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演”与“学”共存的育人新范式

2020-08-06 15:00刘筱亦李文波
教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育戏剧表演

刘筱亦 李文波

[摘 要]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能以直观且形象有效的方式使得学生在表演和观看的同时获得新知和思想情感等的发展。教育戏剧以学生亲身表演和体验知识的乐趣,缩短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愉悦的氛围中交流、感悟和学习新知,有利于营造“具身”学习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潜能的提高和全面开发。为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注重学生表演与学习的融合可以更好地体现文化育人的新范式,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人格,增强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其交际能力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教无类”,因此教育戏剧的崛起势在必行。

[关键词] 教育戏剧;表演;新范式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20)04-0082-05

0 引言

戏剧在我国历史悠久且意义深远,其本质是以人的生命活动和实践活动为指向,向往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但我国古代的戏剧仅仅是人的一种娱乐活动方式,并没有把戏剧和教育相结合。直到1911年,英国的哈鹿特·芬蕾-琼森所著《教学中的戏剧方法》一书出版后,才将教育戏剧理念运用到学校教育教学当中。此后,教育戏剧的相关文章和著作相继发表和出版,欧美国家由此将教育戏剧翻译为“drama in education”(简称DIE)。20世纪中期,英国戏剧教育家Bold出版了《儿童戏剧》一书,这本书主要是发展了兒童教育戏剧传统的理念,使得“教育戏剧”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发展的最高点。在他看来教育戏剧是一个模拟虚构的角色表演,即兴剧场游戏和活动的中心被称为“过程剧”,其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并参与到知识的内涵中去创造新的意义[1]。到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某些发达国家逐渐对教育戏剧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体制进行修改和完善,教育戏剧才被正式纳入教育体系中。有学者认为:“教育戏剧是在教育教学中所采取戏剧与剧场性质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育形式。”[2]张生泉教授认为:“教育戏剧是在教育者或组织者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下,依据人类天生的活动本性,采用角色扮演、即兴表演、游戏、模仿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互动的戏剧活动中发挥想象,表达思想并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和心智技能,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养。”[3]

教育戏剧的教学模式旨在创设一个开放、愉快、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开发的学习氛围,除了让学生习得知识本质的东西外,还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开发他们的多元智力和素养等。学生通过激励学习动机能应用所学知识对日常生活问题进行解决,通过表演也能更好地营造出思考和探讨问题或者知识的空间。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整体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给予学生的是全面的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创造想象的技能,使得教育戏剧可以让学生感悟到鲜活的世界感知与新知相互联系的体验[4]。教育戏剧的模式重点不在于学生细节动作、语言、曲折矛盾的情节和精心提炼的精致艺术,而在于每一方面都能体现学生年龄的特点、生动形象的具体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育戏剧这种新型的育人模式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使学习者获得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满足,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在心灵上得到真挚的情感交流和美妙丰富的生命知识体验。因此,笔者把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通过角色扮演、剧本对话、戏剧游戏、课本排剧等方式,促进学生提高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技能得到全方位发展。

1 教育戏剧实施的教育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想象真实”的教育戏剧越来越受欢迎,因为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和能力——创造性。利用戏剧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能让学生在表演中亲身体验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本质。放手让学生去“演”和“学”,也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多重感官、团队精神和素质以及价值观、世界观等。 让学生从实践和自身体验出发,以分辨和理解不同形式新知之间的关系,教师也能找到自己想做的课堂戏剧。

1.1 多元智能和多重感官得到开发和强化

多元智能和多种感官的开发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很少涉及到,教师往往忽视其重要性,甚至将它们排除在教育关注的范围之外。但是一种科学的或者说理想的教育体制应该是这两种甚至更多方面能力得到同样的重视和发展。利用戏剧的教育方法恰好能很好地填补这一空缺,因为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通过角色扮演、剧本对话、戏剧游戏、课本排剧等方式,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方位开发和提高。人和外部客观世界是共存的,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和社交能力,能真正地实现和社会、世界的和谐共处,做到知识与实践共同发展。同时,学生可以在和谐的表演过程中学习到知识的真实用处,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得到更新和多样化。另外,表演和戏剧是一种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始终把学生放在一个开放的、不断变化的情境中,也使得学生的思维和身体保持在一种活跃和积极的状态当中,如此多元智能和多种感官才能得到开发和强化,学生的素质、人格、价值观等也得到提升。2019年12月,“抓马宝贝·少年剧场”出演的《旅途》分享了一个一群平均年龄不到9岁的孩子们共同探讨自我和勇气、意义和责任的旅途故事,他们用稚嫩和无比真实的表演与情感演绎着“关于成长的故事”。由此可知,教育戏剧能用最舒服的方式探索学生的内心和戏剧中的世界,追随着他们内心深处灵性的呼唤,鼓励并引领他们多元智能和多重感官的开发和强化,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1.2 培养团队精神和提升素质

