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故事戏剧活动中的审美价值

2020-08-06 14:28黄辉勤
考试周刊 2020年67期
关键词:戏剧表演审美价值

摘 要: 每一个孩子在内心里都埋藏着一颗种子——美。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的审美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幼儿在故事戏剧活动中通过对故事情节、角色特征的理解,能萌发对事物美的感受与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心地发现和认识这个世界,运用角色对话语言、身体动作、实时的借助音乐和道具,从而自由地表达自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创造美。

关键词: 幼儿故事戏剧;戏剧表演;审美价值

幼儿故事戏剧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绘本、经典故事、神话故事、童谣、动画片等素材为蓝本,通过语言、表情、身体动作、借助道具和背景音乐等表演形式,有目的地设计轻松愉悦、富有情节、积极向上的表演活动。在目前的幼儿故事戏剧的活动中,往往为了追求舞台效果而忽略了幼儿故事戏剧活动中的审美价值,每个幼儿的心里都埋藏着一颗美的种子,幼儿时期恰好正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敏感时期,在此阶段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在故事戏剧活动中用心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理解和认识世界、自由地表达自我,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美和创造美。幼儿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有别于成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方式方法也与成人不同,幼儿对于故事戏剧的理解和表现应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看似简单的语言和身体动作往往蕴含着他们内心非常丰富的想象和情感。那么,在幼儿故事戏剧活动中,具备哪些审美价值呢?

一、 适宜的戏剧选材能激发幼儿的审美感受

蓝本的选择奠定了戏剧课程围绕的主题,紧接着以故事线索、人物角色的塑造、表演的形式以及相应的环境不断丰富主题框架。从开展幼儿故事戏剧活动以来,笔者引导幼儿通过传统经典故事如《拔萝卜》《三只蝴蝶》《小兔乖乖》《小红帽》《三只小猪盖房子》等进行欣赏与学习,从中探索开展故事戏剧活动的线索,这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大致类似,故事发展较为简单,剧情矛盾鲜明,适合年龄较小的幼儿进行戏剧表演。幼儿在进行主题内容的选择时往往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例如在小班选择故事戏剧的主题时,有的幼儿喜欢《拔萝卜》中体型夸张的萝卜,喜欢所有角色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的品质,有的幼儿喜欢《小兔乖乖》里三只兔宝宝乐于思考的品质和敢与大灰狼斗争的勇气,有的幼儿喜欢《小熊请客》中狐狸的聪明伶俐。幼儿通过对故事的欣赏,通过理解与想象,感受文学艺术的美。针对主题的选择大家都各有各的理由,为了避免陷入长时间争执不休的场面,最终商量出以投票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投票之后《小兔乖乖》以票数最多被选出,其他幼儿也同意了选择《小兔乖乖》为主题,并提出如果能让其他的主题一起表演就更好了。随着戏剧活动的开展,幼儿根据需要将《拔萝卜》和《小熊请客》的情节增加进《小兔乖乖》,使得戏剧情节更丰富更新颖了,这是大家多次共同商讨的结果,幼儿以主人公的姿态积极参与到戏剧活动中,这是幼儿在逐渐创造美和表现的过程。

随着故事戏剧表演经验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幼儿已经不再满足于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了,他们喜欢接触新鲜的知识,将注意力从传统经典故事转移到了绘本上,绘本中夸张的画风、形象鲜明的角色、发展曲折的情节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例如他们非常感兴趣的《蚂蚁小姐想结婚了》和《小黑鱼》,大家很好奇食蚁兽先生能和蚂蚁小姐和平共处吗?如果他很饥饿的时候会不会吃了蚂蚁小姐呢?平时注重穿着打扮的女孩子很期待蚂蚁小姐能穿上漂亮的婚纱,有个幸福美满的婚礼。而喜欢挑战困难的幼儿则认为《小黑鱼》更符合他们心中那个虽然个子小,但却聪明、智慧、勇敢和团结的美好形象,加上对神秘海底世界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去收集各种各样关于海底生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等,大大激发了内心的求知欲,在区域活动中自发地找出道具把自己装扮成海底动物和小黑鱼进行互动。幼儿这种根据自身经验和对故事的理解,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发地表演,是表达了内心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

