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秦汉风韵壶”的传统艺术特色

2020-08-06 08:38
山东陶瓷 2020年3期
关键词:风韵秦汉壶盖

崔 娟

图1 秦汉风韵壶

“秦汉风韵”一词包含着中国历史上两个伟大辉煌的朝代——秦朝与汉朝。秦汉时期,中国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成就显著,在文化艺术方面也颇有建树,直至千余年后的今天仍具有深刻影响,秦汉时期所形成的艺术风格也被称为“秦汉风韵”流传下来,并呈现于紫砂壶艺术创作之中,甚至成为紫砂壶艺术中的经典造型之一,其基本特点为大气庄重,极具大国风范之美。手工艺人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理解与审美特点,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使每一件“秦汉风韵壶”在表现中国风格之时具有个性特征。

图1“秦汉风韵壶”从整体造型上看庄严肃穆,有稳重华贵之感。在造型上,此壶来源于传统圆器,尤其将圆器圆中有方的境界展现地较为完美。圆形是紫砂壶中的经典造型,圆圆的壶身与茶道文化的那种优雅、随和有内涵的气质相同。除了珠圆玉润这一典型特征外,秉承“天圆地方”审美取向的国人常将圆器与方器特征融合起来,以表现中国古典艺术多元、开阔的胸怀,此壶的设计便体现出这一点。

“秦汉风韵壶”壶身为一扁圆柱体,壶身十分端庄稳重,壶面运行平稳,自然围成大气自然的壶身。壶身上下两侧线条清晰而柔软,较好地体现了紫砂壶线条与面之间的构造。壶身方圆相当,体现出曲直合一的特点,在柔和饱满中透露坚毅稳重,做到了刚柔相济,既有君子般的超凡脱俗,随意平和,又像霸气非常的武将,一展大国风范。在制作时,除了传统的拍泥片、打身筒的技法外,手工艺人要对壶身上下线条进行强调,主要在于二者与壶身之间转折的自然,维持壶身内部结构的端正,可以说是壶的“骨骼”,由于壶身在整件壶中占有主要位置,制作精美而稳重的壶身也有利于其他结构部分的艺术美表现。

向壶身上部看,此壶有一个过渡平缓内敛的颈部,这一部分是壶身与壶盖之间的分隔,形成平滑的肩部与壶身自然相接。向壶身下部看,壶底部中央是小小的圆形平底,它的存在托起了整个壶身,与颈部相结合,使原本较为宽厚肃穆的壶身更加高耸,达到横向与纵向的平衡感,是对紫砂壶结构效果的强化。

壶颈部的壶盖与壶钮可以看作是一体。壶盖为圆形,在上方形成一定的凸起,中央的壶钮造型比较别致,它的两侧部分与壶盖两侧线条自然承接,与壶盖融为一体,顶端唯一横梁,与壶身上下部分的线条相对应,壶钮中间为一圆形孔洞,这一设计十分精巧,在制作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提升了壶的工艺价值;另一方面,这种设计使人们在使用时可以用一指轻松勾起壶盖,提升了壶的使用价值。这一小小的壶钮恰恰体现了手工艺人对于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琢磨,于大气磅礴之中融入个人巧思。

壶身两侧的壶嘴与把手具有典型的四方特点,二者线条转折有力,棱线分明。把手上部做特殊处理,手工艺人使把手上方呈现高低起伏状,形似古代门窗边缘的框线,将秦风汉韵这一古典韵味表现的更为具体,又与壶钮上方的处理保持一致。

此壶在壶身中央还结合了陶刻纹样装饰。纹样均匀整齐地分布于壶身中央,其灵感源自中国古典吉祥纹样,这也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用于表现古典韵味的一种手法。此壶选用了独特的青段泥料来烧制,这是一种质地温润,坚硬细腻的泥料,烧制后的棕色壶身具有独特的金属感,与壶身造型、装饰相结合,将秦汉风韵的古朴感、深厚感体现的恰到好处,是壶艺术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壶的传统艺术气息更加浓厚。

“秦汉风韵”凝结着中华传统民族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认同感与敬仰感,紫砂壶本就是中国传统陶制艺术品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艺人以秦风汉韵为主题制成这件紫砂壶,完成了对于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在此件紫砂壶中,我们品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性,感受到紫砂壶线面构造的精巧卓越,“秦汉风韵壶”如同从历史中缓缓现身,于沉稳厚重间带着一身光鲜。

综上所述,“秦汉风韵壶”传统气息十分浓厚,本文主要透过其造型结构、装饰、泥料等几部分对壶的传统气质进行揭示,能清楚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紫砂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深厚的传统文化艺术底蕴是紫砂壶得以传承的重要基石,只有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灵活掌握紫砂壶制作工艺,才能使紫砂壶艺术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风韵秦汉壶盖
陈洁白
伪造的情书
“大美民间 匠心风韵”
———山西木版年画展在山西美术馆成功举办
我与秦汉东北史研究
古镇风韵
秦汉宫苑的“海池”
承载历史文化,彰显古都风韵——北京古柏寻访
流变与传承
——秦汉时期“伏日”考论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