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学校教育结构变革建构普通高中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2020-08-09 08:46张洪波
现代教育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

[摘 要] 人类改造世界就是探求物质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改变物质结构以获取人所需要的功能的过程。长春市第八中学建构了“溯源调结构、结构定功能”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抓住育人基本环节,以成立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民主监督委员会、实施全景阶梯式教师评价为行动保障,建构了以生涯教育为主线的德育体系和回归本真的校本教学体系,深化学校教育结构变革,实现了由点的变化向面的发展,把学校建成“学生有情怀、教师有归属、学校有温度、办学有故事”的四有学校。

[关键词]普通高中发展模式;教育结构变革;德育体系;教学体系;行动保障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4-0013-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0.04.003

长春市第八中学始建于1954年,是吉林省首批重点高中之一。学校曾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生态教育示范校”“吉林省文明校园”“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新课程改革样本校”“长春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长春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长春市科技型校园”、长春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长春市首批“书香校园”等多项荣誉和称号。现有一线教师19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62人;正高级教师5人,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69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学科带头人20人,省市骨干教师81人,省市学科中心组成员16人;获得国家、省、市“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称号的有42人。

长春八中人60余载栉风沐雨,精业笃行。学校始终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依循制度化管理的办学思路,由规范化管理走向人性化管理,矢志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在几代八中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形成了“全人教育、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全人”即“四全”: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面发展;“和谐”即“六和”:和融党建、和展治理、和润德育、和怡教学、和雅教师、和美校园。建构了“一体两翼”办学模式:“一体”即在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下,用“和”文化把学校各项工作融为一体;“两翼”即以八中勤奋进取、自强自信的优秀传统为翼,以与时俱进、调整教育结构、变革创新为翼,双翼并举。努力建设一所可持续发展的“四有”学校:(1)学生有情怀。有情怀的学生爱国、爱家、爱生活,今天能够快乐成长,未来不仅会成为强者,更会成为“美”的人。(2)教师有归属。有归属感的教师有对事业、对学校的热爱,有自己的精神家园。(3)学校有温度。有温度的学校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性,能让师生拥有由内而外生长的力量。(4)办学有故事。一所成功的学校,就是有教师的故事、有学子的故事的学校(图1)。

一、学校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内涵

世殊时异,法与时转。变革是世界发展永恒的主题,人类通过变革来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而实现对世界的改造。现代系统理论认为,物质的结构和功能是对应的。一方面,结构决定功能;另一方面,功能也制约着结构,能促进结构的进化。功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功能不是人的直接操作对象,因而人类改造世界就是寻找物质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改变物质结构,以获取人所需功能的过程。教育要实现其某一功能,也需要回溯本质,聚焦问题的核心,以人性为基础,以教育规律为准绳,对构成教育环节的数量、成分、时间、生物体以及组织关系等进行更为科学的分配、重组,建构起更为合理的结构,让教育发生真正的变革。我国目前施行的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就是通过调整学科结构以实现新的育人功能。学校深层次的变革,本质上是在尊重人的本性和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调整学校的教育结构。基于此,长春第八中学依据“溯源调结构、结构定功能”的理念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二、学校教育结构变革的实施策略

学校在“溯源调结构、结构定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化学校教育结构变革。在认识上,坚持科学发展观。教育结构的变革首先要使其功能遵从教育规律。规律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其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事业按客观规律办事才会得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因为教育的核心是人,关注人性就是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常识,这是做好教育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在行动上,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表明,学校所有的教育结构变革构想都需要通过教育实验团队的实验来检验其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调整完善方案的过程中提升理论,以科学的方法指导科学的实践,直至最后的推广。

三、学校教育结构变革的主要内容

(一)整合五個维度,建构以生涯教育为主线的德育体系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新时代呼唤学校德育工作由管理向指导和育人转型,育人活动因而呈现出科学化、系统化发展的趋势。学生发展指导不仅涵盖了学校教学和德育工作,还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了一套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在指导学生发展的5个维度中,生涯教育至关重要,贯通于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等各项指导工作之中。学校把生涯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线,建构了“3+1”的课程体系——主题实践课、心理课、测评课加学科渗透课,在生涯教育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生涯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实施时间管理、目标管理、成功品质、沟通技巧、情绪调节、压力调整等课程;在生涯教育中开展学业指导,学校立足于指导好学生一生的发展,就必须指导好学生当前的学业;在生涯教育中开展生活教育,打通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壁垒,让学生走向生活、收获体验,全面成长。

