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思共融”的教师支持策略研究

2020-08-10 09:21吴玉春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情感思维小学数学

吴玉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各个教育阶段中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受到了教育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要求数学教师创新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位置,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能力的提高。采取情思共融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学习效果。本文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详细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上情思共融教学的探索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情感;思维;教学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形成情感方面的认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结合情感和思维的融入,让学生借助情感促进思想、通过思想形成情感,在情与思的相互作用下,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在情思共融的数学课堂上,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情感认识,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完善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一切教育活动中,都需要教育者明确最终的教育目标,以此为基础展开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大背景下,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人情感,从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着手,不仅仅要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之上完善数学情感和思维,成为思维结构完善的综合型人才。但是根据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却将完成教材教学任务作为自身的工作重点,偏重于知识讲解,采取灌输式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无法培养起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兴趣[1]。另外,根据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分析发现,部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依托数学教材为基础,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展开数学知识讲解,课堂上围绕数学教材的内容展开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数学教学的方法单一、课堂气氛较为枯燥,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学程序固定,过程中学生按部就班、对数学知识缺少思考,无法形成完善的数学思维,学习动机不强,数学教学的成效不理想。

二、小学数学课堂上情思共融教学的策略分析

1.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情思共融教学的含义是指情思激荡,让学生在情思共融中学习知识。其中,情思共融中的情代表的是情感和情景,而思则意味着思想和思维。在情思共融教学中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中的情知因素深入挖掘出来,结合情知之间的关联,展开情思共融教学。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新鲜事物常常会形成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情思共融教学中应首先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振奋状态和学习兴趣,打破知识讲解和知识灌输模式,引导学生融入情感和思维运转。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以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克和千克》这一课程为例,教师可设置买卖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模拟买东西的情境,按照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设置换算问题,互相交换角色,在贴近生活的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

2.设计情感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完善思维

情思共融教学的学习情景较为生动,其中的情知交流融洽度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情思共融教学法是当前教育的必然趋势。验证知识离不开实践这一关键的过程,实践活动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体的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在情思共融教学中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拓展思维、形成完善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可通过设计情感体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认识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相连。教学活动的设计应采取进阶式,具有一定趣味性,内容丰富,调动学生的手、眼、口、脑运动。以《测量》这一课程教学为例,教师设置数学课堂小游戏,结合测量知识让学生进行“测量物品闯关”,其中涵盖了观察、分析、推理、总结等环节,有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

3.增加交流互动,推动情思互助

情思共融教学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更合理,符合学生实际的情知需求,并且情思共融教学活动往往引人入胜,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思维可以通过语言来体现,思维逻辑是否严密,反映在语言的准确性上。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建起对话交流的模式,促進情思共融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学生针对实际的数学学习内容,结合其中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和互动,通过“知识的变化”“知识的形成”“为什么?”等问题,帮助学生在趣味问答中观察知识的本质和变化,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发展更加广阔的数学思维空间。以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设置学生互相提问的环节,在小组之间交流和回答不同的问题,问题由学生自主设置和自由回答,可向同伴的小组提问“长方形有什么特点?”“生活中常见的正方形有哪些?”“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等,两组成员互相提问和回答,在问题情境中拓展思维,回答自己没有想到的问题,完善数学知识构架,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作为重点目标,致力于培养出具备完善情感和数学思维的人才。树立起情思共生的数学教学理念,借助情思共融教学法,共通情理,结合实际的数学教学内容,丰富数学教学课堂的内容。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和总结,加强数学实践探索,全面促进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佳丽.建构小学“情思数学”课堂的思考实践[J].江西教育,2020(09):68.

[2]王玉莲.“情思数学”主张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20(Z1):23-24+33.

猜你喜欢
情感思维小学数学
情感
台上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