素质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教育,也是一种具有开发性的情感教育、心理教育,更是各种价值观形成的培养教育。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发展,那么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合作和团队协作的精神也将得到培养。利用教育戏剧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生活情景故事的重现,学生的心灵得到交流和感悟。同时,戏剧表演需要有全局意识、协作精神以及服务精神,更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协调和配合,要求所有成员齐心协力完成各项活动任务,这样的戏剧表演也让学生懂得了合作是成功的关键,良好的合作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极大,通过戏剧表演学习知识,能有效地提供一个减缓精神压力、宣泄情感、提升心理素质的学习模式。戏剧教育的推广和合理运用是一种缓解和改善学生学习和将来社会生活的育人模式,也对整个社会人的心理健康以及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旅途》中的这一群孩子在剧中认真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完全沉浸在剧中,从而更好地与同伴进行力量联结,更多地为自己、为他人、为这个世界承担未来应有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戏剧远远超出那种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是其他教育无法比拟和代替的一种新型育人模式。

1.3 在“演”的体验中学习新知

“玩”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只是不同年龄阶段“玩”的方式不同。教育戏剧刚好能解放学生“玩”的天性,让他们在“演”中学习,在“演”中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学会与人相处、沟通与合作,使心理和素质得到开发和提高。同时,学生可以在“演”中释放压力、释放能量,其身体和心智也在“演”的过程中成熟和成长,知识的获得和知识的实践得到有效利用,也符合“具身”学习的理论。教育戏剧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其全身感官和学习机制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在扮演的交流互动中相互刺激,形成“头脑风暴”,其效果也远远超出长期坐在教室里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另外,即使在某种情境中遇到各种困难、问题、压力,戏剧形式的学习也使得学生的精神是完全放松的、心态是快乐的,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型的、面向全体学习者的普适性育人模式,逐渐成为一种共识。这种独特的育人模式能有效直观地使参与者和观看者产生感同身受的直接体验,由此,“演”的学习方式能对人的思想情感施加道德的、审美的、身体的、心理的等多方面影响。“抓马宝贝”中的剧情,如《三只小猪》《村长》《弃儿》等戏剧,通过表演、协作、思考、想象和创新给予学生表达空间和交流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解决问题、在表演中获得新知。

2 实施教育戏剧的基本理念和实践要求

传统的教育体制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精神、价值观以及当今社会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将教育戏剧带进中小学课堂,顺应了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潮流,恰好能激活许多被传统教育方式所忽视的与生俱来的智能。教育戏剧的实施需要全社会教育观念的更新,国家政策的支持、资源的重新调配,还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断关注和重视戏剧性教育的相关理论、观念、课程内容以及一线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人格、心智以及其他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

2.1 教育观念戏剧化

教育戏剧是推进“以人为本”的原动力,是能让学生的意识、思想、情感和身体等多种感官得到调动的教和学的工具,是能引导儿童在人格、品质、社交和认知以及身体发展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教学手段。在学习上,学生与教师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协作关系,实施教育戏剧并不是按照剧本去“演”和强行设置学习目标,而是在强调表演的同时学习本该学习的知识,“在非固定的动态表演中,在学生之间的协同活动和来往中,这种由外部的戏剧表演转化为内部心理的活动,在活动公开的、开放的、集体的形式向着完成活动的真实内部的、个体的形式转化中,实现了儿童的发展”[5]。只有让儿童全身心地参与到戏剧教学活动中,主动利用“演”去获取知识的本质,才能真正让学生自身的多元智力和素养积极主动地为未来发展创造价值,使学生真正理解课堂教学行为不仅仅是教师的教,也是让学生借用戏剧的形式表达知识在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运用,如此才是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机会。因此,教育戏剧绝不仅仅是一种停留在职业性技能和知识层面的教育方式,而是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培养健全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人格和素养的综合有效的教育新范式。但是教育戏剧在我国刚刚起步,为了能更好地研究、学习和引进,首先要做到观念上的改变和更新,主体包括社会、一线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者以及家长。这需要大力宣传教育戏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传其在教学效果上对社会产生的重大改变,使社会对教育戏剧的偏见和轻视得到转变。

