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急了,孩子就输了

2020-08-12 09:02马志国
现代家长 2020年6期
关键词:王女士亲子作业

马志国

孩子作业没写完,你和孩子谁先急?

母亲:孩子明年中考,却不知道用功,對学习能躲就躲、能拖就拖

预约来访的王女士,一落座就说:“您快帮帮我吧!我让孩子一起来,她说我有病,不肯来。她15岁,念初二。眼看明年要中考了,却还不知道用功,对学习能躲就躲、能拖就拖。您说,孩子什么时候才知道学习是她自己的事啊?急死我了!

“孩子的爸爸忙事业,很少在家,孩子基本由我来管。老师反映,孩子在学校挺好,能抓紧时间写作业。可不知为什么,一回家就不行了。在家,她基本不主动写作业,每天都要我催几遍才开始写。我既要工作,还要做家务,晚上本想早点休息,却怕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总是等她写完才休息;第二天早晨,又要催孩子起床,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孩子不仅不领情,还很反感。您说,孩子也不小了,为什么学习总让人催呢?她什么时候才能知道学习是她自己的事?

“孩子在学校我还轻松些,前段新冠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上网课,却从不知道主动安排学习,一切都等着我催。即便这样,她还是会拖延。您说,这孩子是不是有问题?”王女士说到这儿终于停下来,缓了口气。

我趁机插话:“孩子作业没写完,您和孩子谁先急?”

“当然是我。”王女士想也没想。

“应该谁先急?”我紧接着问。

她愣了三秒:“应该是孩子。”

“可事实上……”我提醒道。

她叹口气:“唉,就这么一个孩子。”

我笑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其实,孩子也有很多优点,对吗?”

王女士的语气中终于有了一丝欣慰:“是,仔细想想,她有不少优点,比如字写得很好,喜欢唱歌,对人热情……”

我说:“如果你忘了孩子的好,光看她学习不主动,就否定、打击她,那她以后对学习就更没积极性和主动性了。”

王女士说:“有道理。可为啥孩子在学校挺好,一回家就失去学习主动性了呢?”

女儿:我学习不主动,是因为我再主动也没我妈主动

为了解得更全面,我打电话与女孩沟通。

她快人快语:“老师,我觉得问题出在我妈身上。在学校,我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在家,如果我妈不管,我也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我妈总说我学习不主动,从来不想想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再主动也没我妈主动。”

我笑了:“请说说具体情况吧。”

女孩说:“从小我妈就对我百般照顾,我上学后,她更是关怀备至。晚上我写作业,她不是削铅笔,就是递橡皮,一会儿说该写数学了,一会儿说该写语文了。我能怎么办?听她的呗,让干啥干啥。

“我上中学后,我妈管得更多了,同时催得也更急了。以前我妈管我,我不反感;现在我妈管我,我却非常反感。吃过晚饭,我妈催我,还不赶紧写作业。我就生气,有时为了让她着急上火,我故意磨磨蹭蹭的。

“有一天,刚吃过晚饭,我想先看会儿闲书再写作业。我妈一刻也不放松,赶紧过来催我:咋不写作业?我不理她,转个身继续看。我妈嚷起来:赶紧给我去写作业!说着,就奔过来抢书。我不给,好家伙,她竟然把书给撕了。看她发疯的样子,我觉得她简直不可理喻……”

我沉静片刻,问:“如果妈妈放手,你可以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吗?”

女孩的回答坚定有力:“只要我妈放手,我一定能够安排好自己的学习。”

咨询师:孩子缺乏学习主动性,往往不是家长督促太少,而是家长督促太多

主动性,是指人在从事某项活动的过程中,来源于自身并驱动自己去行动的动力强度。主动性,是天性,是深藏于人性中的第一动力,是心灵内在的一种自主,是对外部环境的积极回应。

为什么孩子在家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呢?不得不说,是不恰当的亲子互动造成的。就是说,是不恰当的亲子互动,把孩子内心本来就有的主动性给压抑了、磨灭了。

在目前教育体制下,能够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的老师、家长,客观地说,不多。在学校,孩子被灌输知识,被动学习已成为他们的心理惯性。在家里,相当一部分家长又把家庭教育理解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与孩子互动时,除了催促学习,没有别的。于是,学习成了家长的事,孩子感觉自己学习是为家长而学。不恰当的亲子互动,固化了孩子的被动学习心态,习惯了凡事等着被安排。

有家长说,不是我要催孩子,而是我不催,他真的就不知道学。其实,正好相反,孩子缺乏学习主动性,往往不是因为家长的督促太少,而是家长的督促太多。就是说,家长的过度催促、干预和操控,是因;孩子失去学习主动性,坐等家长安排,是果。

另外,家长的过度干预和操控,还会导致孩子的消极对抗——你越催促,他越懈怠。这种情况下,孩子没有学习主动性,其实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和女孩沟通后,我对王女士说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王女士不好意思地笑了:“看来,是我让孩子失去了学习主动性,我错怪她了。”我回应道:“能反思就是进步。如果妈妈总抢着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孩子自然不操心。如果妈妈把学习还给孩子,让孩子真正负起责任,她才会有积极主动性。您一再问我,什么时候孩子才知道学习是她自己的事?现在我告诉您,就是当您真正知道了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的时候。”

王女士说:“我明白了。我有两个毛病:一是手太勤,什么都替孩子做;二是心太软,舍不得锻炼孩子。包办代替、过度干涉的结果,是让孩子越活越没主动性。”

我竖起大拇指。原因找到了,办法也就有了——改善亲子互动模式,做懒妈妈、狠妈妈。随后,我们讨论了具体方法。王女士决定回去后和孩子好好谈一次:首先,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表达对她的喜爱、信任;其次,母女约定,晚上各干各的事,互不干涉。

临走,王女士表示:“这回我一定要放手,咬住舌头少说话,早晨不催她起床,晚上不催她学习。”说到这儿,她“扑哧”一笑,“要真能这样,我这个当妈的该有多轻松啊!”

这时,我提醒王女士注意:当她放手后,孩子肯定会有做不好的时候,但一定也有做得好的时候。她要坚持一个原则:少关注孩子不好的表现,多关注孩子好的表现。一旦发现孩子有好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肯定。

送走王女士,说实话我心里不是很有底。因为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告诉我,孩子比较容易改变,而家长尽管态度上愿意配合,但坚持了几十年的行为较难改变,因此会影响后面的咨询效果。

让人欣慰的是,王女士很快给我发来微信:“我跟孩子做了交流,发现她其实挺懂事的。也许是第一次听我这样肯定她,她积极性很高,主动帮我做家务,晚上主动写作业,早上主动起床。有一天,她起床晚了,来不及吃早饭,就跑去上学了。晚上回家,她自己设了闹铃,再也没有晚起过。而我也有时间看专业书提升自己了。这一切都要感谢您!”

这下,我彻底放心了。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王女士亲子作业
贴心的“健康日历”
快来写作业
捅破“窗户纸”,癌症不可怕
司机摸女乘客腿:就想知道裤子上有洞冷不冷
作业
追尾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