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举肢蛾在章丘地区发生规律的研究

2020-08-06 02:11李玉荣杨阜俊袭娟娄天坤高其富
落叶果树 2020年4期
关键词:章丘落果羽化

李玉荣,杨阜俊,袭娟,娄天坤,高其富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山东济南 250200)

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hetaoheiYang)属鳞翅目(Lepidoptera)巢蛾总科(Yponomeutoidea)举肢蛾科(Heliodinidae)。其静止时,生有环状黑色毛刺的后足胫、跗节会向侧后上方举起而得名举肢蛾,是核桃的主要果实害虫,以幼虫蛀食果实和种仁,致果实皮变黑、皱缩,种仁干缩变黑,落果,称为“核桃黑”或“黑核桃”,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和商品价值。近年来,济南市章丘区的垛庄镇、曹范街道有1/3的核桃被核桃举肢蛾危害,造成减产,危害严重者绝产,已严重影响到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笔者于2016~2019年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在济南市章丘区西南部海拔200~600m的山区,包括垛庄镇圣水泉村、官营村、团圆沟村,曹范办事处清泉村、宋庙村、东横河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多东北风,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干燥少雨,多南风,秋季天高气爽,气温日较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2.9℃,1月平均气温-3.2℃,7月平均气温26.8℃,≥10℃年有效积温4750℃,年平均日照2569小时,降水量627mm,7~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3%,春、冬季降水少。无霜期192~215天,晚霜期4月中旬。种植的核桃有实生树和香玲等品种,平均树龄15年,零星有上百年的老树。

1.2 调查方法

于林间选取5株3m高的健康无核桃举肢蛾危害的核桃树,将纱网做成3m×3m×3m的防虫网室罩住整株树。2019年4月下旬,将200个2017年冬收集的越冬茧和2018年春从树下捡拾的虫茧放在50cm×30cm×30cm养虫盒中,覆盖防虫网,放入防虫网室内自然羽化。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观察记录越冬茧成虫羽化数量及性比(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将成虫释放在网室中让其在核桃树上完成交配、产卵、孵化,蛀食幼果。将受害的核桃落地果实取回再次放入养虫盒覆盖防虫网饲养,放入新的防虫网室。依次循环,观察研究核桃举肢蛾羽化数量及各代羽化初期、盛期、末期。结合室内饲养观察,掌握其生活史、世代发育历期及形态特征;同时选择危害程度较重的核桃树观察研究该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

2 结果与分析

2.1 核桃举肢蛾的虫态特征

卵,圆柱形,长0.3~0.5mm,初产时乳白色,渐变黄白色,近孵化时黄褐色(图1-A)。

幼虫,初孵幼虫土黄色,头部黄褐色,体长0.5~1mm,老熟幼虫淡黄白色略透明,背面粉红色,后期变黑色,头部暗褐色,被有稀疏长刚毛,体长9~11mm。口器、前胸背板及胸足黄褐色,腹足趾沟为单序环状,臀足趾沟为单序横带(图1-B)。

茧,椭圆形略平扁,灰褐色,长6~7mm,初茧完全包裹,后在较宽的一端有一白色细缝(图1-C)。

蛹,体长5~6mm,初蛹淡黄色,渐变黄褐色至褐色(图1-D)。

成虫,体长4~8mm,翅展长12mm左右,体深黑褐色,有金属光泽,腹部银白色。触角丝状,密被白色绒毛。下唇须发达,向前突出,呈牛角状弯向内方。翅狭长,披针状,缘毛长;前翅端部1/3处有一半月形白斑,后翅褐色。足白色,后足很长,胫节和跗节具有环状黑色毛刺,活动和静止时胫、跗节均向侧后方上举,并不时摆动(举肢)。雌成虫腹部较肥大,有明显较宽的黑白交替花纹,腹部末端较黑。雄成虫腹部瘦小,黑白交替花纹较窄或不明显,腹部末端略尖(图1-E)。

2.2 核桃举肢蛾的发育历程

如表1,核桃举肢蛾各发育阶段历期:成虫期6.33天,卵期7.28天,幼虫孵化到作茧历时18.33天,茧内蛹期10.68天,作茧到羽化成虫16.0天,整个世代完成40.29天。幼虫危害期12天左右,与以往记载的幼虫在果内危害30~45天不相符。