2.2 课程内容戏剧化

教育戏剧的发展不局限于本身,而且大大超越了戏剧自身的范围,已成为一种多学科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学科。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把戏剧教育的研究力量和课程资源整合起来,建议课程设计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阶段,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能力,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内容,寻求适切的教学目标,制定科学、长远的课程内容,学校的课程建设要为全体学生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服务。有学者指出:教育戏剧课程设计所规划的活动旨在以达到教学目的作为主要考量,要求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以戏剧性质的活动,透过戏剧的世界来达到表演与知识学习认知的目的。所以,教育戏剧的主要目标是使学习者能够透过虚构的戏剧内容结合事实,達到艺术本体的学习目标,活动同时也包括学科内涵的认识目标[6]。因此,在做课程内容的设计时,要时刻将戏剧艺术的学习目标与学科知识的学习目标进行整合,以确保学生通过戏剧性教学活动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教育者需及时在教学结果中分析并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情形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反应的表现,由此作为课程设计调整完善的参考依据。课程内容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根据学科进行创作想象表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提高表现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课程内容需多元化。课程内容要配合教学目标设计,选用绘本、儿童诗、童话、民间传说等多种教学资源,以防学生失去对学习内容的新鲜感和兴趣。但设置教学活动不宜过多,防止课程教学时间不足,影响课程内容的精致化。另外,要求能通过以德育为主题、以戏剧教学为形式的系列性活动,使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得到塑造和提高,深化教育戏剧课程内容的建设。石家庄U米·PLAY的教育工作者团队在Coco的带领下设计的《另一面的我》课程内容就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故事表演,让教师真正“看见”每个孩子不同的一面,使得每一堂课都适合所有的孩子。

2.3 教学方式戏剧化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戏剧教学称为“戏剧教学法”,即以戏剧的结构、元素来指导课堂教学的过程,对教学过程进行完善,教学效果也得到强化。戏剧教学法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学习表演,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知识主题的情境之中,让他们利用亲身体验去探究知识的内涵和本质,这种教学方式的真正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认知拓展。教育戏剧的教学法即教师作为指导者,让学生在一种开放、参与、表演、体验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课堂的实践、尝试和体验,将新知融入戏剧中,交流情感体会,将知识的内涵用语言表达于戏剧活动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戏剧教学主要通过剧中人物台词和对白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借助台词打动观众(学生),使人物(学生)之间的对话形成一种交流方式,用戏剧教学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戏剧情境中,自发加入各种感情匹配语言的需要(对话),从而使学生更深入、更方便地体会知识的魅力,使知识的本质更富于人性,更具有活力。由此,教室的讲台可以变为戏剧表演和学习新知的“开放性舞台”,使得传统教学方式在各方面也会有实质性的转变。通过角色扮演、剧本对话、戏剧游戏、课本排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性等,通过思维的活动和肢体的活动既能增加学生形体和语言的展现力,又能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知识的本质。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使用戏剧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进入一种知识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表演和体验的方式得到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和技能,也使得课堂教学真实化和趣味化。2019年7月,“抓马宝贝”培训师Coco为[JP2]40多名教师做教育戏剧培训——《不是你的错》,诠释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教学理念,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孩子理解错误、感受错误,并通过表演自我领悟、自我成长。

3 开展教育戏剧的问题与对策

3.1 开展教育戏剧存在的问题

教育戏剧不是简单的“表演”,其重点不是身体和语言的交流,而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好玩、互动、体验仅仅是教育戏剧的浅层体现,其更深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创造性的逆向思维,给学生更多解放思想和行为的可能。当前,教育戏剧的普及和推广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教育戏剧的推动与发展,确实需要汇集多方资源和共同努力来探索和研究,包括教师的培训、教案提供、建立教育戏剧的交流平台以及资金的支持等。教育当局也推行了诸多有利于教育戏剧发展的政策,然而由于教育戏剧的资源有限,加之缺乏课程的指引,很多学校和教师对戏剧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疑虑,因此运用甚少。首先是师资缺乏专业性。教育戏剧近十几年才逐渐盛行,给予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较少。其次是教材案例不足,实行教育戏剧的教师都以自己的个人经验进行摸索,缺乏课程的指引。如何进一步将教育戏剧推广和顺利运用,需要逐步构建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普及新模式,才能让教育戏剧在校园中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功效,因此普及教育戏剧需要相关政策、资金、理念培养出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扎实、知识技能全面的新一代教育戏剧工作者。这一代新人能够完全清楚地区分教育戏剧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传统教育理念只注重学习者的知识积累,忽视学习者的生命能量和个性发展,只强调共性和技能的传授,形成一种教师“一言堂”的单向知识灌输等;教育戏剧理念注重对学习者的人格培养和生命能量的发掘,尊重个体,张扬个性,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引导探索未知世界。

