权场内交易双边叫价拍卖模型,研究水权交易价格形成机制,为完善我国水权管理制度提供决策参考。许长新等[25]基于双边随机前沿思想对水权交易价格进行分解,利用国家级交易中心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水权交易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信息不对称造成了水权交易实际价格往往大于基准价格。沈大军[26]设计郑州市地下水自备井计划用水交易市场,首先明晰初始水权、实施总量控制、完善监测计量系统,然后建立相应的市场交易制度,包括交易周期选择、交易价格生成和网上在线交易系统建设,并提出管理制度改革建议。史煜娟[27]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从水权交易价格、要素、程序等方面归纳西北民族地区水权交易实践,研究其水权交易制度,以实现西北地区更好的水资源管理。王慧[28]从水权交易的学理基础入手,研究水资源在水权交易中的本质,提出我国水权交易市场的主要问题在于地方政府定位不准、水源地居民权益受损和第三方利益未受保护,并提出相应的水权交易制度革新措施。

#1聚类是水权交易模式,不同的水权交易模式,其水权交易定价的方法是不同的。田贵良等[29]对我国正在开展的多种模式水权交易研究探索与试点进行梳理,分析不同水权交易模式对水权交易价格形成的影响,提出了“成本+协商”的区域水权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和“成本+竞价”的取水权价格形成机制以及“集市型”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价格形成机制。曹进军[30]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集市型交易与协议型交易两种水权交易市场模式及撮合机制,将石羊河流域水权交易保障措施总结为节水工程、水源保证、水价改革和管理制度完善4个方面。郑航等[31]以澳大利亚集市型水权交易模式下的实践数据为基础,基于交易风险和收益平衡计算参与者最优报价策略,通过对比拆分订单报价的策略性行为对交易者综合收益的影响,计算买家博弈的均衡报价,发现增加信息披露对集市型水权交易价格的作用。张建斌等[32]考虑到我国水质性缺水的现状和水权交易改革的背景,提出了工业企业投资水污染治理工程置换水量的“以质易量”水权交易新模式,以缓解水质性缺水的现实问题。

#6聚类为影子价格,水权交易的影子价格为水权交易定价提供了一个重要思路。谢文轩等[33]将补偿费用纳入水权交易价格成本,将完全成本法和影子价格法相结合,探索适应不同流域,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特点的水权定价综合模型。秦长海等[34]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构建简化CEG模型,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对水资源影子价格、水经济价值、水资源费、供给成本和水环境补偿税分别进行定量评价,将水资源供给价格与水资源需求价格结合,得出水资源市场价格。吴凤平等[35]基于影子价格方法建立两阶段水权交易均衡价格测算模型,先对转让方、受让方分别构建影子价格模型,然后进行双边耦合测算,结合微分博弈均衡理论,运用HJB条件确定均衡水价。

#7聚类为农业水价,农业水价是确定工农业之间水权交易价格的重要因素。张成等[36]提出农业节水水权交易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总体节水,分割转让”,水权交易价格包括协商定价和政府定价,而政府定价应包括基本价格、合理收益和税金。李铁男等[37]从社会、经济、环境3个角度考虑水权交易的外部性,计算农户可接受的调整水权价格,并将其与基于农业成本水价的农业初始水权价格相结合,考虑市场供求、转让年限等因素,计算出更科学合理的水权转换价格。杨文光等[38]建立农业可交易水权转让价格模型,分析水权价格的杠杆作用,以及向其他用水行业转让水权的激励作用。孙博文等[39]利用投资组合理论,对4种农业水利用方式组合进行风险回报分析,水权交易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而获得水费收入利用方式具有高风险低回报特征,证实了市场化的水权交易能够有效地实现水资源的固有价值。

#9聚类为合作博弈,要确定水权交易价格往往可以通过水权交易双方的博弈来实现。刘希琛等[40]等建立了工农业水权交易合作博弈模型,通过分析交易双方出价策略和收益函数,利用纳什解计算得出工农业水权交易模型的纳什均衡点,即水权交易双方都可接受的水权交易价格,结果表明工农业之间进行水权交易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刘钢等[41]构建了准市场条件下水权交易双层动态合作博弈模型,运用HJB条件求解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利益相关者合作框架下的水权交易均衡水价,并研究均衡水价的影响因素。王亦宁[42]分析了城市水源地水资源分配相关利益主体在不同决策模式下的行为模式,用博弈论的方法分别讨论政府主导、市场交易、用水户协商这3种分配模式中,围绕自身收益最大化目标形成的水权交易价格和水权交易量。芦海燕[43]将水权交易作为流域生态补偿中市场补偿的一种,并通过博弈论分析流域中利益主体决策的认知行为路径,得到决策者能选择的价值最优流域生态补偿组合模式,以实现流域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水平的机制。

