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文学教学改革

2020-08-10 12:33徐爱民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徐爱民

摘要:通识教育源于16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后来经过几年的优化与完善,其逐渐形成了文学、自然科学、数学及历史等四大学科领域,而其中的文學课是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关键词:通识教育;文学课;教学改革

引言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通识教育中均尤为注重文学课的地位,这是由于文学教学能够提升高校生对艺术的审美素养,掌握怎样鉴赏艺术。通过文学教学,高校生能够完善自身的人格与优化自我的思维,增强伦理道德素养,同时可以“主动地把本国以及世界的优秀理念、思想传承下去”。因此,笔者依据多年的教育经验,提供了几点关于文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以供参考。

一、选用经典文本

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来说,文学课的教学内容需尽量缩减文学史的解说,同时要对汗牛充栋的文学著作进行遴选,选用最具有典范性、美学及文学价值最高的名著篇目,应求少求精,甘阳教授曾这样评价当今社会现况:知识大爆炸导致我们与当代知识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偏差,好似越新的知识就越应学。这种思想其实上是舍本逐末,当今时代“更应该要彰显最基本的、无论何时都不会改变的东西;而并非是紧追在知识爆炸之后的‘新东西。因此,通识教育的本质是探讨在任何时期都不会改变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而文学经典著作刚好充分满足了这些特性。

主要方式为:对高校生的考核从背诵文学常识、理论概念转化成对文本内涵的认知与形式风格的鉴赏,以此促使高校生在学习的阶段内可以领悟到作者的思想精髓、语言的巧妙优美。

二、强化师生交流

文学课对老师自身的能力要求极高,其不仅要求老师具备极深的文学造诣,还需有超凡的语言表达素养,可凭借声情并茂、优美动人的语感吸引高校生,可以把名著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充分透彻地传授给高校生。但是,文学老师仅仅具备这些素质还是远远不够的。怎样激发高校生的学习热情,使高校生自主加入到学习中,使高校生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主要方式有两种:

一方面,演讲和阅读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之前,高校老师应当先把本节课所要讲述的篇目发放给高校生,使高校生按照自身的喜好进行挑选;高校生在课外阅读著作,同时写述读书心得,在课上通过演讲的形式对其他高校生介绍文本的内容与自我的读书感悟。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够提升高校生读书的热情,使高校生有计划、有动力的阅读,还能提升其的语言表达素养。从而促使高校生自主深入理解、透彻分析文学作品,通过演讲进一步提升其的阅读效果。

另一方面,讲解与讨论的有机结合。高校老师首先必须端正自身的讲学态度,定准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应切忌单纯的在讲台上演讲,高校老师应当是教学的“引导者”,是个牵线搭桥的角色。课堂上老师可根据著作对高校生提出大量的问题,在高校生解答问题的期间把讲解贯彻到底。在高校生解答问题的同时,还应引导他们开展讨论,同学们都能够自由表达观点,这是由于文学著作“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东西,而是盘错着多种含义与联系的一个尤为复杂的拼凑体”。所以,高校生在讨论期间倘若出现观点相反的状况,就能够进行辩论,在此期间老师要适当的进行指引,予以相应的概括与总结。这样,通过小组讨论、观点辩论、概括总结这一系列过程,高校生既能够加强对作品情节的记忆,又能够养出文学感知、理解素养、应变素养等,正所谓一举多得。

三、鼓舞高校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与其他课程相比,文学课程的教学方式相对而言较为灵活。在教学的阶段内,老师能够通过其他方式来增加高校生学习的热情。比如在教学雨果的《悲惨世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时,能够引导高校生改编并扮演其中的精彩片段,还能够引导高校生开展诗歌朗诵、文学辩论、读书笔记等比赛活动,让高校生可以在多样的活动中充分展示自身的才能,发展综合能力。高校老师应积极调动课堂气氛,激发课外学习的主动性,让高校生课上课下都可以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文学阅读、文学鉴赏的活动中,在扮演、朗诵、辩论及写作论文的阶段内,提升对文学著作内涵的掌握及领会,把文学作品转换成精神食粮,引导高校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高校生的情商水平。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持续进步,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模式已受到高校生的热烈欢迎。PPT是文学老师教学方式的首要选择。在准备PPT的期间,把丰富的图片、视频及动画交叉其中,把作者的人生经历、所处背景、写作初衷、著作影响及作品评价等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从而替代无趣枯瘠的概念理论讲解。在介绍著作的期间内,也能合理的加入一些相关的电影片段。在课外期间,老师还能分享给高校生一些按照文学著作、作者经历改编的经典电影。这些方式,都可以促使高校生以相对容易的手段参与到文学的阅读及鉴赏当中去,是提升高校生对文学认知的好手段。

五、改善考核方式

文学教学的特性决定了该门课不适选用试卷方式的期末考核。这是由于文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发展高校生的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是无法通过老师划题考试、高校生照本宣科来获得的。可以借鉴的是美国大学所选用的过程式计分法。该种计分方式是把高校生日常的每项成绩进行累积,最终化为其期末成绩。文学教学日常的成绩可分为:出勤记录、听课情况、读书感悟的报告、课上辩论的发挥、见解的创新、语言组织和表达素养、对著作掌握的熟练度等,通过这些表现的评估,使高校生认知到文学的学习不是一次考试就能够实现的,它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不断的研究;人文素养的培育也不是一堂课就能够养成的。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保持对文学的兴趣才是文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结语

在大学教学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都处于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专业教育能够让高校生得到所学专业的技艺与知识,但是通识教育则让高校生获得全面的综合素质提高,二者互相配合。而文学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比重也愈发得大,其能够使高校生领会情感的洗涤、接受灵魂的浸礼,发扬千年的文明。所以,文学老师必须不断地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拓展自身视野,持续改革教学方式,培育出具有崇高品德、情感丰富、见解独到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高凤伟.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文学教学改革[J].智库时代,2019(28):231-232.

[2]孙鸿飞,陈秋雷,杨楠.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文学课教学改革[J].教书育人,2014(01):70-71.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