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韵壶”的艺术特征赏析

2020-08-06 08:38
山东陶瓷 2020年3期
关键词:壶嘴壶盖紫砂壶

沈 洁

图1 汉韵壶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器作品中又一伟大的创造,在各种各样的中国传统陶瓷茶壶中,紫砂壶是实用性与艺术成就最高的一种,以致在其发展的五百余年间都被人们认为是最好的泡茶器具。紫砂壶是在中国陶制技艺成熟、茶道文化的广泛传播与中国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开来的,明朝正德年间是紫砂壶艺术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中国已有紫砂制品出现,但并未形成规模。自“供春壶”问世后,紫砂壶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逐渐站稳了脚跟,制壶名家辈出,从外在的造型装饰到内部的气质文化均得到丰富,形成了今天繁荣发展的局面。

图1“汉韵壶”是一件造型独特,韵味古朴厚重的紫砂壶作品,手工艺人主要是通过线条与面之间的构造彰显壶的特色,素净淡雅的壶面对壶之造型是一种衬托,重点在于表现汉韵气质,选择文化视角对此壶进行赏析能够准确把握其艺术特征。

“汉韵壶”首先在造型上给人以奇特之感。上窄下宽的壶身十分高挑,壶身线条流畅优美,底部最为圆润饱满,形似一个宽大的碗,底部衔接上平稳端正的小平底以维持壶身稳定,整体造型与传统的酒壶十分相似。这一壶身造型与经典的“柱础壶”十分相似,“柱础壶”最早出现于清代,以上小下大的微收壶身为典型特征,形似圆形石凳,稳健厚重。“柱础”是中国建筑构件的一种,俗称“磉盘”。它是用来承受房屋压力的基石,也可使房屋避免受潮,是房屋建筑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柱础的材质与样式经历朝历代发展得到了扩展,这一造型后被紫砂壶艺人注意到,就成为一种经典的紫砂壶造型了。

“汉韵壶”除了借鉴柱础的造型外,还与汉朝人所着的有宽大裙裾的汉服有相似之处。在制作时,手工艺人先用泥片围好壶身,调整好壶面弧度,此壶腰身极为纤细苗条,壶身线条自上至下运行流畅,变化自然,较之传统的柱础多了些轻盈之感,似飘扬的裙裾,象征汉朝大气磅礴,潇洒开放的气韵风范。壶身下半部分形似一个大碗,与主体壶身衔接形成一个饱满圆润的底部,使壶身结构更加立体饱满,具有层次感,线条与壶身两侧线条的弧度完美配合,凸显出紫砂壶的线条美与圆润之美。壶底部镶嵌上圆形小平底,将壶身衬托的更加高挑,由此可见,壶身主体是由三个部分组合而成,鲜明地体现出紫砂壶结构的特点与汉韵气质。

壶身两侧的壶嘴与把手恰好镶嵌于“腰”的部分。壶嘴是直嘴的变式,手工艺人没有刻意强调线条的笔直,而是使其呈现出一种轻微的起伏感,使壶嘴更为流动柔美。与壶嘴相对的圆环形状把手则具有典型的四方特征,与壶身清晰的结构感是相对应的。这两部分虽然小巧,但在线条上有曲有直,柔和流动与俊朗利落皆在其中有所体现,扩展了壶的观赏空间。

饱满凸出的圆形壶盖与壶口处紧密相接,形成立体的子母线,子母线的设计使壶盖结构更加饱满,与其他部分的结构保持一致。壶盖中央的壶钮与壶身造型一致,两侧富于变化的线条与壶盖自然承接,看上去就像是一体打造,展现出紫砂壶工艺的精湛,与壶身造型相互呼应,具有和谐美。

整件紫砂壶没有多余装饰,手工艺人主要运用线面结合而成的独特结构来彰显壶的文化底蕴。壶身饱满亮丽的红棕色大气华美又不张扬,象征着汉朝时期那种丰富多元的深厚文化底蕴。没有多余的装饰,紫砂泥的那种温润有质感的美在此壶中得到了完美呈现,清晰的砂质颗粒是自然留下的痕迹,也是古老中华民族内敛博大的象征,使壶具有深厚的古典风韵。

“汉韵壶”是一件综合美学特征十分明显的紫砂壶作品,从中可以欣赏到柱础的建筑美与汉服之服饰美,这二者都反映出中国古典的审美追求,在紫砂壶中这二者通过一种融合的方式呈现出各自特征,共同服务于紫砂壶的结构气韵表达,最终将汉朝风韵还原出来,使我们透过一件小巧的紫砂壶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之美,感受到紫砂壶艺术智慧而深厚的美感。

“汉韵壶”主题鲜明,造型结构十分独特,本文通过对其造型结构及泥料等进行分析,揭示出“汉韵”这一艺术气质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件紫砂壶具有浓厚的传统韵味与一种充满现代气息的活力,这说明了紫砂壶艺术的发展,只有在传统之上不断更新,才能促进自身发展,也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新的载体。

猜你喜欢
壶嘴壶盖紫砂壶
伪造的情书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历 练
制怒
壶嘴的曲直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