(二)突破五项常规,重构回归本真、校本的教学体系

学校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备、上、批、辅、考”,只有在这几个环节上实现了突破,才有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1.备课:落实“两个突出”——突出教师的专业发展、突出网络资源备课。学校实施备课改革基础工程,突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网络资源备课,以实现备课质量的逐步提升。备课看似是学校教学的阶段性活动,但其实质延伸到最根本的地方——教师的素质,教师获得专业发展才是备课质量提升的根本。学校以“约课”、全景阶梯式教师评价等方式调整听、评课的角度,激活教师的读书动力,为教师深度备课筑牢根基。另一方面,当前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高质量教育资源,真正的深度备课不是来自闭门造车式的浅层经验交流,而是来自对海量资源的整合和教师间的深度思维碰撞。依靠网络资源备课,有利于解决常规备课低质、低效的问题。利用网络平台还能更好地落实集中备课和分散备课相结合的备课新样态,体现备课的及时性、深入性和实效性。

2.上课:实行“先扶后放”的教学模式,将“导学案”升格为“扶学案”。真实的课堂,往往都是“讲、导、扶”多种授课方式并存的。从字面上看,“导” 是带领、启发;“扶”是用手支持而使人、物不倒,另一个含义则是用手使倒下的人或物立起来。因此,“导”在教学中是提出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启发;“扶”是学生经历激烈辨析和艰苦探索的过程,若出现偏差,或将失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老师开始出手“扶”一下。“导”是学的铺垫,“扶”才是课堂的精华。因此,学校在教学改革中实行“先扶后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重在教师设计问题环节,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导学案”升格为“扶学案”则重在互动,促使学生主动质疑,进而生成问题、破解问题。关注教学工作的角度不同,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大不相同。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不能杜绝“教”,“导”也必须存在。但我们一定要看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扶持才应该是教学的常态。扶学就是要在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时扶、走上“错路”时扶、找不到方向时扶、灰心失望时扶。“先扶后放”中的“放”要有“扶”的过程,才可能促成学生未来的自我成长。

3.批改:以时间控制数量,多元关注实效。一是以时间控制数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当前教育面临的难题。用时间作为硬杠倒逼作业数量的减少是一个全新的思维——以时间控制数量,硬性地把每天、每个年级的学生完成作业时间固定下来。超过这个时间,学生没完成的作业可以发短信告知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学生可免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其提高学习效率,也为优秀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制度保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诚实品质。二是多元关注实效。从教育的实际出发,通过探讨全批全改、指导性批改、自批自改、互批互改、限时训练反思性自批自改等多种形式,形成符合实际的高效学生试卷和作业批改指导建议,把教师从低效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切实提高其工作效率。

4.辅导:采取两个推进——推进“一退四进”的课余时间学习模式,推进高位指导。一是推进“一退四进”课余时间学习模式。“退”是指“预习”这一教学环节应该退出教育舞台;“四进”是指课程资源准备进入学生课余时间、每个学科作業前的5分钟反思进入课余时间、每个学科教学的20分钟周回顾进入课余时间、年梳理或月梳理进入学生课余时间。二是推进高位指导,打造权威专题指导名师。打破年级界限,在学校范围内邀请名师。名师自带优势专题,融入高三专题指导。邀请名师开发专题课程,学校在舆情上营造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人人有专题、人人是名师,把学校工作视为一盘棋,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对彼此的需求、帮助。在课时安排上,名师的专题课时不宜过多,一两个课时即可。这样的课时安排既不冲击正常授课,也倒逼名师提升质量。在时间上,最好安排在毕业班的专题复习后期,最大程度地降低名师对原班教师教学的冲击。在任务上,名师要做长期准备,打造出自身特有的、同行服气的专题。在组织上,学校每年定期邀请教师上专题课。可根据专题命名教师的学术“段位”,认同其成就,激励更多教师精益求精。

