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线索:中国共产党党刊研究

2020-08-10 08:49于正凯
新闻传播 2020年1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党刊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实践和理论的载体。党刊发展研究贯穿中国现代新闻史的主线,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教育,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法论素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共产党党刊;中国现代新闻史

【作者简介】于正凯,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媒体

《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年7号)明确,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1]

这就要求全国新闻与传播院系应高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旗,同时注重结合自身资源、创新科研与教学,科研提升教学,教学反哺科研,作出政治立场坚定、学术思想正确,富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建设与改革,使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真正入脑、入心,并最终转化为自觉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

青年马克思的第一份职业是1842-1843年担任《莱茵报》记者和编辑,而正是新闻工作使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2]孕育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新闻观初心。在1844年《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两大转变。马克思一生将革命实践与新闻实践紧密结合,创办与参与了多家报刊,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专门提及这些报刊:《莱茵报》(1842年)、《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 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战斗性小册子。”[3]

同样地,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建党、革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物质实践(建党、革命、建设的实践)与新闻实践紧密结合,同时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及新闻观的本国化。物质实践与新闻实践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及新闻观发展史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新闻宣传舆论工作中的根本体现,包括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一)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理论,有涉及无产阶级及人民群众立场、阶级分析方法、共产主义归宿等内容,如新闻自由、人民性等具有初心与使命层面的稳定性;有涉及新闻宣传舆论规律等内容,则随媒介技术、传播生态、社会发展的变迁,需要不断地充实与完善。

(二)基本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将其贯穿到人类历史领域所形成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论。它抓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主线,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国家、民族、时代的现实特征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一以贯之,在新闻传播领域建构、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当然是基本方法,并更具体地转化为:考察媒介技术作为传播生产力是如何影响社会传播关系,物质交往是如何影响精神交往等。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回应网络信息与科技发展新时代,所作出的有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媒体融合发展、新闻宣传舆论等重要讲话,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二、中国共产党党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实践载体与理论载体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源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与新闻实践,后来由俄国、中国等共产党人发展与完善。1920年9月,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新青年》改组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机关刊,成为第一份中国共产党党刊(以下简称“党刊”)。之后,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向导》<中央政治通讯》《布尔塞维克》《共产党人》《群众》,建国后《红旗》《求是》等中央党刊带领地方党刊,与党史高度同步,记录了马克思主义及新闻观中国化的伟大历程。党刊发展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线索。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实践载体

新闻传播也是一种实践。党刊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载体,是指党刊作为指导建党、革命、建设实践的媒介,而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宣传阵地。

1920年9月《新青年》自第8卷第1号,封面以地球为背景,东西方两只手握在一起,首篇文章为《社会主义史》,表达了引入马克思主义,师从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思想愿望。11月上海发起组创办《共产党》月刊,刊载列宁的演讲及《国家与革命》首章,并用大量篇幅介绍马列主义建党知识,阐明建党主张。

1927年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報告》在中共湖南省委《战士》及中央党刊《向导》发表。抗战时期《解放》发表了毛泽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29篇重要文章。解放战争时期《群众》发表了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将革命进行到底》等21篇重要文章。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位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党报党刊是毛泽东思想发生与成熟的重要载体,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改革开放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深入,中央党刊《红旗》《求是》与各级地方党刊,跟随时代,引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理论载体

党刊作为新闻传播,不但领导实践,而且总结自身。党刊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载体,是指党刊作为建构新闻传播系统指导性思想、原则、方法的媒体,而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阵地。

