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南瓜”的创作感悟

2020-08-06 08:38徐晓星
山东陶瓷 2020年3期
关键词:壶把肌理七彩

徐晓星

图1 七彩南瓜

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忽略一些最常见的事物,这其实是一种物质充裕的表现,不少艺术家都会从这一点入手,塑造一些以常见事物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效果往往令人惊叹。因为更细致的观察,更生动的形象本身就能产生一种视觉上的震撼。紫砂壶独特的制作工艺以及肌理质感,让其有着得天独厚的魅力,这种魅力通过历史、人文荟萃得以衍生组合出各种不同的变化,但紫砂创作的种种题材却依旧是贴近生活的,这实质上是为欣赏紫砂壶的人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大于物质的思维角度,让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从而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

图1“七彩南瓜”取材于传统紫砂壶中的“南瓜”造型,这把壶外形生动,肌理变化丰富,装饰效果仿生而逼真,如同一只真正的南瓜,丰硕而甜美,预示着生活充实而美好。一直以来,“南瓜”这一造型广受人们的喜爱,除了自带的“田园生活”的标签外,甜美、丰富是这一造型最生动的表达,观赏者能从南瓜壶那种鲜活而灵动中找寻到生活的阳光。

制作“南瓜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塑造出那种超过于现实的感受,让人的憧憬有地方承载,其装饰造型中适当的夸张变化必不可少,在“七彩南瓜”壶中,其标志性的壶流、壶把、壶钮都采用相对夸张的手法,扭曲的藤蔓造型给人一种纠结而有力的感受,并且这种扭曲是如此强烈,让人深刻的感受到那种生命才具有的弹性。其次是肌理近乎真实的塑造,利用两种泥料的配比点缀,“七彩南瓜”的壶身表面布满了金黄色的瓜纹,同时精湛的表面处理又使得这些花纹带有明显的反光,就如同真正的南瓜一般,看似粗糙实际光滑,运用紫砂筋纹器制作中压身筒的方法,再整体构筑出囊瓣分明的上下线条,嵌入式的壶盖将壶口的线条巧妙的掩入其中,一体化的壶身设计,整把壶筋线纹理的连贯非常,从壶钮一路延伸到壶底,囊瓣之间均匀而紧密,精湛的技艺一览无遗。壶面肌理与筋纹的搭配构成了这件作品成败与否的核心元素,泥料配比结合囊瓣的处理,让“瓜”的味道透体而出,两者相互结合,夸张变化的壶流、壶把、壶钮反而不会成为视觉的中心,唯有“肌理”与“线条”将生动二字诠释的淋漓尽致。

想要制作的紫砂壶有生命力,仅仅壶身生动是不够的,单独存在的形体不论造型多么好看,肌理多么丰富,没有对比就没有佐证,因而很难具有完整的说服力。尽管“七彩南瓜”的壶流、壶把以及壶钮采用了夸张的形体变化,因紫砂壶本身形体轮廓的制约,显然也不具有十足的说服力,这时就需要在“南瓜”壶之外的装饰上下功夫,传统南瓜造型有绿叶陪衬,一方面是避免形体过于重复单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衬托仿生器自有的自然生动,只不过不同的南瓜创作,所需要的生动细节不相同,在这把壶上,壶面贴塑的作用就在于衬托出壶身充沛的生命力,所以采用了相反的思维方式,在壶身上点缀了带有些许枯萎的绿叶,正因为枯荣是相对的,既然果实丰满成熟,那么南瓜叶也就达成了一部分使命,经历枯萎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过塑造生命的凋零从而强调生命的存在,更加生动而形象。

一直以来南瓜壶广受人们的青睐,“七彩南瓜”以纯粹的生动示人,注入了制作者的热情和期待,将紫砂原本的制作工艺发挥到极致,让人联想到田园风光,联想到休憩安逸的生活。艺术为生活服务更为人服务,观察是紫砂花货创作永恒的主题,透过表面的形态思考其背后形成的规律,然后融入到创作之中就能制作出生动并深刻的优秀紫砂壶作品。

猜你喜欢
壶把肌理七彩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七彩”年
七彩屋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七彩屋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浅谈紫砂壶的壶嘴和壶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