5.考核:建立激励为主、甄别为辅的评价体系。一是调整学科分数结构。为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调整期中和期末考核中的学科分数结构,将平时学习考核成绩换算为一定的卷面分值(此成绩一定与卷面考核无关)。教师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遵守纪律”“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作业认真”4个方面对学生的平时学习状态进行考核。也鼓励教师采用更多的非卷面考核方式,以考核倒逼学生寻求发展。二是实施“四元互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用写实方式的案例自述进行自我评价;用共情同学组成的小组,以案例描述和分析的方式进行同伴评价;通过家庭民主生活的方式落实家长评价;在前3项基础上,班主任、科任分工完成对学生的教师评价。在此4项基础上,以案例写实方式确定学生本学期的综合素质评价。此评价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重视个性发展;不强调学生提供事实证据,倡导以诚信为评价的基石。学校大力开展以生涯教育为主线的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成长机会;学校深度探索混龄教育模式,展开班集体点亮学生个性成长、打造学校经典育人活动等试验,让学生发生深度变化。如此,把综合素质评价建设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推进器。

四、学校教育结构变革的行动保障

(一)成立民主监督委员会,保证改革的基本民意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校成立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民主监督委员会,在学校层面进行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民主监督委员会的委员由教职员工民主选举产生;由校长授权,委员会对学校改革项目展开评判,即经2/3以上的委员通过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方可在全校推广。委员会的规范运行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监督和保障,让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决策更为科学,让决策实施更具民意基础,让学校的建设发展更为稳健。

(二)实施全景阶梯式教师评价,提高教师改革的积极性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生力军和实践者,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对学校改革的参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结构改革的成败。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全景阶梯式教师评价,激发教师的内生发展动力,提高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全景写实性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写实评价相类似,是把教师所从事的教育职业视为一道风景,不加雕琢、生动真实地予以呈现,所有工作都可以录入评价系统。阶梯式评价,即在系统中把所有项目分为必做项目和选做项目,必做项目是获得好评的基础,选做项目是好评升级的依据,每完成几项选做任务,评价就上升一级。教师不需要年终述职、打分就能知道自己的排名。标准是固定的,教师时时刻刻都知道自己优秀到什么程度、到了哪个台阶、离下一个台阶还有多远,工作上也无需和同事竞争,只要努力工作、挑战自我即可。实施这样的评价模式更利于学校打造团结、和谐、奋进的教师团队。这样的考核结构中,每个目标看似都很容易,但正是这些看似容易的目标在引领着教师不断进步,推动学校不断发展和改革创新。

(三)借助课题研究,确保学校教育结构变革的科学性

学校把“深化学校教育结构变革,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作为学校主导课题,合理规划,把学校的民主制度建设、全景阶梯式教师评价体系建设、促进了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实践与深化研究、有效集体备课模式的实践与深化研究、“先扶后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深化研究等18项改革内容作为子课题群的研究内容。部分成熟子课题已被纳入到省、市规划课题研究之中,促进教师用科研思维思考问题,用科研的方法指导每一项改革实践,用科研体系梳理、推广结果。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出新者进。新时代,长春市第八中学在“溯源调结构、结构定功能”理念的引领下,扎实推进学校教育结构变革,以昂扬进取的雄姿努力谱写教育发展的新样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Z].2019-06-19.

[2]张洪波,王秀华,任莉.“四元互动”激励式综合性素质评价体系的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2017(09)19-22.

[3]胡伟,张斌.“约课”:一种新型的教研形式[J].中国学校体育,2019(10):73-75.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R].2019-10-31.

(责任编辑:刘新才)

Deepen the Reform of School Education Structure,

Construct New Mod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inary Senior High School

ZHANG Hongbo

(Changchun No.8 Middle School, Changchun, Jilin 130022, China)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by human beings is to explore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the material system, and to obtain the functions needed by human beings by changing the material structure. Changchun No.8Middle School constructs the “traceability adjustable structure, structure, functi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odel, seize the educational basic link, to set up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development and democratic supervision committee, implementing a panoramic stepwise for action to ensure teachers evaluation, construct the career education as the main line of moral education system and side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system, deepen the school education structure reform, realize from the change of poi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plane, the school is built with "students have feelings, teachers have the ownership, schools have temperature, run a school have story” .

Key words:mode; reform of educational structure; moral education system; teaching system; action guarantee

[收稿日期]2020-05-13

[作者简介]张洪波(1965-),男,吉林公主岭人,长春市第八中学校長、中学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
浅论日语教学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建设啤酒生产实训课程,提高理科高校本科生综合实践能力
水利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多科性农业大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