党刊发刊词集中陈述党刊作为党和工人阶级的喉舌,报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领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922年9月《向导》创刊,《发刊词》宣传党的二大纲领,明确民主革命和反帝目标,提出统一、和平、自由、独立的四大口号,并强调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以“不自由毋宁死”来唤起民众的革命意志。1923年6月《新青年》改为季刊,发刊词《新青年新宣言》中明确:《新青年》曾经是中国真革命的思想先驱,如今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4]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及新闻观中国化的伟大运动,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初步系统建构。党报《解放日报》、党刊《群众》刊登了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及《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等文章,成为延安新闻界整风指导性文献。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高度重视新闻、宣传、舆论工作,在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视察《人民日报》等中央党媒发表的讲话,普遍被《红旗》《求是》中央及各地方党刊转载发表,并作为重要专题组织相关文章发表,名副其实地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理论阵地。

三、党刊研究中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现代新闻事业史,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发展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为主体。党刊与党史高度同步,是我党新闻事业具有指导性、理论性、政策性的重要组成。党刊发展研究是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抓手。

(一)主线性的中国现代新闻史教育

建国后,在新闻传播学领域,方汉奇、丁淦林、宁树藩等教授筚路蓝缕,开辟了中国新闻史研究与教育的框架与体系,后续学者如程曼丽、黄瑚、李彬、张昆等教授以社会、文化、思想等不同视角侧重,作出进一步丰富与创新。毋庸置疑与共同坚持的是,党史与党报党刊是现代中国新闻史的主线。

党刊研究作为专项研究,研究对象与线索明确,在中央党刊层面包括建国前《新青年》《向导》《共产党人》《群众》等共16种,建国后《红旗》《求是》共2种,根据各省研究的资源与侧重不同,可进行地方党刊的展开研究。这些研究是对主线的强调、全面研究的具体细化,有助于中国现代新闻史教育的深入,有助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落实。

(二)深度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教育

相对而言,党刊较之党报,时效性、时事性稍弱,但理论性、政策性突出。追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产生,从《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所发表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省等级会议辩论情况的辩论》《摩泽尔记者的辩护》等文章,我们感受到,马克思哲学思辨的大脑在遭遇政治、经济、法律等国家理论问题以及现实的市民生活问题时,经历困惑与奋斗,孕育了哲学革命与新闻观初心。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魅力、难点、重点之所在,唯有理论教育突破,才能奠定基础,才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真正的入脑、人心。

党刊的发刊词、中央重要会议决策、国家核心领导人关于新闻宣传舆论工作讲话等,具有高度的权威性、理论性、政策性、指导性,并依托于社会与思想文化背景,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教材。

(三)历史与理论教育中,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法论素养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党刊史论研究,有助于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法论的理解、掌握、运用,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方法论素养,并从历史、理论走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

2019年第6期《求是》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强调“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5]。算法(algorithm)是决定信息数据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的底层数学逻辑,是平台与应用软件设计的主控逻辑,它依托于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等人文社科理论,并终究根植与作用于用户生活的现实。生活现实一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科科学一算法一软件一现实生活,这个闭环无形地、抽象地、人工智能化地运行在网络与新媒体领域,但终究无法回避这样的基本问题:为谁服务?服务侧重是什么?当前网络与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浪潮更新迭代,但新经济背后风险资本的商业利益诉求常常被最直接地体现[6]。主流价值观驾驭算法,拨开抽象的人工智能数据迷雾,强调国家与人民的核心利益、公共服务与人文诉求。这是马克思主义及新闻观的基本方法,即回归唯物主义的社会生活现实、回归人民立场与利益。

在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引领下,作好党刊研究,深刻理解党刊历史与理论,逐步掌握方法与提升素养,将有力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并转化为广大新闻学子及从业人员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聞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EB/OL].国家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 n/sre site/A08/s705 6/20181 0/t2018 1017_351893 .html.

[2]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

[3]卡尔·马克思的葬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375.

[4]瞿秋白,瞿秋白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7.

[5】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6]于正凯,技术、资本、市场、政策——理解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进路[J].新闻大学.2015(5):100-108.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践行
如何保持记者的新闻理想不消失
财经新闻中的“数据陷阱”表现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 努力践行社会主义特色的新闻
广电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的我国媒介审判现象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看记者道德修养的五个层次
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