2.2 关键词中心性分析

中心性体现了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得到的关键节点,关键词的中心性表现了该词在研究领域中的相关度。相关度越高代表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的联系程度较强,因此,中心性越大说明相应的研究内容在某时间内非常重要且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整理CiteSpace软件分析所得关键词频次、中心性、年份等信息,删选得到表1水权交易价格关键词中心性排行表。关键词的中心性能客观体现水权交易价格研究的热点,根据中心度排序,得到热点关键词,可以为以后水权交易价格的研究提供方向。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在2002年左右,水权交易实践初期,学者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建设水权制度,使水市场能够很好地运作,以为即将到来的大量水权交易实践提供制度支撑,实现更好的水资源规划。而“水权制度”“水市场”等关键词中心性较高,表明了早期的研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制度建设是水权交易研究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水权交易制度日渐完善,学者们的研究也随着水权交易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当现有的交易模式无法满足实践时,学者们开始研究水权改革,这也是一个影响范围较大的研究主题。当我国水权交易实践逐渐形成3种模式时,学者们也开始研究不同的水权交易模式对水权交易价格的影响。除了实践的推动,政府发布的相关文件也影响学者们的研究方向,2016年水利部印发的《水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我国水权交易的3种模式,而2016年关键词“水权交易模式”的中心性也排在前列。

表1 水权交易价格关键词中心性

3 研究前沿动态

3.1 研究热点演替

随着水权交易价格研究进展的不断推进,掌握集体知识发展的新趋势非常重要。Burst检测是对突发关键词的算法分析,突现词是在某一时间内出现频次突然升高的关键词节点,能够反映研究领域发展的新热点。通过分析前15位频次变化增高的突现词可以看出水权交易价格研究的热点演替。在图4突现词信息表中,红线表示突现词突现持续时间。2002年水权交易价格的研究前沿内容和水权市场相关;2004—2008年研究前沿是“可持续发展”,2005—2007年突现词典型为“水价”“价格”;“初始水权”和“水权价格”为2006—2008年的研究前沿内容;2008—2014年为“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水银行”“水权交易市场”。2015年以后的研究前沿包括“碳排放权”“农业水价”“影响因素”和“农业水权”,碳排放权交易与水权交易有很多相似的点,碳排放交易价格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水权交易价格研究提供借鉴,因此出现在水权交易价格研究的突现词中。由图4可以看出,“农业水价”和“影响因素”为2019年的研究前沿。

图4 前15位引用最多的主题突现词信息

探索水权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是当前最新的热点。田贵良等[44]运用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图的方法研究水权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让方GDP、年均降水量、交易期限、水权市场成熟度、交易方行业平均利润对水权交易价格产生影响。管新建等[45]用模糊数学法对影响水权交易价格的各因素进行模糊评价,用生产函数和交易成本确定水权交易价格范围,对两者进行复合运算建立农业节水向工业水权交易定价模型。王亚华等[46]针对目前国内水权水市场研究的三方面缺陷,探索中国国情因素对水权市场构建的影响,强调与国情条件相适应的水权价格政策。刘璠等[47]认为生态补偿认知差异是影响水权定价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水权交易的交易主体、交易形式、交易的利益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入手设计我国跨区域水权交易契约框架。

