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壶”的陶刻艺术和人文雅趣

2020-08-06 08:38朱芊芊
山东陶瓷 2020年3期
关键词:橄榄陶刻宜兴

朱芊芊

图1 橄榄壶

江南宜兴地处太湖之滨,充沛的水气带来了无限的灵气,宜南的天目山余脉绵延千里,赋予了宜兴这座水乡小城少有的厚重和韧性。在这片土地之下,埋藏着举世无双,独此一家的紫砂矿料,在民间传说之中,是一位外地来访的僧人发现了黄龙山及其附近蕴藏着丰富的紫砂,于是指引着当地人找到了这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富贵土”,赋予了紫砂传奇和神秘的色彩。勤劳聪慧的宜兴紫砂艺人无比的珍惜这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紫砂泥料,再把它与其他的艺术形式融合起来,开创了紫砂艺术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清代的陈曼生擅长书法、篆刻,邀请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一起设计制壶,并形成了充满人文艺术的经典紫砂器“曼生十八式”,直到如今依然是文人紫砂壶的扛鼎之作,吸引着无数的后来者不断的学习、临摹、专研其中的技巧和奥妙。“曼生十八式”不仅仅是十八个壶样,而是这一类壶的泛指。陈曼生把做官的苦闷和远离家人的孤寂都投入到紫砂壶的样式和铭文的设计之中,把自己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和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诗、书、画、印等完美的融于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中,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人文雅趣。

笔者的这件“橄榄壶”灵感来源于橄榄果实的造型(见图1),饱满结实的壶身线条流畅,简洁明了的勾勒出传统经典紫砂圆器的特征。壶嘴弯流,修长挺拔,出水特别的爽利,也易于控制。壶把的圈卷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耳形设计,端握特别的舒适,和壶嘴一张一弛,相得益彰。壶盖和壶口如同双唇轻抿一般,严丝合缝,通转流畅。小小的珠形壶钮圆润可爱,拿捏非常的称手。从整体上来看此壶,隽永挺拔的壶身留出了大片的空白来进行陶刻艺术的自由创作和发挥,于是笔者用充满清新自然的画面和细致入微的手法来进行装饰,彰显出浓浓的紫砂韵味。画面的构成比较简单,一只小猫咪站立在草地上回头看,吓得两只小蝴蝶飞走了,让人观之很容易就联想到丰子恺先生的小画,寥寥几笔,简单几个人物就能呈现出趣味盎然的生动画面。在刻绘的过程中也尽量的采用了比较轻松愉快的手法和形态来描绘出其中的趣味。从下面的草地山石的形态勾勒,到小猫全身的细细毛发,纤毫毕现,都是用刻刀点点的刻绘出来,小猫瞪得大大的眼睛如同铜铃一般,尖尖的耳朵笔挺笔挺,几支猫须虎虎生威,笔直的尾巴翘起来如同铁棒一般,真有些惹人害怕的样子,也难怪原本翩翩起舞的一双小蝴蝶吓得赶紧飞走了。在设计和创作的过程中,在传统陶刻技法的运用之上,又融入了现代的艺术手法,让这件紫砂“橄榄壶”呈现出来一种浑然天成的质朴之味,更好的体现出了其中蕴含的人文雅趣。

猫是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最为常见的宠物之一,因为其高冷的姿态和独来独往的生活习性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也成为了许多画家笔下的题材,活灵活现的展示出猫猫的万千姿态。蝴蝶则是美丽的象征,常常用仙子来形容。经过破茧蜕变的蝴蝶翩翩起舞,令人观之如痴如醉。把猫和蝴蝶二者结合起来的画面,既充满了活力四射的蓬勃生命力,又有“耄耋”的谐音之意,寓含着健康长寿的吉祥祝福。谐音的文化表达特别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中运用广泛,蝙蝠和“遍福”、柿和“事”等等都能够在艺术创作之中找到类似的题材。这件陶刻作品“橄榄壶”也是把紫砂的造型艺术和我国南方常见的橄榄果结合起来,把明式经典器型橄榄壶的大片留白用猫和蝴蝶的形式组合呈现,让人们在欣赏美壶的同时,更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吉祥长寿美好祝福和其乐融融的人文雅趣。

紫砂“橄榄壶”作为经典器型,在明代的时候就非常的流行,这种多见于广东一带的茶客喜欢的造型,呈现出简约内敛的特征和风格,让爱壶之人能够感受到南国气息。恰如著名歌手齐豫在《橄榄树》歌曲中唱到的一样,梦中的橄榄树寄托着人们对于故乡的思念,紫砂壶变幻万千的造型也深刻的反映出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征,引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促进了紫砂艺术绵延不绝的世代传承。

猜你喜欢
橄榄陶刻宜兴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橄榄林中的乡村酒店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冬清肺火用橄榄
橄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