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为什么这么累?

2020-08-12 09:02陈彤敦武
现代家长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惠母亲节母爱

陈彤 敦武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妈妈往往是家里最累的人,但是妈妈的牺牲真的能成就孩子吗?什么样的母爱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成长?

母亲节到了,

妈妈您就歇歇吧!

5月10日早上6点整,湖南省衡阳市的宗女士被闹钟叫醒。十多年来她每天都是这个时间起床,却始终要依赖闹钟,好像从来没有睡够过。虽然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期,女儿小惠不上学,但宗女士要上班,她要在上班前给小惠做好早餐,还要打开电脑给小惠线上打卡。

走出卧室,宗女士惊讶地发现小惠正在厨房里忙活着。“这丫头又要出什么幺蛾子?”她嘟囔着,心也揪了起来,唯恐小惠被刀割伤或者被开水烫到。

“妈妈,母亲节快乐!”一见妈妈,小惠马上拿出事先藏在碗柜里的一束鲜花,兴高采烈地递到妈妈面前。

宗女士接过鲜花,很配合地闻了闻,然后迅速把目光投向灶台:“你起这么早做什么?”

小惠连忙用手臂遮挡妈妈的视线:“我在做早餐,我会做!妈妈再去睡一会儿吧,今天不许你做家务!”

宗女士被感动了,抱了抱小惠,然后不容商量地说:“你去洗漱,我来做饭。哪有让孩子伺候大人的道理?”

泪水涌上了小惠的眼眶:“人家就是想让你歇歇嘛!今天是母亲节啊!”但她拗不过妈妈,只好一步三回头地洗漱去了。

5月10日中午,河南省郑州市的程女士做了一桌好菜,给74岁的妈妈过母亲节。程女士是个孝顺的女儿,也是一个疼爱女儿的妈妈,她想利用这个机会让女儿学会感恩。

全家正要入座,程女士的妈妈从冰箱里拿出两盘剩菜,用微波炉热了热,在大家惊愕的目光中,轻轻放在了自己面前。

“妈妈,今天是母亲节,大家都来给您祝贺,咱不吃剩菜,留着下顿再吃吧。”程女士劝妈妈。

老人家不依:“放到下顿就馊了,你肯定要偷偷扔掉,太浪费了!”

众人都劝,但老人家执意不从。没办法,大家只好眼巴巴地围观老人家把两盘剩菜吃得干干凈净,眼神里全是不忍和羞愧。

程女士哽咽着对大家说:“来,我们吃饭,把饭菜都吃完吧,不然老妈要吃一周的剩菜。我真的拦不住啊!”

5月10日下午,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余女士来到一家心理咨询中心,请心理医生帮助她摆脱焦虑的困扰。她不知道今天是母亲节。

余女士告诉心理医生,她的儿子上高三,马上就要参加高考,却突然说要放弃高考,跟同学一起去东莞打工。

“为了儿子能吃上可口的饭菜,他考上初中那年我辞了职,全心全意为他服务。这六年,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自己的袜子和内裤都没有洗过,学习成绩却越来越差,但至少还有个高考放卫星的盼头。现在他放弃高考,明明是故意气我!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余女士哭诉,“我劝他再坚持坚持,参加完高考就算熬出头了,他不听。我请老师、亲戚轮番上阵当说客,都不管用。我就差给这个小祖宗跪下了!如果他真的放弃高考,我一定要死在他面前!”

以上三位妈妈,可谓中国妈妈的代表。她们牺牲自己,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即使在母亲节这天都不肯歇歇,着实令人感动。

伟大的母爱始终伴随着牺牲精神,可歌可泣,值得永生铭记。但是,妈妈燃烧自己,真的能照亮孩子吗?听听专家们怎么说吧。

妈妈牺牲自己,

真的能成就孩子吗?

上海市教育心理学教授柯先生认为,妈妈对孩子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尤其在孩子3岁以前,真如歌中唱的那样,“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母爱应该有所节制,不可泛滥,否则,不仅会把妈妈搞得很累,还有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帮倒忙。

“孩子真的需要被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吗?”柯教授自问自答,“需要。妈妈只要想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孩子的需求就永无止境。在妈妈看来,孩子是非常脆弱的,脆弱到无法承受一点点痛苦,所以妈妈看到孩子有需求,就要马上满足。可是,孩子有需求,不代表他无法承受自己的需求不被满足;孩子哭泣,不代表他没有能力消化痛苦。妈妈对他照顾得越好,孩子就越容易失去成长的机会。现在社会上那么多‘妈宝男‘妈宝女,其实都是被妈妈宠坏的。所以,母亲牺牲自己,未必就能成就孩子。”

广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情感专家林女士认为,妈妈甘愿牺牲自己,往往不会有好结果:“原因很简单,牺牲意味着伤痛,意味着不公;只要有伤痛和不公,妈妈就会希望获得安慰和补偿;一旦想获得安慰和补偿,就会破坏亲子关系。也就是说,妈妈牺牲自己并非真的情愿,而是为了有所得,比如孩子取得好成绩,比如孩子孝顺,等等。如果得不到这些补偿,妈妈就会感觉自己的付出不值得,就会通过唠叨、抱怨让孩子产生负罪感。这样的亲子关系能好吗?所以,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没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使自己的生命之光黯淡的妈妈,不单自己活得累,而且还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

