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教学立意确立与达成

2020-08-09 08:45谢炜光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教学

谢炜光

摘 要:教学立意是一节课的灵魂,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根据学情,依托课标,解读教材,确立立意,提升教学意境。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教学立意顺利达成。

关键词:唯物史观;教学立意;教学

教学立意,是指教师在分析课程标准,结合学情,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教学主旨,从而确定教学主题。历史教学的立意必须要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确立,否则会导致教学立意低下,甚至错误。笔者以北师大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成就》一课为例,探讨基于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教学立意确立与达成。

一、教学立意的确立

根据课标和学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调整以及外交成就。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促进了外交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国际背景。同时,唯物史观认为: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外交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因此,国家利益是制定和调整外交方针的根本出发点。在唯物史观的引领下,笔者确立本课的教学立意:两极格局下外交大变局与大抉择。

二、教学立意的达成

1.史观引领是教学立意达成的必要途径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决定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可以说,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就是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笔者引导学生探讨影响新中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因素,通过分析归纳得出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国家利益、国际局势、美国外交政策。其中,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制定的根本出发点;国际环境是重要因素。在唯物史观的引领下,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来分析影响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不但使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而且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问题导向是教学立意达成的重要手段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演变具有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要达成教学立意,在于把握和理解历史,探寻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任何一种教学立意的达成,都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达成教学立意,教师可以把问题作为切入点,理顺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在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设计了一系列冲突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问题一:新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与一边倒方针相矛盾吗?

“一边倒”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往来,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两者最终目的是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问题二:五十年代中期,一边倒方针逐渐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取代,是基于什么考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 意识形态的“一边倒”,到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在教学立意达成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层层设问,制造认知冲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基于国家利益与国际局势变化的外交政策和方针调整的内在逻辑自然而然地就被理顺了。

3.创设情境是教学立意达成的有效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使用历史材料,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对历史进行探究,更好地助力教学立意的达成。在讲授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这一环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思考新中国外交取得突出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学生不难得出: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新中国外交取得突出成就的根本原因。但是综合国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体会新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程度。为此,笔者使用了以下史料:

材料: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586亿元,超过五年计划所要求的指标。1964年试爆原子弹和导弹,1965年合成人工牛胰岛素,1970年发射人造卫星。

上述史料直观、具体,学生可以真切感受到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通过合理使用史料,创设情境,进一步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理解历史,教学立意的达成有效措施。

最后,教师进行理论升华,使学生从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高度,理解外交与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随着新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益提升,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外交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教学立意对历史教学具有统领作用,是一堂课的灵魂。通过提炼立意,围绕立意,运用史观引领、问题导向、创设情境等多样化教学策略,使教学立意顺利达成,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禄佳,陈新幻.何为历史教学立意[J].历史教学,2016(3).

[2]陈志刚,于萍.也谈教学立意的理解与实施[J].历史教学 2016(23).

編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