他们天生具有自我表演意识,无论是自己欣赏还是参与演出,都非常投入。借助绘本这个载体,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理解作品,充分感受文学艺术作品的美,感知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以绘本作为幼儿故事戏剧的活动蓝本,是幼儿在对画面的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梳理的结果,根据绘本画面内容,组织成口头语的形态展现出来,这一过程便是对文学作品美的感受与情感的抒发。积极的故事情节,多元的角色形象,能够正面和有效地引导幼儿的感知、语言和行为朝着乐观向上的方向发展。因此,幼儿故事戏剧活动的内容选择对幼儿的审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能多方面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审美感受。

二、 优美的戏剧语言能增强幼儿的审美体验

语言的运用在戏剧表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的优劣是评判戏剧否具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戏剧中的角色对话语言是作家通过语言来表现出矛盾与冲突、通过塑造角色来揭示戏剧的主题。幼儿故事戏剧中角色对话语言是个性化的口语,这种语言符合戏剧中角色对应的身份、气质和性格,通过语言的表达将戏剧中的角色刻画得生动而形象。例如在大班故事戏剧活动《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出场前一边得意地冷笑一边独白:“哈哈哈哈!老娘今天运气可真是好!居然有唐僧肉可以吃!我终于可以实现长生不老的美梦啦!一会儿我就摇身一变,变成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再跨上个小篮子,这师徒四人一定会被我耍得团团转,哈哈哈哈……”未见其人就先闻其声,这一段出场前的独白把白骨精的形象表现得让人记忆深刻,在剧情还未展开前就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塑造出了白骨精狡猾奸诈的鲜明形象,使得故事更具神秘感。幼儿故事戏剧的语言不仅精彩还富有韵律感,优美的语言同生动的画面结合在一起,使得戏剧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和审美鉴赏力,通过戏剧语言的表达从而增强审美体验。

三、 应景的戏剧音乐能促进幼儿的审美表达

音乐是幼儿故事戏剧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不同的情节和场景下,所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应景的音乐不仅能够更好地渲染表演的氛围,并且对幼儿的入戏能起到催化的作用,推进情景的创作。在戏剧活动中当语言的表达还不够丰富的时候,加上适当的音乐和舞台效果会促进幼儿表达的欲望,幼儿便会本能地使用“身体语言”来进行表达,在这样宽松而自然的环境下的“身体语言”是发自内心的、自由的、快乐的,由于幼儿的语言和动作的叠加,在音乐的氛围下,幼儿能像他所扮演的角色那样去感受周围世界的奇特,体验这一切带来的美妙。例如在表演《小兔乖乖》时兔妈妈出门采蘑菇了,令人紧张的声音小声地响起,扮演大灰狼的幼儿表情不禁随音乐严肃紧张起来,左瞧瞧又看看,确定兔妈妈走远了才小心翼翼地从大树后蹑手蹑脚地走出来,随着沉重的音乐响起,大灰狼十指有力地打开,做出随时准备抓小兔子的狀态,脚下踏着重重的步子走向小兔子的家。此时的大灰狼并没有说话,但是通过对音乐的风格、节奏的快慢和音量大小的感受,从而引导身体表现出一系列动作对大灰狼出场时的形象加以刻画,扮演大灰狼的幼儿和小观众们都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紧张感。又如在中班故事戏剧活动《快乐的生日会》中,欢快的音乐响起,来参加美羊羊生日的小动物们不由自主地跳起舞来,有时手拉手边跳边转圈圈,有时手臂上下挥舞仿佛像蝴蝶那般自由地飞翔,有时做出很喜欢的造型来卡点等等。幼儿沉浸音乐带来的欢乐氛围中,自由自在地用身体动作来表达喜悦之情,幼儿故事戏剧中对音乐的适宜运用能让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不同感觉,从而表现和创造艺术之美。当音乐与情节、角色、动作完美搭配时,幼儿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其中,愉快、舒适、有创意地进行戏剧表演。

