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润方壶”的艺术气质

2020-08-06 08:38唐之晨
山东陶瓷 2020年3期
关键词:方壶光器圆器

唐之晨

图1 润方壶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茶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种。紫砂壶的出现和发展说明了中国传统艺术品与茶道文化的影响力,展现了中国手工艺人领悟自然的能力与卓越的工艺智慧。紫砂壶诞生在中国是一种必然。中国的江苏宜兴自然风景秀丽,人文环境极佳,手工艺人们形成极好地艺术修养,促成了中国陶制艺术品的繁荣。

紫砂壶归根结底来说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立体几何,在造型上十分丰富。考虑到紫砂壶的实用性能,手工艺人通常将之设计为方形或圆形,诸如四方、六方或石瓢壶那样的造型也皆是从这两种基本造型演变而来。紫砂壶通常身形小巧,有些甚至可完全置于掌中,以符合茶道活动的优雅氛围。图1“润方壶”是一件十分典型的圆器紫砂壶作品,在其简约的外形之中蕴含着人生的智慧与哲学。人们透过它还能了解紫砂圆器的制作工艺特点。

“润方壶”整体看上去十分清新脱俗,结构简单清爽,以简约为美,尤其将紫砂泥烧制后的质感呈现地比较突出,是典型的光器作品。与装饰丰富的或几何色彩强烈的筋纹器不同,光器作品通常少装饰或无装饰,它是以一种沉稳内敛的气质为特点,古朴气息扑面而来,超凡脱俗的内在美更吸引人们的目光,不失为一种创作的技巧。由于没有装饰,稍微的瑕疵都会影响壶的美感,因此光器作品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准。人们在欣赏光器作品时,视觉上的顺畅与手感的细腻相结合,给予人心灵的宁静与极致的美的享受。

壶身呈圆形,造型较为端正,周身弧线运行较为缓和,使壶身圆润的同时有紧实饱满的内在结构,棱角隐于圆角之中,使壶达到圆中有方的艺术境界。这是圆器作品的基本特点,在紫砂壶艺术中,圆器与方器并不是明显对立的,将二者特点融合起来能够传达出开阔、多元的艺术气质,此壶便是从这一点出发设计而成,所谓“润方”即是圆润、方正之意。

在制作工艺上,打泥片与打身筒是主要技法,手工艺人首先要制成各个部分所需的泥片,围成壶身主体,镶嵌上底部,再运用一些工具强化细节,使线条呈现地清晰硬朗,对壶身与底部的转折进行调整,使壶身线条于变化之中塑造壶的生动美感。上部则为承接壶盖做好准备,使整件紫砂壶的线条过渡更加流畅。

壶身两侧是同样简约精致的壶嘴与把手。手工艺人首先要用泥条分别制作出壶嘴、把手,再与壶身进行衔接。此壶衔接处的处理也凸显了精致气息,尤其是线条宛若一体生成,丝毫没有拼接痕迹,壶嘴与把手高度持平,使壶的造型更加稳重。从这两部分看,虽然简单但处处彰显着手工艺人细心地打磨,与壶整体的艺术气质是相符的。

壶盖可看作是一个三角形,像是宝塔顶部的形状。壶盖边缘与壶身相接处十分细腻,两侧的线条与壶身两侧是具有一体感的。壶盖顶部中央是明珠般的壶钮,似是统领着全壶,使壶的整体外形结构最终完成。

壶采用传统红泥类烧制,表面红润细腻,光泽度极佳。与壶的结构造型结合起来看,如同阳光或流水从壶钮部分倾泻而下浸润整个壶身,壶就如同沐浴在阳光和鲜润的水色之中,充满一种流动的意境,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润方”包含着一种人生的智慧,润是圆,是人的随和气度,温润儒雅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所追求的一种品格。棱角分明的“方”是做人的准则,方圆结合便是人生的智慧与哲学,手工艺人运用一种极简极精的方式表现出一种深藏于壶中的哲学工艺智慧。

在工艺技术提高的当代,装饰华丽或是造型新奇的紫砂壶已不罕见,但作为与中国传统茶道文化契合的艺术品,浓厚的传统韵味与深刻的思想对于紫砂壶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手工艺人便是参透了这一点,本着纯净、朴素与自然的心态制作出这样一件“润方壶”,提醒我们在放松之时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

“润方壶”所展现的是一种简单的智慧美。通过对此件紫砂壶造型结构、所用泥料及制作工艺技法的分析,在细致体会此件紫砂壶哲学工艺美的同时,感受到圆器作品的制作特点,不仅从外部感受到紫砂壶,更能近距离地感受手工艺人的执业精神,感受紫砂壶在传承时凝结的深厚情感。

猜你喜欢
方壶光器圆器
紫砂光器的素朴智慧
——浅谈《春华壶》的创作感悟
“冠方壶”艺术特征刍议
浅析“弦儒无方壶”的创新特征
当代手工圆器的价值
——以景德镇手工圆器为例
浅析紫砂光器装饰
浅谈紫砂圆器的造型之美
浅谈紫砂光器的现代演绎
浅谈紫砂《六方掇球壶》的制作逸趣
浅谈紫砂《六方掇球壶》的文化及其魅力
浅谈紫砂《方山组》壶的创作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