图4中强度是指被引用的频次,强度越高,被引用的频次越高[48]。由图4可以看出水权交易价格研究领域在2001—2019年的研究前沿,结合其他可视化分析,将我国近20年的相关研究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1—2007年,研究成长期。研究文献从无到有,数量迅速增加。此时我国刚发生首例水权交易实践——东阳义乌水权交易,学者们研究意识觉醒,开始探索如何建立水权交易的框架,也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002年的突现词为“水权市场”,研究实现水权交易的环境,2005—2006年研究发展到“水权价格”,学者们逐渐清楚价格机制在水权交易中的重要性。第二阶段是2007—2014年,此时每年研究文献数量比较稳定,和第一阶段相比热度有所降低。在这一阶段中,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水权交易中的环境问题:生态补偿在水权交易价格中应该如何体现,水权交易中的排污权交易等。第三阶段是2015年至今,研究不断深化,有多种备受关注的主题出现。包括深度分析水权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而不是简单地默认政府指导定价;把研究的主体放到农村和农业上,分析不同主体、不同情境下的水权交易情况。

3.2 研究趋势分析

研究热点的演替和实践基础上政府政策的变化相关。自东阳-义乌首次水权交易实践以来,2001年我国水利部提出了完整的水权制度建设方案,旨在建设水市场的框架结构,为水权交易实践提供制度支撑,此时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是“水权市场”。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出台《关于开展生态补偿十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而从2009年开始生态补偿就成了新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将生态补偿纳入水权定价的考虑因素。“农业水价”目前依然是学者研究的热点,而如今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十分重视,2020年期望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与农业农村的发展息息相关,结合2019年水利部《关于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可以预测,未来关于水权交易价格研究的重点可能在于:水权交易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能否发挥作用,怎样进行水权定价以实现社会效率最大化,为贫困地区发展做出贡献;在农村,如何提高农民水权交易的意识,主动进行水权交易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从突发关键词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水权交易价格研究的趋势变化以及我国水权交易的发展方向。①从2006年的突发关键词“初始水权”到2012年的“水权交易市场”,表明我国水权交易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导向”的趋势。②从2001年研究“水价”和“价格”到2006年研究“水权价格”,再到2016年研究“影响因素”,结合相应的文献可以看出我国水权交易的定价方法逐渐复杂化。在水权交易之初,交易主体采用简单的协商定价,随着水权交易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增加,学者们开始设计水权交易的定价模型,并进一步研究水权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以完善水权交易定价机制。水权交易核心——定价机制的理论逐渐完善,反映了我国水权交易体系在不断成熟。③农业水权和农业水价是近年来水权交易价格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我国由早年南水北调工程等长距离调水和区域调水的水权交易,发展到近年来农业用水向工业用水转化的水权交易,这种发展变化可以看出我国水权交易不仅数量不断增加,模式也逐渐走向多样化。

4 结 语

关于水权交易价格的研究,从2001年开始发展迅速,到2006年达到巅峰,随后回落,2009年开始对于水权交易价格的研究文献数量相对稳定。河海大学商学院和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是对水权交易价格研究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两个机构,这两个机构之间学者合作相对较多,但总体来说我国该研究领域未形成广泛的研究合作网络。

在研究方法上,影子价格法和合作博弈法是两个重要方法,通过这两种视角对水权交易价格进行研究是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在研究类型上,“集市型”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模式是学者研究相对较多的类型,因为相对于区域水权交易和取水权交易来说,该交易模式价格形成因素更加复杂,不确定性更高,因此研究用水户水权交易模式的交易价格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在研究对象上,黄河流域和广东省是水权交易价格研究的热点案例。

我国目前水权交易价格的研究前沿是水权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农业水价。从我国2002年到如今的研究趋势变化可以看出我国水权交易的发展方向与特点,首先是我国的水权交易正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学者们从研究初始水权分配到提出“水银行”等概念完善水权交易市场;其次随着水权交易数量的增加,简单的协商定价模型无法满足水权交易实践的发展,深入研究水权交易定价机制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最后我国水权交易的模式逐渐多样化。农村地区的水权交易价格可能成为未来一定时期的研究热点之一,包括如何提高农民水权交易的意识,如何让水权交易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等。

应该指出,用知识图谱方法进行文献分析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CiteSpace软件可以由文章的被引次数识别文章的重要性,可是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权威程度无法在其中体现,新发表的文章可能具有很好的价值,却会因为被引频次不高而被忽视,这时就需要人工识别,以减少知识图谱方法缺陷导致的问题。

猜你喜欢
交易价格水权聚类
论建立水权登记制度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参透并购交易价格调整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新收入准则应用实操探析
关于新收入准则会计计量的几个问题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试论水权与传统物权的理论比较探析
农地流转交易价格的理论框架体系和评估方法比较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