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共词分析

2020-08-07 02:59石丽君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普惠性普惠民办

石丽君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普惠性学前教育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美好期盼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我国始终围绕“普及、普惠、优质”的核心任务,打赢了一场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攻坚战。这一发展态势也引起了学前教育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两年来有关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研究成果呈井喷式增长。因此,本文运用共词分析法,梳理出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热点,以期为后续深入拓展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分析的数据均来源于CNKI数据库,将检索主题设置为“普惠性”并含“学前教育”,或者“普惠性”并含“幼儿园”,检索时间范围为“不限”至2020年3月10日,共“精确”检索出583篇文献,剔除报纸、园所介绍等非学术性研究后,得出332篇文献,所得的文献基本能代表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选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 4.0和SPSS 20.0作为研究工具。首先,将CNKI中所得的332篇文献以“endnote”格式导出;其次,利用SATI 4.0提取高频关键词,并构建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绘制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再次,将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导入SPSS 20.0进行聚类分析。

二、数据分析

(一)提取高频关键词

在筛选关键词前进行以下数据清洗:首先,合并关键词,将关键词中的近义词合并,比如将幼稚园教育、幼儿教育等合并为学前教育;其次,摘除引导、现状、困境、借鉴等无效词。经过数据处理得出关键词1 363个,提取频次≥3的31个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累计频次为655,占总频次的48.17%。由表1可以看出,“学前教育”“普惠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频次位列前五,其频次远远高于其他高频关键词,且“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是学者们研究的主要焦点。

表1 高频关键词(频次≥3)

(二)构建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

运行SATI 4.0生成31×31相异矩阵。相异矩阵中两个关键词相交的数值越小,说明两者的关联越大。由表2可知,相异矩阵中数值较小的5对分别是:普惠性与民办幼儿园(0.804 9)、普惠性与学前教育(0.817 6)、普惠性与幼儿园(0.917 8)、入园难与学前教育(0.925 2)、幼儿教师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0.925 9)。这表明在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研究者们倾向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等研究方向。

表2 关键词相异矩阵(部分)

(三)生成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借助SATI 4.0生成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共现知识图谱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的大小表示其影响力,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从图1可以看出:第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处于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中心位置,是图谱中的重要节点,说明在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二,“学前教育投入”“成本分担”“供给侧改革”“学前教育政策”处于图谱的中间位置,且与其他词的共现词频较高,说明这些关键词是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第三,“乡村教师”“义务教育”“大班额”“农村学校教育”“集团化办学”关键词颜色相同 ,处于图谱中的边缘位置,且与“普惠性学前教育”共现频次较高,表明农村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关注点。

图1 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四)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将关键词相异矩阵导入SPSS 20.0进行Euclidean系统聚类分析,绘制垂直谱系图。由图2可知,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主题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关于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这一类研究包含义务教育、乡村教师、大班额、教育公平等6个关键词。《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以农村为重点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印发《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大力督促引导地方政府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可见,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是国家政策的重点关注对象。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和开端,其公平程度直接决定整个教育的公平。学前教育公平首先体现在入园机会平等和教育资源平等。但从城乡幼儿入园率、生师比等对比数据不难看出,农村和西部地区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仍然较低,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县域三级学前教育分层、师资队伍不稳定等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学者们探寻农村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的研究不断增多,并试从财政投入、教育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建议。而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生成的相关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仍然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当前农村普惠性幼儿园师资队伍数量短缺、职业素养较低、工资待遇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普惠性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因此政府要落实教师工资标准,健全职称评聘制度,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以提升农村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

第二,关于普惠性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研究。该部分研究包括民办幼儿园、学前教育、公益性、幼儿园、入园难、成本分担等7个关键词。普惠性幼儿园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就是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受益主体对幼儿园运行成本的合理分担方式,即以保障普惠性幼儿园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普惠性幼儿园教育投入的配置方式[1]。目前,关于普惠性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的研究,由理论思辨逐渐转向弹性机制的构建。前期研究更多倾向于成本分担机制的价值判断以及政府、社会、家庭三大分担主体的分担比例研究,学者们普遍认同学前教育成本应由政府为主、社会为辅、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方式。但普惠性幼儿园成本合理分担机制是以市场机制和福利制度为共同基础的混合型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面对复杂状况时具有一致性规则,体现的是学前教育供给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1]。后期研究中,有学者从经济学角度,构建政府、私人、家庭三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PPP模式,尽管以PPP模式供给学前教育改善了教育成本分担结构,但家庭负担过重、政府与企业负担偏低的结构比率失调问题仍然突出[2],因此可操作性动态成本分担主体分担比率测算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第三,学前教育普惠政策研究。这一研究领域包括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公办园、幼儿教师、学前教育政策、政府责任、学前教育资源等11个关键词。学前教育普惠政策研究多聚焦于民办幼儿园普惠政策研究。研究发现,现出台的文件中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定位多为“收费较低”或“非营利性”,尚未有统一、明确的定位标准,这必将阻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具有政府扶持、面向大众、收费较低、保证质量等基本特点。对普惠性民办园的性质定位也应遵循其基本特点,从其收费价格、举办资金来源、自愿选择登记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立法建议[3]。也有学者基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提出实行普惠性民办园财政拨款扶持评估定向实施扶持双轨制,并建设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动态追踪信息平台的政策建议[4]。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奖惩机制的建立,以及如何依据评估结果确定幼儿园成本分担比率等,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四,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其包含学前教育投入、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侧改革、普惠性学前教育、教育质量、普惠性幼儿园、办园体制7个关键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近年来,各地坚持对“保基本、广覆盖、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构建高质量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入园难”“入园贵”的民生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理想的生师比尚未完全实现,公办性质幼儿园的比例过低等问题[5]。有学者提出通过调控生师比,建立合理成本分担机制,丰富学前教育资源,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6]。也有学者关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实证调研发现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存在普惠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欠缺、师资队伍不稳定、相关政策和保障体系不健全、幼儿园布局规划不合理、保教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7]。因此,学者们从政府统筹、财政投入、区域合作、师资队伍等方面探索发展完善的新路径。

图2 高频关键词共现聚类谱系图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文献的关键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相异矩阵、知识图谱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审视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资源、农村学前教育是当今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的核心和重点;第二,当前关于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研究,经验探讨颇多,实证性研究较少,而不同区域成本分担机制的构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同办园体制普及普惠水平的评估等都离不开基于实证的科学研究;第三,具体问题的解决路径研究较多,而宏观机制的顶层设计研究相对匮乏。目前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以现实问题为逻辑起点,未能由现实问题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即仅为寻求问题的学理依据,应回归“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逻辑,为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做好顶层设计,进而完成实践与理论的转化。

为进一步推动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在今后的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中,需要在以下方面持续推进:

第一,深入关注研究热点。例如,如何确定不同区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如何制定普惠性幼儿园的奖惩机制,如何建立县域普惠性幼儿园质量监控机制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者的持续关注。

第二,加强“本土化”行动研究。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发现,研究成果大多以理论思辨或经验总结的方式开展和呈现,而缺乏“本土化”的行动研究。因此,理论研究者应注重加强行动研究,加强与实践工作者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从而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应用性。

第三,整合多元视域研究。成本分担机制是保障普惠性幼儿园运行的基础。而要想结合不同区域幼儿园实际,科学合理地建立不同分担主体成本分担比率测算方式,就需要整合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元视角系统进行深入研究,这也是未来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

猜你喜欢
普惠性普惠民办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近十年我国普惠性幼儿园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路径探讨*
把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让科技成果更具普惠性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