表1 核桃举肢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

如表2,核桃举肢蛾每代发育历期40天左右,各代发育历期略有不同,第2代处于夏季,高温潮湿有利于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发育历期最短。在章丘地区9月平均温度20℃左右,空气较潮湿,气候条件完全能满足第3代(越冬代)卵孵化。核桃果实在自然状态下仍有部分不脱落,能满足幼虫对营养食物的要求。核桃举肢蛾第3代在章丘地区完全能完整发育。这与以往记载的1年发生1~2代有极大区别。

表2 核桃举肢蛾各代虫态发育历期

2.3 核桃举肢蛾的生活史

在章丘地区一年中核桃举肢蛾有3个成虫羽化高峰期(图2),越冬代成虫发生时间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1代成虫6月下旬至7月下旬,第2代成虫8月上旬至9月上旬,说明核桃举肢蛾在章丘地区1年发生3代,各代成虫羽化历时均在30天左右。成虫开始羽化10天后进入高峰期,高峰期10天左右。各代之间均有10天左右没有成虫羽化,区分明显。成虫出现的时间和数量,室内观察与田间观察较吻合,田间比室内成虫出现时间晚1~2天,这与室内温度特别是夜间温度较高有关。

2.4 生活习性

核桃举肢蛾以老熟幼虫在落果内、落果与土表层接触处、土缝中、土层下1~2cm处、枯枝落叶下结茧越冬。成虫羽化时,头部先从茧口处慢慢爬出。成虫羽化后爬行2~3小时,舒展翅膀和后足后才能飞行。成虫多在树冠下部叶片背面活动,夜间静止不动,无补充营养习性,有弱趋光性,无趋化性。在叶上静伏受到惊吓时后跳,易捕捉。静止或活动时后足均展开,喜欢爬行,气温极低时后足并拢。成虫一般早上8点前后开始飞行活动,下午交配前最活跃,交尾多在17~18时,时长1~3小时。雌成虫多产卵于果萼或果梗洼处(图3),不易被发现,两个部位的平均产卵量30~40粒,约占总产卵量的90%以上,便于卵的附着、保护及孵化后及时钻入果实取食,少数卵产于果面、两果相接的缝隙内或叶腋下。初孵幼虫在果面爬行1~2小时后即钻入果实青皮内,1个果内有幼虫1~10头。幼虫在果内危害12天左右,不转果危害。幼虫危害初期蛀果孔呈线状,冬季树上常残存危害果,是辨别是否有核桃举肢蛾危害的重要特征之一。

3 防控方法

对核桃举肢蛾采取以下措施,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及时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病虫果,集中销毁处理;结合秋季施基肥,果园深翻20cm以上;5~8月及时捡拾受害落果,5~7天捡拾1次并集中处理。秋季果实采收后脱掉的青皮集中处理。药剂防治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喷2~3次,每次喷药要在2~3天内完成,喷药间隔期10天左右,可选择1.14%甲维盐2000倍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混合液。也可采用无人机飞防,要求匀速飞行,距树冠3m左右,每666.7m2用量为1.5kg水兑药剂100g左右。

4 小结

核桃举肢蛾在济南市章丘地区1年发生3代,每代发育历期40天左右,以老熟幼虫在落果内、落果与土表层接触处、土缝中、土层1~2cm处、枯枝落叶下结茧越冬。越冬代幼虫于4月底至5月上旬开始在茧内化蛹,5月中旬出现成虫,5月下旬成虫盛期,6月中旬成虫末期。第1代幼虫5月下旬开始孵化,6月初为孵化初盛期,6月10日前后为孵化盛期,6月下旬孵化末期。第1代老熟幼虫于6月中旬开始结茧化蛹,7月中旬化蛹末期。第1代成虫6月下旬出现, 7月下旬成虫末期。第2代幼虫7月初开始孵化,8月中旬孵化末期。第2代成虫8月上旬出现,9月上旬成虫末期。第3代幼虫(越冬代)8月中旬开始孵化,9月上旬开始结茧越冬。幼虫在果实内危害一般12天左右。

猜你喜欢
章丘落果羽化
悼留民兄
无花果落果是怎么回事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济南章丘区龙山镇黑陶作坊的人类学调查
不同海拔高度松褐天牛羽化规律观察初报
营养物质不足是麻核桃生理落果的主要原因
章丘“无锅”
章丘一地鸡毛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章丘区 章丘正式撤市设区 定位济南东部卫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