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2020-08-09 12:07徐立亭
读写算 2020年20期
关键词:激励策略初中班主任实施

徐立亭

摘 要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目的除了帮助初中生培养高尚的品德,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發展,还要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教师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针对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实施;激励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0-0019-02

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初中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初中阶段,初中生会对社会及世界有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并慢慢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初中生接受德育教育是相当重要的。初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者,也是班级的组织者,和学生沟通交流较多。所以,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班主任要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通过德育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有效培养,并且,学生的身心也能健康成长。而且,初中班主任还可以在德育工作中适时进行一定的激励策略,激励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认真学习知识,从而使文化课成绩也能显著提升,以德育促进智育,共同发展。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激励策略的主要内容

初中班主任一定要非常全面地从各个方面来考虑实际情况,在德育工作方面,初中班主任要努力提升其实效性,并要利用德育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各方面和谐发展。班主任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其德育工作的质量并不高,产生的效果也不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过分强调班主任自身在德育工作中的位置,却并没有站在学生角度来考虑,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初中班主任并没有利用德育工作来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性很低,学习非常被动,课堂教学质量一直上不来。所以,若要初中班主任能够利用德育工作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初中班主任首先要改变自身的观念,培养新的德育工作理念,有力开展德育工作。并在德育工作中,利用有效的激励策略,激励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提升学习质量,课堂教学质量也因此得到提升。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有效的激励策略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德育工作,一举两得。

激励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并放松、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终生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除了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另外也要注重激励策略的使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二、初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实施激励策略

(一)因材施教,使激励策略具有针对性

由于学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无论在学习层次方面还是身心状况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此,初中班主任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和教学。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中进行有效激励的时候,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有效激励,激励策略也要因人而异。有一些学生平时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学习成绩很好,初中班主任在对这类学生使用激励策略时,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更上一层楼,让自己更加优秀,还可以为这些学生定制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让这类学生在学习上向更高的层次努力。有些学生平时可能成绩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也比较低,班主任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具体情况,先肯定他们在学习中的亮点,对这些学生进行鼓励,然后为这些学生制定较低的目标,帮助这些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一般来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都比较差,初中班主任一方面要考虑到这类学生的学习基础,另一方面,要多和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障碍,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一旦学生产生了很强的学习动机,便会努力学习,那么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例如,初中班主任可以定期给那些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和学生之间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给予学生关心,鼓励这类学生。同时,班主任可以引导这类学生为自己设置阶段性小目标。除此之外,初中班主任还要让各科教师在课堂上帮助这类学生有效巩固基础。对于那些进步较大的学生,初中班主任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此一来,初中班主任便能利用德育工作对学生有效激励,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也会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并在各个方面不断提升。

(二)给予学生适当的奖惩

初中班主任在实施激励策略时,实行奖惩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奖惩制度,不恰当的奖惩制度无法实现有效激励,反而有可能产生不好的效果。例如,学困生可能上课开小差,甚至在课堂上偷看与课堂无关的书籍,或者没有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作业,那么,初中班主任就要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批评。然而,由于这类学生本身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班主任若惩罚过度,则会让这类学生产生排斥心理,甚至和班主任进行对抗,并对德育感到厌恶。但是,班主任如果惩罚的力度不够,学生则会根本不在意这些惩罚,继续重复这些错误的行为。同样,在对学生进行表扬或者奖励的时候,班主任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可奖励太过,从而让某些学生骄傲自大,以为自己非常了不起,而在学习中产生懈怠感。但是,若奖励的力度不够,学生又会缺乏动力。为此,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实施奖惩制度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既要有效,又要适可而止,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本来就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班主任若是过度批评,必然会让这些学生更加自卑,自尊心受挫。相反,班主任要多看到这些学生的亮点,经常适当奖励,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总之,班主任实行奖惩制度时,一定要做到适度且有效,最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根本目标。

(三)确保激励策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使激励策略真实有效。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有意义。在初中德育教育实施激励策略,本来就有触动性,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实施有效激励是非常重要的。真实而有效的激励策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还能让学生在学习方面大为改观,改变整个学习状态。例如,初中班主任可以在开班会和家长会的时候实施德育工作的激励策略,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指出每位学生的亮点,这样一来,学生的心灵便会被有效触动,从而更加努力,使自己更加优秀。毕竟,这种仪式感很强的场合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很强的学习动机,这样的激励策略也更为有效。

三、结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的地位也不断上升。因此,初中班主任一定要认识到德育工作对学生身心成长以及学习的重要性,在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激励策略让学生自我成长,从各方面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幸坤莉.充分发挥幽默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9).

[2]康欢欢.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

猜你喜欢
激励策略初中班主任实施
高职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励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激励策略探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