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六方起舒壶”的创作感悟

2020-08-06 08:38严伟亮
山东陶瓷 2020年3期
关键词:当代人陶刻意蕴

严伟亮

图1 六方起舒壶

紫砂上书画要切壶切茶,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从而内生出逸情雅趣,这是传统紫砂壶上陶刻创作的共识了。从紫砂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结合这些陶刻题材诞生的文化生活环境是十分契合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紫砂壶上的题材逐渐的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画范畴,很多作品虽然仍以传统的书画形式来表现,其中的主题却有着十分明显的现代风格,所以就需要去理解切壶切茶的本源是什么,从源头上思考陶刻的艺术表现。

在近代之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发展较为缓慢、封闭的社会,文人阶层垄断了整个社会的话语权,其中也包含了精神思想的层面,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品质的紫砂壶依旧是有文化的士人专享,普通人喝茶多使用粗制的茶壶茶碗,讲究实用。所以切壶切茶的本意其实是要符合古代文人的精神境界,适应这一阶层的审美。现代中国社会在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层面,更体现在信息传播使人们掌握更多资讯的精神文化层面。当然这并不是说古典时代的一切审美都不为当代人所接受,传统的陶刻创作题材依旧以自身独特的韵味而广受人们的欢迎,但对于新时代的创作者来说,创作并非是不断的重复,而需要展现自身的性格,这种性格和我们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展现这种性格就是展现当代人的精神世界,这自然更容易引起当代人的意识共鸣。

图1“六方起舒壶”上的陶刻创作就带有十分明显的当代设计风格,虽然其创作主题仍然依靠传统文化作为自身成形的基础,但当中的提炼、组合、布局却具有当下时代所特有的崭新思维。在六方壶形上,壶上的六个面从观赏的角度来看是具有不同主次权重的,人们在观赏的时候会习惯性的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茶壶左右两个居中的壶面上,因为想要观赏到一把茶壶的整体,这是最佳的视觉角度。所以在作品《六方起舒壶》上,这两个面的刻画直接呈现了自身的创作主题,一个“起”字,搭配注释:走己之路;一个“舒”字:舍得给予。这种典型的用拆字法来表达意蕴的方式是中国步入新时代的一个标志,因为起和舒这两个字倘若依照注释拆开理解是必然要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会诞生的,因为这两个是简体字,而作为简体字的源头,无疑是繁体字,而繁体字的源头则是古代的篆书,这件作品的陶刻意蕴是通过这种文字之间的脉络关系来进行展现,既延续了传统,又显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当然,这一主题刻画还不止如此,因为从内容上进行理解,起和舒的解释都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创作者的语言,走自己的路是每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人都需要坚定的意念,而舍得给予,无疑代表了忘我的付出,主动的脱离自身的舒适区,这在精神上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两相结合无疑显露了一个勇于开拓创新并且付诸实践的灵魂,这样的精神在当下这个提倡创新的时代,是很容易获得更多精神共鸣的。除此之外陶刻作为装饰亦在非主题面提供了良好的装饰效果,芝兰蒲草本身是一种文玩专赏,呈现出一种与紫砂壶相得益彰的古典美,在字画结合的方面,相对独立又具有统一的风格气质,融入当代平面美术设计的思维,将主次融合的恰到好处,在观赏位于壶面中心的刻字主题时,两侧的刻绘恰到好处的居于次要位置,对整体的画面进行补充,将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结合紫砂壶本身的结构,将陶刻的字、画进行融合,让作品《六方起舒壶》成为一个良好的意蕴载体,其敦实的形象,层次分明的结构,让陶刻的意蕴表达更容易凸显,而陶刻所带来的额外的精神属性则为形体又增添了一份自身的文化底蕴,两者相互嵌入,成为了一个和谐有序的艺术整体。

传统紫砂陶刻是典型的文人陶刻,而当代并没有纯粹意义上的文人,所以紫砂陶刻所要表现的是我们悠久的文化,不断的传承,是带有历史厚重和时代新风的艺术创作,曼生时代的铭刻同样也并非是少数人专享的名人题刻,当代的紫砂陶刻所服务的更是世间所有喜爱紫砂,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群体。

猜你喜欢
当代人陶刻意蕴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