四、 自主的戏剧表演能释放幼儿的审美创造

儿童具有戏剧天性,儿童需要戏剧的滋养、戏剧教育的激发。在幼儿故事戏剧活动中,对戏剧的排演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幼儿根据平时的戏剧游戏加以讨论,整理出剧本,对剧本加以排演,又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里他们认真地分析剧本、精炼语言,不断地丰富戏剧内容,通过感受、理解和想象,把所见所闻都变成舞台上鲜活的形象,赋予生动的情节,以及运用适当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表达自己对戏剧的理解和体会,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是对戏剧内容加以创作,同时更深化了对戏剧艺术的体验。在这过程中对角色和情节的塑造而获得成就感,愉悦的情绪由此产生,这就是一个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五、 实时的教师入戏有利于幼儿的审美内化

教师入戏,即幼儿通过模仿他人的表演,将角色独具的特征投射到自己身上,通过自我理解、想象、最后表现出符合这一角色特征的一系列行为,自由地表现自我。教师在戏剧中的创意对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没有创意的老师是不大可能培养出有创意的学生的。在适宜的场景下,教师以某个角色的身份,通过语言和身体动作来表现这一角色,引导幼儿开展故事戏剧活动的方向,这一过程打破传统的“老师教、幼儿演”的生硬模式,真正实现了幼儿和教师平等的对话。例如在小班故事戏剧活动《谁咬了我的大饼》中,教师入戏模仿小猪做大饼,先活动活动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开始用夸张的动作和面揉面团,边揉面团边擦汗,做完大饼再伸个大大的懒腰,打个大大的哈欠,随着困意来袭逐渐进入梦乡,懵懵懂懂醒来后发现大饼被咬掉一口,第一反应是吃惊地看向小鸟,问道:“啊?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扮演小鸟的幼儿赶紧拍拍翅膀,说:“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为了证明不是自己咬的,马上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对幼儿来说,教师此时此刻是引领他们表演的得力同伴,教师实时地入戏,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故事情节和对应角色的解读,角色本身具有情感性和故事性,幼儿在看教师入戏扮演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模仿教师的表演方式加上自己对故事情节的感受与理解,体验角色的情感,将角色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内化,从而演变成自己的语言和肢体表现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对故事戏剧的感受,通过身体动作传达想象的结果,表现出对该角色的理解。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模仿对象和条件。

六、 总结

综上所述,在幼儿故事戏剧活动中富有审美的价值,适宜的戏剧选材能激发幼儿的审美感受,优美的戏剧语言能增强幼儿的审美体验,应景的戏剧音乐能促进幼儿的审美表达,自主的戏剧表演能释放幼儿的审美创造,实时的教师入戏有利于幼儿的审美内化,从而自发地提升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梦圆.幼儿园戏剧主題生成课程的实践与感悟[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9).

[2]苏海云.巧用绘本推进幼儿故事戏剧表演的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6(2).

[3]陈慧菁,周旻瑜.以幼儿为主体,谈创意戏剧中音乐作品的选择与设计——以大班创意戏剧《猴子学样》为例[J].早期教育,2015(2):39-41.

[4]杨梦娜.浅谈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中的指导策略——以大班戏剧《三打白骨精》为例[J].新课程,2017(11).

[5]易娟.用戏剧搭建儿童通往主动学习的桥梁——《以幼儿体验为中心的创意戏剧活动的实践研究》报告成果及思考[J].保育与教育,2019(2).

[6]陈亚静.指南背景下幼儿在故事剧表演中的自主学习[J].学周刊,2019(7):171.

作者简介:

黄辉勤,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海城学府幼儿园。

猜你喜欢
戏剧表演审美价值
融入戏剧声乐中的奥尔夫教学法
浅析戏剧表演中的感觉艺术
微表情在戏剧表演中对艺术真实塑造的作用
浅析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特征
社会学视角下的微信朋友圈研究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