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扬州评话在语言艺术和创作内容上的继承和发展

2020-08-12 09:08魏小倩刘佳惠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继承语言艺术发展

魏小倩 刘佳惠

摘要: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扬州评话不复历史上的光辉,正在面临较为低迷的时期,听众老化,书场陈旧,后继乏人,生存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亟待有效保护。多年来,在扬州市曲艺团、扬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机关不断努力下,扬州评话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姿态。在此过程中,扬州评话的创作也历经了较大的创新和系统的整合,本文将以《清风闸》和《一代儒将陈毅》为例,探讨扬州评话在语言艺术和创作内容上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扬州评话;语言艺术;创作内容;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093-02

一、前言

所谓扬州评话,是指流传于江苏及周边地区的以扬州方言说讲故事的艺术种类。懂国炎教授曾在《扬州评话研究》中大致阐述了扬州评话发展现状,扬州、泰州、镇江等地都有扬州评话表演的重要世家,各有祖传书目;这些书目各有独特之处,与流行书目或者小说,常有这样那样的不同。这些评话世家的艺术经验和书目,都很有研究价值。但是这些评话艺人居住分散,很多人年事已高,交流困难。有些书目虽有记录,却需要整理甚至补充,才能出版。有些书目后继乏人,而且尚未及时整理底本,已经面临失传危险。而有些好像已经失传的书目,可能还有抢救线索,但是需要抓紧努力②。对此,董国炎教授充分肯定了抢救整理书目以及培养新生力量创作新书目的重要性。

据1993年出版的《扬州曲艺志》记载,扬州评话传统书目共有67部,其中有13部已经失传。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非评话艺人中,唯有殷伯达的重要长篇评话《一代儒将陈毅》对扬州评话新书目的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参考众多学者对扬州评话的多方面研究,我们希望以传统扬州评话篇目《清风闸》和现代扬州评话代表篇目《一代儒将陈毅》为代表,探寻扬州评话在语言艺术和创作内容上的继承和发展。

二、语言艺术上的继承与发展

《清风闸》的故事虽出自宋朝仁宗年间,但却是依据扬州方言编纂的,因此在内容上极大程度的保留了扬州的俗语方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如“自己怨恨命不好,嫁了又是半本头,不得终局”③,半本头”意为年龄五十岁左右的人,小说中的强氏大娘嫁给了孙大理,故有此一说。再如“我如今回来,欲与娘子商酌,我年已五十岁外之人,意欲收他做个螟蛉,但不知娘子意下如何?”④“螟蛉”一词,指“养子”,最早出自《诗经·小雅·小宛》,文中写道“螟蛉有子,蜾赢负之”⑤,这是一个现在已经不用的词。该词之所以能出现在评话话本中,与当时的时代风貌是分不开的。

扬州评话发展到今天,它的受众不仅仅只有扬州人,因此在语言艺术方面作出改革迫在眉睫。《一代儒将陈毅》作为扬州评话的经典篇目,殷伯达先生本来通篇也都使用了扬州方言来写作,可是这给评话的传播带来了些许困难。考虑到读者、观众及听众需求,且陈毅将军是四川人,殷伯达先生全盘推翻重来,在保留扬州本地特色方言的同时基本运用普通话写作,在陈毅将军的独白和对白中适量使用四川话,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再现一代儒将的风采。这是一条独特的创新道路,引领了现代扬州评话语言改进的道路。

三、创作内容上的继承与发展

(一)虚构量方面的继承与发展

《清风闸》虽然是一部公案小说,但其中描绘的内容充满了市井生活气息。小说的主人公孙大理在原配去世后,因房内冷清,幼女无人照顾,遂续娶了妻子强氏,后又收养了一名继子。谁料强氏淫荡,与其收养的义子通奸,并害怕东窗事发,遂害死了孙大理并伪造了他自杀的假象。强氏又把孙大理的女儿嫁给最潦倒的贫民皮五。此女和皮五艰难度日,历经生活磨难,终于时来运转,过上富裕的生活,但仍没有忘记要替父伸冤,等到包公来巡视时,他们向上告状,孙大理的案件才得以破案。小说不长,但在内容上涉及续娶、通奸、虐待原配之女、发家致富、沉冤得雪等诸多世俗之事,能够娱心大众。评话艺术的受众一般为平民百姓,且多以男子为主,《清风闸》选用生活中常见的下层人物为主角,选取日常的市井生活构造情节,通俗生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与此同时,也宣扬了评话艺人自己的价值观,评话中不乏对人的劝诫之意。

心青风闸》的故事虚实参半。清人李斗在其《扬州画舫录》中记载:“评话郡中称绝技者,浦天玉《清风闸》。”⑥又在同书卷九的《小秦淮录》中写到:浦琳,字天玉,右手短而捩。称乎。以评话不难学而各说部皆人熟闻,乃以已所历之境,假名皮五,撰为《清风闸》故事;养气定辞,审音辨物,揣摩一时亡命小家妇女口吻气息,闻者驩哈咀噱,进而毛发尽惊,遂成绝技。”⑦