3.2 开展教育戏剧的基本策略

教育戏剧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将剧情表演融入教育过程,而是坚持以“孩子为核心”的理念,一切以孩子的实际年龄和实际需求出发,使学生的戏剧行为和语言表达得到发展,也使学生从表演的对话中逐步形成有理有据的思考和认识,让学生通过思考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使他们学会创造新的价值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培养其价值观。由此,首先需要通过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来打破教育与戏剧之间的隔阂。教师是教育戏剧的主要引导者和组织者,需要向“表演者”提出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回应,引导“表演者”去想象和创新。所以做专业培训可以让教师跳出自己以前固有的“框架”,学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把最纯粹的教育带给孩子。其次,课程的制定和整合需要依托社会各界力量,将不同资源进行融合,以形成一股合力,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教育戏剧”向“普及教育”发展。在教育戏剧的影响下,学生会表现出平时隐藏的一面,教师由此可以就某些学生的这一面与家长沟通,通过家长设计戏剧课程、开家长会,和家长一起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除此之外,还需要社会的普遍支持和认可,社会环境对教育戏剧的影响也有极大的作用。再次,编制实用的教材是保证教育戏剧应用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为了便于非专业教师的教学与运用,教案可以设计成“标准化和灵活化”的教案范本,使教师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完善,形成可以推广的参考教材。除此之外,还应通过政策上的引导、资源上的倾斜以及资金上的支持,循序渐进、扎实推广深化教育戏剧。

4 结束语

戏剧不仅是一门艺术学科,而且还可以利用其独有的特点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与其他教学方式整合。因为教育戏剧可以创设一个互动式、开发式、表演式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知识,还体现了知识的“具身”性,使得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素质得以提高,从而培养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构建一种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教育戏剧就是帮助孩子探索戏剧和创造教育文化,使他们在这个文化中心创造人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平衡关系,能够从事充满创造性和人性化的活动。教育戏剧还关注学生的角色活动,让学生成为生活里、社会中的角色,然后能回答“他想如何有意义的活在这个世界上”。教育戏剧的出现和推进,就是让每一位学生从知识的学习到知识的利用,诠释自身在将来社会中运用情绪来表达对外界的认知及渴望。从以上种种来看,戏剧教育作为当今一种重要的和有效的新型育人范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次重要抉择。

参考文献

1张文靓.基于教育戏剧的高中生自我调控学习干预[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2] 张力.高中英语戏剧课程开设研究——以上师大附中[WW)]《英语戏剧表演[WW)]》课程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3] 叶欣.创造性戏剧在幼儿园大班中的运用——以幼儿社会教育为切入点[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4] 赵灵萍.儿童教育戏剧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艺术评论,2016(6):143-146.

[5] 范煜辉,顾竹盈.儿童教育戏剧的可能性:概念、实践、理念[J].美育学刊,2016(3):48-53.

[6] 周敏婕.小学阶段“教育戏剧”课程设计与教学实务之行动研究——以H師大附小为例[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7.[ST]

Education drama:a new paradigm of education in coexistence of "acting" and "learning"

LIU Xiao-yi,LI Wen-bo

(Tongnan Yucai Primary School ,Chongqing402660,China)

AbstractAs a new educational mode, educational drama can make students get new knowledge, thoughts and feelings while performing and watching in an intuitive and effective way. Educational drama can not only shorten the psychological distanc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ut als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 It can exchange, comprehend and learn new knowledge in a pleasant atmosphere, which is conducive to creating a real situation of "embodiment learning", and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and fu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potential.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focusing on the integration of students′ performance and learning can better reflect the new paradigm of cultural education, enhance students′ values, personality, creativity,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so as to improve their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ll aspects of ability, so as to make a real sense of "teaches all comers without distinction", so it is imperative to rise of educational drama.

Keywordseducational drama; performance; new paradigm

[责任编辑 刘 冰]

[收稿日期] 2019-11-14

[基金项目] 2018年重庆市潼南区教育科研课题项目(2018—025)

[作者简介] 刘筱亦(1990—),女(壮族),广西柳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表演
教育戏剧在礼仪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滑稽戏表演艺术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教育戏剧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干预研究报告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