南京市女性心理研究员董女士认为,妈妈对孩子过度付出,是自我意识不清晰造成的:“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前,妇女在家里没有地位,与丈夫和孩子是人身依附关系。‘夫贵妻荣‘母以子贵就是这种关系的写照。在现代社会,仍有一些女性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全部寄托在丈夫和孩子身上,认为自己从属于丈夫和孩子。以为孩子有出息,就是自己有出息;丈夫事业成功,就是自己成功。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丈夫、子女并不能代替你去创造价值,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寻找与建立,对生命的探索,必须由自己完成。”

成都市心理咨询师、亲子关系专家张先生认为,母爱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母爱也可以伤人:“比如,有些妈妈不会爱自己,也不会爱孩子,只是通过各种方式来控制孩子。方式之一便是牺牲自己的某项权利,或牺牲自己的某种需求,然后要求对方回报。她们的口头禅是:‘你看,我为你放弃了那么多,你却总让我失望……‘你对得起我的良苦用心吗?可想而知,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内心有多愧疚,又有多愤怒。难怪有的孩子冲妈妈大吼‘我求你少爱我一点吧。”

张先生特别强调:“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有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那些企图控制孩子,以牺牲自我为条件换取孩子成功的妈妈,很有可能最终毁掉孩子。而那些给孩子自由成长空间,同时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努力为自己奋斗的妈妈,则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使得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希望每一位妈妈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成全自己,就是成全孩子!”

母亲多爱自己一点,

孩子就能轻松一点!

德国情感医师爱娃-玛丽亚·楚尔霍斯特在其全球销量500万册的著作《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女人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请将寻找爱的触角伸向自己的世界。她在书中写道:“我们所需要的理想化的存在与完满合一的感觉,更多的是从我们自身内部获得。每一个人生来就是如此,但是人们往往忘记这一点。这就如同一颗葵花籽,所有使它最终成为一棵向日葵的信息已经都蕴藏在种子里了。”意思是说,妈妈们是有能力让自己获得幸福的,而不必通过自我牺牲的方式获得。

心理咨询师、婚姻问题专家金韵蓉女士在其著作《先斟满自己的杯子》中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不要再等待别人来斟满自己的杯子,也不要一味地无私奉献。如果我们能先将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满,心满意足地快乐了,自然就能将满溢的福杯分享给周围的人,也能快乐地接受别人的给予。”她呼吁妈妈们从现在开始停止一味奉献,拒绝过度牺牲,学会爱自己,因为只有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爱他人,也才能得到他人的爱。

重庆社科院研究员沈先生认为,妈妈爱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通过深入地学习和领悟,再掌握一些具体的技巧才能做到。他建议妈妈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有些妈妈非常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却粗心大意,生病了还要硬撑,对待自己的饮食也非常随意。建议妈妈们从现在开始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康饮食,劳逸结合,适度锻炼,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

2.学会接纳自己,赞美自己。有的妈妈对自己有诸多不满,比如学历太低、形象不佳、收入太少、动手能力太差……从现在开始,妈妈们要爱自己、接纳自己,要学会欣赏自己的长处,不要在盲目攀比中迷失自己。

3.停止自责。有些妈妈对孩子的生活琐事大包大揽,一遇到麻烦就开始自责,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孩子早恋是自己没看紧;孩子学习不好是自己没给孩子报名师的补习班;孩子生病了更是自己的疏忽……明明不是自己的责任,也要归咎于自己,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从现在开始,妈妈们要停止此类自责,有些事情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要建立这样的观念:麻烦和挫折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自责无助于解决问题,更不可能杜绝问题。

4.独立自主。妈妈们要学会爱自己,就必须先学会独立,有自主精神。如果妈妈们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和工作能力,能够养活自己,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收入,就会有自信和安全感。妈妈们还要建立自己的交际圈,没有孩子在身边的时候也不会感到孤单。最好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一个人独处也能愉快。

5.尊重自己,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妈妈们要学会爱自己,不要委曲求全,要尊重自己内心真正的意愿,要有勇气拒绝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为自己而活,成为对自己负责的新女性。

【编后】

本刊质疑妈妈的过度付出,无意贬低伟大的母爱,只是想给妈妈们提个醒:你终究要去寻找自己的生活,那才应该是属于你的人生。孩子重要,但不该重要到超过你自己。任何通过牺牲,无论牺牲的是你的事业、学业,还是人际关系而获得的幸福都不会长久。所以,多爱自己一点,让孩子轻松一点,让他像你一样去寻找自己的生活,才是家庭教育的本質。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小惠母亲节母爱
阅读母爱这本书
您的脸像水蜜桃
脸盲
小惠的心事
母亲节漫画一则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母爱的另一面
点亮母亲节
母爱
妈妈,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