根据上述记载可知,浦琳为《清风闸》一书的作者和说书人。至于浦琳创作的年代,亦可以推出,《扬州画舫录》一书,是李斗居住在扬州时以其亲身见闻撰写而成的有关扬州地方风物、民间习俗、文学艺术、城市建筑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书籍。在此书中,李斗对浦琳的形象、说书时的神态及观众的反映有着详细的记叙,便可知他亲耳听到过浦氏说书,亲眼见过浦氏其人。而李斗为清乾隆时人,故浦琳应和李斗是同时代人,也就是乾隆年间的人。因此,《清风闸》的故事有据可考,但也有作者自己创作发挥的余地,虚构量较大。

《一代孺将陈毅》和《清风闸》在内容上最大的区别是虚构量的变化。扬州曲艺的传统题材有很多为英雄豪杰,例如宋江、武松、皮五辣子等,存在大量的虚构空间。但是对于陈毅来说,不能有半点失实。可是若完全按照歷史去写,那么评话本子的趣味性将会大大降低,。殷伯达先生苦思冥想,最后采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方式来平衡历史真实、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为做到“大事不虚”,殷伯达先生阅读了所有他能找到的历史材料,将陈毅将军从1934年红军长征到1972年逝世共38年时间内,所经历过的任何一场重大事件,乃至他身边任何一位重要的人物,都做了详细的笔记,并从中仔细寻找出可以转化成扬州评话素材的元素。因此,在《一代儒将陈毅》这本书中涉及到的每一件关键性的事件都是有迹可循、有证可考的,具有绝对的真实性。

每一名英雄的成就离不开身边人的帮助和衬托。殷伯达先生在写作中同时兼顾到了“小事不拘”,为了突出陈毅高大的形象,殷伯达在陈毅的私人生活中创造出了一些虚构形象,例如曾云龙草鞋底、武铁匠、梅书洁、智挣大师等;除此之外,陈毅的一些的生活中也做了艺术化的加工,例如陈毅和他的第三任妻子张茜相遇相知相爱的过程,细节上已无法考究,殷伯达便在已有的资料上进行加工,半虚半实地再现了二位从认识、误会、化解误会到相伴一生的故事,使得沉重的战争故事中染上一丝甜蜜轻松的色彩,这是源于艺术又高于艺术的创作。

(二)结局设计方面的继承与发展

斌清风闸》与《一代儒将陈毅》在结局上也是迥然不同。

欢清风闸》的结局是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不仅仅是皮五和孝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而且孙大理的冤屈、孙文理的冤屈都得以洗刷。

《清风闸》中的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因果关系,并让人物随遭际发展性格、铺叙故事,当人物命运呈现出悲剧性时,作者再用因果报应观念和鬼怪因素把悲剧伤感的气氛冲淡,从而抚慰读者,以满足读者善恶有报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趣味。

而《一代儒将陈毅》的结局是凄惨的,几乎所有主要人物都死于文化大革命的碾压之下,悲剧色彩浓厚。文革期间,陈毅、谭震林等人被四人帮划为“二月逆流”。1969年to月,陈毅被以“战备”为名,疏散到石家庄。15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于北京西郊八宝山举行追悼会;陶勇朱岚夫妇双双跳井自杀;梅书洁在文革期间遭受到红卫兵毒打并因为女儿去世得了精神病,于1999年去世;曾云龙的妻子在文革期间受到四人帮压迫,跳楼自杀;曾云龙也在听到陈毅死讯后买醉溺水身亡……这些善良可爱正直纯洁的人们,在新中国建立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中共党员,竟然落得受人逼迫、含冤而死的结局!这样英雄寥落的结局并不为观众所喜闻乐见,但这样的结局符合历史实,并且更加凸显出文化大革命的荒唐与残忍,使陈毅在老百姓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伟岸。

《一代儒将陈毅》在语言与内容上体现了《清风闸》的风格并进行创新,使扬州评话的精髓能够得以传播下来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背景进行改进,使扬州评话更能融入现代社会,融入现代人的生活,这是所有文学创作人都应该借鉴学习的。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扬州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重点项目从《一代儒将陈毅》看扬州评话书词的传承与创新的阶段性成果,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X20190004。

注释:

①肖椒芬,杨肖.扬州评话发展史及海外影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2.

②董国炎.扬州评话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99-100

③浦琳.清风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1.

④浦琳.清风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3-14.

⑤纪昀.家藏四库全书精华版[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73.

⑥李斗.扬州画舫录:卷11虹桥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7:257-258.

⑦李斗.揚州画舫录:卷11虹桥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7:205.

作者简介:魏小倩(1998-), 女,江苏南京人,扬州大学文学院17级秘书专业大三学生;刘佳惠(1999-),女,江苏盐城人,扬州大学文学院17级秘书专业大三学生。

猜你喜欢
继承语言艺术发展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区域发展篇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视听语言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图说共享发展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